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和慶曆新政的背景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2-08-02 11:42:35

1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1、階級矛盾尖銳化,突出表現是土地兼併的劇烈發展,北宋建立始,統治者就實行「不抑兼併」的政策,放任地主階級肆無忌憚地兼併土地,卻享有不交納賦稅的特權。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國家財政收入不斷減少。

太宗時,土地的集中已十分嚴重,「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至仁宗時,更是「勢官富姓,佔田無限,兼併冒偽,習以成俗」。至英宗時全國土地總數中的三分之二已經集中在官戶,形勢戶以及僧侶地主的手中,使大批農民失去田產,淪為佃戶,遭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為了爭取生存的權利,他們只有拿起**,鋌而走險。

2、「三冗」構成北宋中葉統治危機的重要內容之一,即「冗官」「冗兵」「冗費」。北宋官僚機構臃腫龐大,**眾多,但許多**只享受俸祿,而無實際職事。北宋軍隊數量與年俱增,數量雖多,但由於實行「守內虛外」等政策和「更戍法」,軍隊得不到很好的訓練,戰鬥力大大削弱。

另外為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隊的開支,再加上「澶淵之盟」之後,宋廷每年都要想遼和西夏繳納大量「歲幣」朝廷的財政負擔日益沉重,其中尤以軍費支出數額巨大,天下「六分之財,兵佔其五」。真宗末年,朝廷財政收支略有結餘,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已無節餘,英宗治平二年,已經是寅吃卯糧,財政赤字達1570餘萬緡。

由此可見,當時北宋存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深重的外患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改弦更張,變法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慶曆新政背景:在時代背景上,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基本一致,大約在王安石變法的二十年前,此時北宋王朝和此前的歷代王朝一樣,在開國近百年之後,雖然仍可稱得上是國泰民安,但是內部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正如王安石所說的:「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 。

慶曆新政前,北宋在對外關係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西夏與北宋交戰不休,澶淵之盟後一直相安無事的契丹也於1042年遣使求關南之地,並且「聚兵幽燕,聲言南下」 。最終宋仁宗遣富弼為使,「歲增銀、絹各十萬匹、兩」 才得以解決。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慶曆三年(1043年),在范仲淹等人的主持下,慶曆新政開始實施,但是一年之後,便因為反對者的造謠中傷無疾而終。

一直到二十年後王安石變法,北宋的積弊並無改變,只是加深了而已。

2樓:曉貝兒親

我給你概括一下 王安石變法 1,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 2,兩積:積貧積弱 3,他個人的地方經驗和性格 慶曆新政 1,階級矛盾 2,腐敗嚴重 我的回答就這麼多,希望幫助你。簡單明瞭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4樓:詬湊謨琅

北宋建立以來固有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集權統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也開始顯露出來,醞釀了動搖北宋王朝統治的危機。到了北宋中期,針對封建政權所生的政經危機已經可以預見。

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突出表現是土地兼併的劇烈發展,北宋建立始,統治者就實行「不抑兼併」的政策,放任地主階級肆無忌憚地兼併土地,卻享有不交納賦稅的特權。

北宋**將精兵強將充作禁軍,集中於東京及其附近地區,地方及邊境地區的軍隊較弱,使北宋與遼和西夏的戰爭中常常敗北。宋遼、宋夏議和後,北宋被迫繳納大量銀和絹,反過來加劇了財政困難。由此可見,當時北宋存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深重的外患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改弦更張,變法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於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欲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原則,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北宋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5樓:寶格格

三冗危機

北宋立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採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

宋初,為削弱**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同時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冗員」)。

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冗兵」)。軍隊、**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形成了「冗費」。三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最終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內憂外患

財政的虧空迫使**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

宋神宗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同時,外敵的侵擾給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北宋建國以後,就與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和西北邊境的党項族連年發生戰爭,由於北宋政治腐敗和軍隊軟弱渙散,雖然耗費了鉅額的財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敗告終。慶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為首的「慶曆新政」,歷經一年即告失敗,並未改變這一嚴峻形勢。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面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涵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由於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兼之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立國以來少有的財政赤字,「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措施是什麼,王安石變法的中心措施是什麼

從理財入手,頒布了 農田水利法 均輸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又稱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稅法,並推行保甲法和將兵法以強兵 王安石變法的中心措施是什麼?5 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王安石變法,便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從熙寧二年到熙寧九年 1076年 的8年內,圍繞富國強兵這一目標,陸續實行了均輸 青苗 農田水利 ...

對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這兩次變法的認識

1 相同點 直接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變法都得到了王權的支援。變法內容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2 不同點 背景不同 商鞅變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變革時期 王安石變法則發生在北宋中期統治危機四伏時。根本目的不同,商鞅變法要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變法則是為了挽救北宋統治...

王安石變法正確嗎,王安石變法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王安石變法失敗最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太過於直爽,不懂怎麼樣在生活中去變通,不知道怎麼樣去做人,我這裡說的做人不是貶義,既然要變法,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做人,康熙就對他的兒子們說 要個好皇帝,首先先要學會做人。但是王安石人格偏執,剛愎自用,不善團結各方人士,也沒有考慮到直觀的因素與環境,雖然變法是從廣大...

王安石變法得罪了多少人,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

傷害了大多數權貴的切身利益啊!而且宋朝當時比較富裕,生活在富裕的上層社會的權貴,眼光向來都是短淺的,前景向來都是模糊的,只會著重眼前利益。雖然採取了折中的方法,但還是損害了舊貴族利益。當時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好友司馬光,這也是兩人關係決裂的原因。沒有扶持新興勢力,而又挑戰舊地主勢力 王安石變法為了富國強...

王安石變法中怎麼用人不當了,為什麼說王安石變法過程中用人不當

他不就是用的人。表面上支援他。但是其實。還是完全的兩面派啊。根本不是真心幫助他的。為什麼說王安石變法過程中用人不當 一 擁護變法,而且在變法初期對變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這些人往往具有強烈 的政治野心,因此在變法中變質,成為變法的破壞者。這一類人以呂惠卿和陳昇之為代表 二 變法中的投機分子,打著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