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為什麼要秋後問斬,有什麼講究嗎

時間 2022-04-16 02:38:58

1樓:你與喝眼遠

秋後問斬,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條重要措施。從漢朝開始,除謀反等重罪須立即執行死刑之外,其餘死刑均要在秋後進行,這也成為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獨特之處。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秋後問斬順應天道

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規律。尤其是帝王,身為天子,更要順應天時天道去辦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如《春秋繁露》中講: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養,秋清以殺,冬寒以藏,故曰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可見,在中國古人的觀念裡,天道與王道要吻合,才是符合規律的善政,帝王要追隨天道為政,才是王政。所以,春天萬物滋長,不宜動刀動槍,更不應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而秋天則萬物肅殺,草木凋零,正好順應天時,在秋後對犯人執行死刑。

第二,秋後問斬更有利於震懾百姓

中國古代是乙個農業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種地的農民。農民平時忙於農活,春種秋收,哪兒有空關注犯人行刑。到了秋天終於收穫,農民開始進入農閒時光。

選擇這時處決要犯,正好大家沒啥事,就都去觀斬,國家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震懾百姓,看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轟動效應,相應地,震懾性也就越大。

第三,秋後問斬體現慎刑原則

慎刑就是用刑審慎,尤其是對於死刑,稍有不慎就會錯殺好人。中國古代自漢朝開始形成慎刑的司法原則,所以漢朝時就將秋後問斬作為司法實踐的重要措施。到了隋唐以後,全國所有的死刑都要上報**複核,並由皇帝親自勾決。

明清兩朝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對死刑的分類處置,即把各地死刑案分為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祖四類。三法司會根據相應情形予以相應的特赦,免除死刑,在保證法律公正的前提下更強調人情。

總的來看,實行秋後問斬,可以給最後的複核和勾決留出了充足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2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這一時間農民地里的活兒已經忙完了,大家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這時斬犯人可以讓百姓圍觀,從而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3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秋後是老百姓們最閒暇的時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來**犯人問斬,這樣可以對老百姓起到警示的作用,警告他們要守法。

4樓:小自信

這是因為官府為了好管理,來統一殺一些人,為的是讓這些人反省,並且有悔過之心,領悟到自己做的一些錯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接近冬天容易處理屍首,如果在夏天問斬會容易腐爛引起瘟疫,秋天則更好處理。

古代歷史,為什麼要秋後問斬,而不是其他幾個季節呢

謝邀。古代歷史,為什麼要秋後問斬,而不是其他幾個季節呢?這個問題,大概有幾個方面原因。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來自影視方面了,看古裝戲裡面都這麼演,就以為中國古代歷史中都是 秋後問斬 其實並非如此。在早一些的時代,一旦定了死罪,基本上就是 斬立決 沒有這麼多手尾。不過隨著法律 制度的完善,...

求個歷史問題!為什麼古代要秋後問斬?還要午時三刻

我國古代的天命思想認為,處死犯人就是執行天罰,而且執行的日子,一定要合乎天意。關於在秋冬執行刑罰的歷來文字記載很多,先秦陰陽家 賞以春秋,刑以秋冬 的理論則是這種思想的最完整的體現。而 秋後問斬 一詞據載始於唐朝。古人認為,春季氣候溫和,草木蔭生,夏季炎熱,萬物茂盛,最適宜舉行賞慶之類的活動 而秋季...

古代殺死犯為什麼要選秋後問斬呢,古代處決犯人,為什麼要在秋後問斬?而且還要選在午時三刻?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 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 夷,戮也,物過剩而當殺。摘自 歐陽修之 秋聲賦 因為古代人迷信,秋後問斬那一天陽氣最重,能使囚犯的鬼魂瞬間消散。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

為什麼古代判完刑要說 秋後問斬

什麼是 秋後問斬 魏其武安侯列傳 是司馬遷 史記 中的名篇。作品敘述了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之間的矛盾鬥爭,既曲折地反映了漢武帝 前140 前86 與其祖母竇太后 其母王太后之間的鬥爭,也深刻地反映了重黃老刑名的西漢初期,向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西漢中期過渡的複雜激烈的鬥爭。雖然同是外戚貴族,但是竇嬰...

為什麼古代斬首都是在「秋後問斬」

秋後問斬一詞應該始於唐朝.水滸英雄傳有提及秋後問斬一詞.應該是最早出現秋後問斬一詞.但是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在秋後.至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改於隨判隨斬.此由來依據農民作息相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來做區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集中處死.亦會事先公告.為何選擇秋冬二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