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真是個太監嗎,明朝幹嗎叫乙個太監(鄭和)下西洋?

時間 2022-09-15 09:25:57

1樓:歷史便當

鄭和是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是明朝時候的太監。

鄭和早年的經歷和他成為太監的事情歷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推測,明太祖在雲南和元朝剩餘勢力對抗的時候,經過昆明,看到12歲的鄭和正在和自己的小夥伴玩耍,這時候,他和自己的小夥伴被抓到了明朝皇宮裡當太監了。

後來鄭和的兄長把自己的長子帶了過來,就過繼給了鄭和,所以,馬恩來就改名姓鄭了。所以鄭和的後代就是這樣過繼過來的,後來,鄭恩來又生了兩個兒子,鄭萬顯和鄭庭顯。就是這樣,他就有了自己的子孫後代。

這就是目前存在的鄭和的後裔,他的後裔一共有三支。

第一支是在雲南,第二支是在江蘇南京,還有一支在泰國。人們俗稱的「三支四地」,多出來的這和地方就是鄭和的出生地——昆陽。鄭和確實是太監,但是他的後人也是千真萬確存在的。

在世界的航海史上,他開闢了海上的新航路,鄭和率領了眾多的船隻和使者們在這一片海域上活動,除了正常的**往來,在文化交流上也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的學者們也承認鄭和的貢獻,從效果和實力上來說這都是空前的。

2樓:嫣然

歷史上雖然沒有真的記載鄭和是個宦官,但是相傳他12歲的時候是在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才成為太監的。

3樓:

鄭和他其實是乙個太監,因為當時廣西的叛亂,於是明朝就派出了軍隊全去鎮壓,並且收穫了很多的俘虜,其中就有鄭和。之後他就成為了朱棣身邊的心腹人物。

4樓:luu陽光的

對的,鄭和確實是個太監,歷史上對這個是有明確記載的,是有確鑿的證據去證明的,是毋庸置疑的。

5樓:餘溫

對,根據推測,明太祖在雲南和元朝剩餘勢力對抗的時候,經過昆明,看到12歲的鄭和正在和自己的小夥伴玩耍,這時候,他和自己的小夥伴被抓到了明朝皇宮裡當太監了。

6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乙個回族家庭裡。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

7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鄭和早年的經歷和他成為太監的事情歷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鄭和很小的時候因為當地打仗戰敗被俘成為太監,所以鄭和七下西洋的時候就是宦官了。

8樓:夜染凝

歷史上記載,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在十幾歲的時候入宮當了太監,後來多次立功,被賜姓鄭。

9樓:q夏末

下西洋時,鄭和作為正使太監。但鄭和早年如何成為宦官的經歷不詳,史書沒有記載,有專家據推測他是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才成為太監。

明朝幹嗎叫乙個太監(鄭和)下西洋?

10樓:賀顯華老師

由於得到了南京城內太監的大力幫助,朱棣才得以奪取帝位,後來他重用太監。另一說是朱棣即位後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不單單是為了加強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還帶有尋找建文帝、清除後患的秘密任務。

11樓:

任何時候都是任人唯親

當然鄭和有其他便利條件 鄭和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是回民

12樓:匿名使用者

秘傳,主要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鄭和下西洋的鄭和,太監嗎?

13樓:

是。他原來姓馬,穆斯林世家出身。洪武初年攻打雲南的時候,他被俘虜了,進宮做了小宦官,後來被分到燕王府當差。

燕王發動靖難之役,他曾在北平保衛戰——鄭村壩之戰立下大功,因此在永樂二年「開年」,被賜姓「鄭」,累擢太監。那個時候的「太監」指的是,宦官系統當中的高層,正四品官銜,人家還是內官監掌印太監呢。

14樓:晨曦無雙

是,原名馬三寶,滿族人

15樓:做真實的你自己

是的,鄭和別名三寶太監

鄭和下西洋,鄭和是個太監?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太監鄭和,本姓馬,小名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回族。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

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明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做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17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本來就是太監啊,明代太監權力好大的,且不說東廠西廠,就是軍隊裡面也有監軍,一般也是太監,因為皇帝認為太監可靠!而且鄭和下西洋根本不是什麼**或者探險,每次都是他帶好多東西出去送人,他7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元璋的孫子),朱棣從他手裡奪了帝位,但是又沒有證明他確切死亡的證據,有訊息說他逃到了南洋,所以派鄭和去追殺的。

太監是明代宦官的官職,在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的宦官為燕軍取得勝利立下過許多戰功,鄭和 便是因此得到了朱棣的賞識,而且鄭和身材高大見地不凡,在朱棣臨死前被從海上召回,任南京守備太監,

18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乙個回族家庭裡。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還到麥加(伊斯蘭教的主要聖地,在今沙地阿拉伯)去朝過聖。鄭和小時候就從父親那裡聽說過外國的一些情況。

後來,他進燕王宮裡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幹,得到明成祖的信任。這鄭和的名字還是明成祖給他起的。但是民間把他的小名叫慣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監」,後來,有的書上也寫成「三寶太監」。

鄭和是個太監?

19樓:林老肥兒

是的,鄭和是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監  ,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入宮前經歷不詳。1382年,被選於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

1404年(永樂二年),鄭和因功公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時間約在1433年(宣德八年),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塚。

擴充套件資料

人物評價:在群星璀璨的中華英傑中,鄭和不但以先於西方人航海,勝於西方人的航海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而且以其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精神得到人們的關注和研究:一種中國人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價值趨向,一種開啟國門走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決心。

鄭和這種敬業獻身報效國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著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經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人繼承和弘揚,推進人類的文明。

鄭和的軍事才能,在靖難之役中即有體現。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先後指揮了消滅海盜陳祖義、粉碎錫蘭王亞烈苦奈兒的陰謀以及生擒蘇門答臘的蘇幹剌的戰爭。三次戰役中,他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採取相應的戰術,全部取得了勝利。

20樓:不想取名字啊西

根據《明史‧鄭和傳》所記載:「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可知鄭和是一名太監。

但是鄭和早年於史無載,而《據雲南昆陽《故馬公墓誌銘》載,鄭和為馬哈只(軼名)第二子,長子馬文銘,姐妹四人,然此說為孤證,學界存疑。 吳晗據此推斷「其被閹入宮,當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沐英定雲南時」,並推測入宮時當在10歲左右。

21樓:枚高陽蒯瑪

這要從朱元璋那講起,因為當時打仗打勝了後,明朝有個潛規則,那就是帶一些少男少女回去,做奴隸用。女的當然就直接帶回去就行,好看的能做小妾,不好看的就當奴隸。而男的一般都是直接閹了送進宮裡做太監的,而鄭和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明朝的都城南京的,後來才又被朱棣看上了,選為自己的貼身太監的,之後才有他發揮威力的時候。

所以當朱棣選上他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太監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 就是三寶太監 南京是鄭和的第二故鄉,在這裡,生活著鄭和的一支後裔。有人不禁會問:鄭和是太監,怎麼會有後代呢?

據南京的鄭和十九代孫鄭自強介紹,鄭和幼年即被閹入宮,無子, 只知他的養子叫鄭恩來,兩個孫子,乙個叫鄭萬選,另乙個叫鄭廷選。鄭自強告訴記者,他通過報紙和網際網路尋找鄭和後裔,新年期間在南京和蘇州同時舉辦明成祖賜鄭姓六百周年紀念活動。   據江蘇省鄭和研究會理事鄭自海透露,鄭和作為一名宦官,何來子嗣?

這曾引起海內外人士的廣泛爭議。江蘇作家朱芳進在《鄭和》一書中虛構了「為鄭和找老婆」的情節,說鄭和老婆名叫妙雲,原是明成祖身邊的侍女,並生有兒子。鄭和後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鄭自海介紹說,在鄭和的故鄉雲南發現的《鄭和家譜》稱:「馬文銘長子立嗣(鄭和本姓馬。馬文銘是他的哥哥,其子被鄭和收為養子),移居南京三山寺,名曰馬府口。

」由此可見,鄭和的後裔是由其養子繁衍下來的。   他表示,鄭和在故鄉雲南的一支後裔,係由鄭恩來的長子所繁衍。其中一部分在清朝末年因不堪官府的壓迫而逃往泰國。

當時鄭和第十七代孫鄭松林跟隨馬邦來到泰國北部的清邁省,並娶了當時管理清邁的士司的女兒,從此在當地落地生根。由於年代久遠,泰國後裔已經不會說中文,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來歷。現今泰國的一支後裔大約有一二百人;而生活在雲南的一支後裔現在約百餘人。

  南京的一支後裔係由鄭恩來的次子所繁衍。鄭和家譜《首序》的後面原有單獨一頁用毛筆正楷書寫的二十個大字「大尚存忠孝,積厚流自寬,藩衍更萬代,家道泰而昌」,這象徵鄭家興旺發達的詩句,也是南京鄭和後裔的排行字輩。因鄭和曾任南京守備,一生定居南京,部分艦隊官兵也隨鄭和居住南京,並逐漸改姓鄭,故在南京牛首山山南村形成了鄭村。

當年鄭和還收養了兩名親侄子,一名留在雲南老家,一名跟隨鄭和到南京,其後代也可能作為鄭和的後裔。   經過鄭自強的尋訪,查到南京有五百四十四人,除已死去的一百五十四人和從南京調往外地或在外地出生的一百十人以外,目前南京還有二百四十二人,在蘇州的後裔估計有二百人,在雲南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的石狗頭、大營、東營居住著鄭和的後裔。   居住在雲南玉溪、江蘇南京兩地的鄭和後裔,都各有自己的家譜。

鄭自強說,碑刻是了解歷史,尋覓祖先足跡的瑰寶,原在玉溪龍門村(今大營)旁的《建龍馬橋募化引》碑,碑文中的鄭溥為鄭和後裔九世孫。《媲美後先》碑現存於玉溪市紅塔區東營清真寺內,碑文列鄭居正、鄭居廣、鄭有法、鄭有才等人,系鄭和十世孫、十一世孫。至今東營還居住著鄭和的後裔鄭雲章、鄭雲良等。

  有關專家認為,玉溪的鄭和家譜與碑刻,記載了鄭和下西洋的豐功偉績,以及其後裔在玉溪的發展歷史,是研究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及其後裔發展的珍貴文獻資料。

23樓: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立下赫赫戰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

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功過,鄭和下西洋有何意義,歷史如何評價

這人回答的太牛了啊,我只知道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找惠文帝,而且好像他最後找到了。但他歪打正著,和南亞各國建立了友好的關係。鄭和下西洋有何意義,歷史如何評價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五 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 規模大 技術先進 活動範圍廣的...

我國明代「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是誰

七下西洋 的航海家是鄭和。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 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 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 蘇門答臘 蘇祿 彭亨 真臘 古里 暹羅 榜葛剌 ...

七下語文複習重點,七下語文複習提綱

希望能幫到你 裡面還有很多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複習資料 要詳細的 裝不下啊 我的文籍 第乙個就是 記得打分啊!謝謝 如何複習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怎麼比較有效 基礎部分,注意文學常識,以及詞語,特別是課下有注釋 注音的詞語 成語。閱讀部分,要複習閱讀方法,梳理平時整理好的答題技...

生物七下實驗

這個實驗想證明的是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原料之一 氧氣,也就是植物在有氧的情況下將有機物徹底分解。種子的萌發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甲種子萌發,乙種子被煮熟 死人不能喘氣,死種子一樣不能 甲種子萌發需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氣 乙種子死亡,不進行呼吸作用。而蠟燭需要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維持燃燒狀況。甲瓶中...

幾道英語題,七下

1.it s snowy in moscow.2.how s the weather there?3.how s everything?4.many people are on holiday here.5.look,the group of children are playing beach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