司馬遷生卒年月是什麼,司馬遷生卒年

時間 2022-09-18 12:00:48

1樓:亦夢之城

1、司馬遷的生卒年月是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

2、簡介

司馬遷(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評價

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最。」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史記》成為韓愈作文的樣本。

柳宗元認為《史記》文章寫得樸素凝鍊、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

2樓:半費之訟

關於司馬遷的生年,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主張司馬遷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一種主張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145年)。這兩派原始論據基本上旗鼓相當,前者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古六月乙歲卯,石也"。

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西元前108年),司馬遷公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後者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

"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145年)。為什麼會對司馬遷的年齡問題有如此大的分歧?

時至今日,對司馬遷生年的分歧仍集中在武帝建元六年和景帝中元五年上。

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記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祿等等。

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

"今僕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

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徵和二年(西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遊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

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年二下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

其二,根據〈史記·遊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西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毫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徒,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

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鑑》,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乙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乙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應該說,由於司馬遷在《自序》中沒記述其生年,漢代史料亦乏記載,以及唐代司馬貞、張守節兩位大師的分歧,從而埋下了至今難以分清的話題,雙方提出的論據大多是按有利於已方的解釋和推測,誰也沒有足夠的理由否定對方的見解。

3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

司馬遷生卒年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史聖」。

5樓:匿名使用者

生卒都沒有定論。

西元前145年是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裡提出的,學者多採用此說。

持西元前135年說大概有郭沫若和李長之。

這兩種是主流,還有前128說等。

卒年也不定,《太史公行年考》說與武帝相始終。但巫蠱之禍以後,尚書事是由他人負責了。一般來說考證卒年以史記斷年份限和《報任安書》的年份為推證,但這倆也沒統一的定論。

一般認為徵和二年(前91年),李廣利降匈奴是可考的太史公的最後記事,以後再無訊息。

6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145或前135—前87?),

7樓:

西元前135——西元前20?

司馬遷生卒?

8樓:

晉朝的司空張華才首次記載了司馬遷具體年齡資料,他在《博物志》首次記載:太史令茂陵顯武里大夫司馬遷,年二(三)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這是研究司馬遷生卒年代的最基本史料。

到東晉後期和南北朝,又出現裴駰的司馬遷讓漢武帝殺害的《漢書舊儀注》,到唐朝張守節依據張華《博物志》和《史記》內容首先提出太初元年司馬遷四十二歲,這是司馬遷生卒年的首個準確時間,但是也僅能確定司馬遷生年在西元前145年,卒年仍沒確定,這些都以元封三年司馬遷年28歲或38歲。通常認為司馬遷和漢武帝同時去世,很少有採納衛巨集關於司馬遷在漢宣帝時去世的。首先司馬遷是否在漢武帝時去世,是否是漢武帝殺害他的,裴駰所引證的《漢書舊儀注》稱是衛巨集寫的,這就與衛巨集早先認為司馬遷在漢宣帝時去世矛盾,所以可以確定《漢書舊儀注》不可能是衛巨集寫的,因為衛巨集是漢光武帝時代的人,《漢書》是漢明帝時代的班固寫的,班固死了《漢書》都沒完成,衛巨集是在班固之前去世,更不可能去注班固死後完成的《漢書》,所以《漢書舊儀注》是冒衛巨集名字的偽書,應該以衛巨集和漢末三國王允、曹睿、王肅、華核等人的觀點為準:

漢武帝沒有殺司馬遷。這樣按照現代主要的兩種觀點結合衛巨集漢宣帝時去世計算,王國維等認為生年是前145年出生,到漢宣帝時是72歲,郭沫若等認為生年是前135年,到漢宣帝時是62歲,也不是沒有可能,王國維論生卒年是前145到前89年,壽59歲,郭沫若論生卒年是前135年到前93年,壽42歲,前135年學派後來又改卒年為前89年,郭說的年限過短。實際這樣的計算司馬遷生卒年代,都是依據唐朝張守節計算司馬遷太初元年四十二歲和張華記載為依據,還不如從最早的衛巨集和班固的記載為依據。

衛巨集記載司馬遷的太史公是漢武帝置的官職,也活到漢宣帝時,班固記載司馬遷遭宮刑和任中書令尊寵任職,司馬氏是擔任世官太史公,到漢宣帝才不再讓司馬遷子孫當太史公,這些都表明司馬遷在漢武帝時代地位很高,生平和生卒年應據《史記》和衛班二人的兩漢史料,再依託西晉的《博物志》,以《史記》為主,太史公參加了封禪,所以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間是指司馬遷,大約前166年生,前100卒。

9樓:蘭卡斯特

1、司馬遷的生卒年月是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

2、簡介

司馬遷(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0樓:小墨黑魚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1],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的生卒年份

11樓:

司馬遷(前145年---前87年),字子長,一說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12樓:匿名使用者

疑問: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中有這麼一句:「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

」這句話告訴我們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3年時間,而與之配套的《語文教學參考用書》上的「教材說明」卻說司馬遷耗費18年時間完成輝煌巨著《史記》。對這一時間上的矛盾,我查閱了不少資料,中等師範學校語文課本《文選與寫作》第四冊中《司馬遷與《史記》中說:「司馬遷太初元年(前104年),參與修訂曆法,並開始寫作《史記》,……終於在徵和初(前92年)撰成《史記》。

」這個資料表明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3年,後來上網查尋,得出的結論是12年。我無法判斷哪一種說法正確,只好求助編輯老師。

解答:司馬遷完成《史記》所用的時間,在蘇教版2001年6月印刷的第十一冊上印的是「18年」,後來改為「13年」後,《教參》並沒有作相應的改動,所以產生了時間上的矛盾。

司馬遷的生卒年份至今尚未確定,資料上是眾說紛紜:有的說約前135一前90,有的說約前14埔87,有的說前145-(卒年不詳),有的說約前145或約前135-?……因此在推算完成《史記》的時間和年齡時,出現了「13年、12年、18年和50歲、53歲、60歲」等分歧。

教學中可以按教材講。

司馬遷退禮,司馬遷退禮可以看出司馬遷是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漢武帝的時候,司馬遷擔任太史令,正在編寫 史記 一天,乙個叫李廣利的將軍派人送來一件禮物.司馬遷的女兒開啟盒子一看,不禁驚 呼起來 啊,太好了,真是稀有的寶貝啊 原來裡面是一對完美的玉璧.司馬遷聽到女兒這樣讚嘆,便把白璧拿過來玩摸了一下,說 這樣圓潤 光...

司馬遷之心人人皆知司馬遷什麼心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後,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裡。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

司馬遷寫的是什麼,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什麼?

司馬遷 前145年或前135年 不可考 字子長,生於龍門 西漢夏陽 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 西漢史學家 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 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

司馬遷受的腐刑,司馬遷受的腐刑是什麼刑

漢武帝天漢三年 西元前98年 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罪大,全家當誅,司馬遷則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投入牢獄並施以腐刑,對此他曾表示 禍莫大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天漢二年 西元前99年 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

司馬遷為什麼會被處以宮刑,司馬遷為什麼會受到宮刑

因為為李陵辯護獲罪,遭到宮刑。西元前99年,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 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 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