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歐陽修,包拯,王安石的墓誌銘

時間 2022-08-02 11:42:38

1樓:

……墓誌銘是舶來品啊 歐陽修 包拯 王安石 都是 中國人啊 土生土長 地地道道……

估計他們的墓碑上寫的也是 孝子。。。 孝女。。。

2樓:四大皆殘

過往的行人們啊,

請不要為我的死悲傷,

如果我還活著的話,

你們乙個也活不了。

急求王安石的墓誌銘! 100

3樓:飛霧晴陽

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逝世後敕葬於南京半山園,後數百年後,卻再難尋覓到王安石墓葬遺址所在。」

4樓:玖蘭徵羽

一群2b,墓誌銘啊!你家的墓碑上寫那麼多字。

包拯 歐陽修 范仲淹 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是乙個時代的人嗎 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989-1052)

包拯(999—1062)

歐陽修(1007-1073)

司馬光(1019-1086)

王安石(1021-1086)

蘇軾(1037-1101)

范仲淹在宋仁宗時期,主持過慶曆新政,包拯是反對派,歐陽修是支援派。宋仁宗變法決心不強,只一年新法就完敗了,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被指為」朋黨「,歐陽修不得不寫《朋黨論》為自己辯誣。

范仲淹、包拯、宋仁宗相繼死去,宋英宗是個病秧子,即位後四年也掛了,到了宋神宗登基,第二年就起用王安石變法,直到宋神宗死去, 才被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的儒家新理論廢掉。

好吧,歷史評價這次持續十七年的變法運動也失敗了,至少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當時是文壇領袖,他對王安石和蘇軾的詩文不遺餘力的推薦和讚賞,但王安石變法之後,原先的新法支援派成了保守派(歐陽修沒有旗幟鮮明的反對王安石變法,只是提出了一些批評性建議,把他捧為保守派,應該是後來保守派扯虎皮做大旗的傑作)。

至於司馬光,沒聽說他跟歐陽修有什麼關係,司馬光的詩文可能功力不到,所以歐陽修不甩他。但司馬光在政治上,是鐵桿保守派,曾苦口婆心三次寫信勸王安石不要變法,王安石的回信《答司馬諫議書》成了名文,司馬光的三封信只是史料。因為司馬光打死也不願意變法,宋神宗把他打發到洛陽寫《資治通鑑》了,宋神宗死後才被太后召喚回來,廢除所有變法主張。

蘇軾是幾人中最小的乙個,在政治上反覆無常,一會兒是保守派,一會兒又承認錯誤,想做革新派;一會兒把王安石捧上天,一會兒又把司馬光送上雲端(王和司馬的諡文都是他寫的,比較之後,處處矛盾)……

6樓:渢聆嬿氺

這怎麼說呢

首先他們都是北宋中期的吧,嗯,他們都是正人君子包拯 歐陽修 范仲淹 都是仁宗朝的,歐陽修和范仲淹參與以范仲淹為領導的慶曆變法;包拯貌似與他們交集不多

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則是仁宗英宗神宗甚至到哲宗的名人,王安石和司馬光原本私交甚好,但是神宗年間熙寧變法他們就是兩個相對黨派的代表領導,總之很混亂。蘇軾在熙寧變法中也算是舊黨的(跟司馬光一起,他們也是朋友),不過很快就被打壓

7樓:點個贊

這六人都是北宋中期的,是乙個時代的,沒有關係

急求李清照 蘇軾 歐陽修寫的詞,各三首

李清照的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聲慢 尋尋覓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