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都不攻打蜀國

時間 2022-02-25 19:35:03

1樓:

《三國演義》中後蜀國時期,諸葛亮在七年之內,進行了五次大局北伐,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而在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上已經停止大規模戰爭,休養生息。然而,在他掌權之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

雖然他有: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美譽。但是,不可否認,他上台後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姜維主動伐魏共有十一次之多。其中大勝一次, 小勝三次,不分勝負五次,大敗一次, 小敗一次。考慮到蜀魏國力對比,這個戰績已算驕人,而且前幾次北伐,姜維尚未完全掌握軍權,出征軍隊不過萬人。

可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後僅一年,蜀國就被曹魏滅亡,為何形勢會急轉直下?這要從蜀國的漢中郡說起!

漢中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易守難攻

位於關中平原南部和巴蜀北部之間的漢中,西起陽平關(今陝西省勉縣),東到湖北荊山,北有秦嶺,南有巴山,地勢險峻,群山環繞、峽谷縱橫,自古就是易守難攻、兵家必爭之地。

214年劉備剛占領益州,曹操先下手為強,於次年拿下漢中。漢中在地緣上既是進攻關中隴右之跳板,也是巴蜀之咽喉,無漢中則無蜀。果然,曹操占領漢中後益州人心不穩,「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可惜,曹操沒有進一步用主力進攻益州,僅留夏侯淵鎮守,張郃入侵巴中。

劉備穩定鞏固益州後,於218年苦戰奪得漢中。曹操親率大軍來爭,但劉備佔據漢中險要之地,拒不出戰,並派黃忠、趙雲擷取曹軍糧草,曹操只能退兵。占領漢中,同時擁有益州和荊州,劉備集團達到了軍事勝利的頂峰。

試想漢中在曹魏手裡,蜀漢會面臨什麼局面?無需翻越漢中秦嶺、巴山、荊山的險關和狹道,曹魏大軍可直接攻擊益州本土,蜀國邊界無險可守,防不勝防。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牢牢控制了漢中地區,蕞爾小國的蜀漢才能維持近半個世紀,並敢於多年進攻曹魏。

諸葛亮五次北伐,就是主力坐鎮漢中,以之為前線大本營。

姜維戰略調整失策

姜維是涼州天水人,了解涼州和隴右(位於關中、漢中之西)一帶的羌胡風俗。他相信以羌人勢力為羽翼,集中蜀漢兵力奪占隴右,進而居高臨下虎視關中,可撼動曹魏。相比於漢中,武都和陰平兩郡更有利於經略隴右,姜維北伐大多是從這兩郡發動。

蜀漢軍隊主力駐紮之地已由漢中轉移至武都和陰平。

258年,姜維再次調整漢中兵力部署,埋下了蜀國滅亡的禍根。他提出了所謂的「斂兵聚谷」策略:撤銷漢中外圍的險要據點,收縮兵力,企圖誘敵深入,殲之於內。

這改變了自劉備以來蜀漢據敵於外的作戰模式。實際上,當年曹爽十萬大軍來攻,蜀軍就是憑藉漢中險關興勢和**等地,阻退曹軍。

姜維新政之下,漢中兵力集中於漢、樂二城,守軍各五千人,陽平關守兵兩、三千人,加上其他地方少量守兵,總數少於兩萬,削減的兵力後撤至漢壽(在今四川廣元,離漢中不遠)。與此同時,姜維在武都和陰平建立七處防守要塞,可見姜維用兵重心仍在隴右地區。

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失敗,回成都覆命,諸葛瞻、董厥以及專權的宦官黃皓不滿姜維窮兵黷武,欲奪其兵權。姜維畏懼,帶領漢壽部分兵力赴陰平郡沓中屯田避禍。這樣,漢中地區本就薄弱的兵力又遭削減。

漢中是蜀國的關鍵要害之地,不宜冒險。姜維偏反其道而行之,放棄地形優勢和慣用作戰手法,代價太高,敵軍輕易可進入漢中腹地,其次漢中守軍嚴重不足,如何阻擊入侵之敵?本來漢壽的兵力可以支援漢中,但是姜維屯田沓中後,漢壽之兵恐怕也只能自保。

沓中地處偏僻,既容易遭敵人攻擊,也與漢中相隔千里,中間山水險阻,一旦局勢危急,姜維很難及時赴援。

鍾會快速突破漢中,鄧艾滅蜀

蜀漢後期人才匱乏,曹魏依舊人才濟濟,比如掌權者司馬昭、鍾會以及與姜維長期交戰的鄧艾。姜維如此嚴重的失誤,很快被對手發現。263年司馬昭以十八萬大軍分三路伐蜀。

其中鍾會十二萬進攻漢中,鄧艾三萬兵力主攻姜維,諸葛緒三萬切斷姜維後路。

外圍未遇抵抗,鍾會大軍長驅直入漢中,命兩將各以一萬軍隊包圍漢、樂二城,二城遂成孤城。鍾會前鋒部隊直抵陽平關,陽平關守將蔣舒投降,傅僉戰死。陽平關失守,不但蜀漢儲備的大量糧穀物資為曹軍所得,而且南下川蜀的通道也被開啟。

由於姜維冒險錯誤的兵力部署和戰略調整,鍾會在乙個月內就輕易占領漢中,蜀漢北部最重要的防線崩潰。

鄧艾一路也很快突破武都和陰平,姜維奮力擺脫被鄧艾和諸葛緒夾擊的險境,但來不及救援漢中,於是與廖化、張翼等援軍退守劍閣。至此,除了個別據點,蜀國北境全部淪陷,曹軍可經由數條蜀道進攻巴蜀。

姜維軍隊四五萬人,據險全力防守鍾會大軍,無暇顧及鄧艾一路。鄧艾經陰平小道,冒險穿越七百里山高谷深的險地。猶如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或者當年馬超兵臨成都,鄧艾部隊天降神兵般出現在巴蜀腹地,連克數城,直逼成都。

後主劉禪驚恐,在主降派勸誘下投降。從鍾會進入漢中到劉禪投降,曹魏亡蜀竟然只花了不到三個月。

蜀漢亡國的種種原因

比較一下姜維調整漢中兵力部署的冒險和鄧艾的冒險奇襲。姜維的冒險是戰略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鄧艾的冒險是戰術性的,結果將是決定性的。鄧艾的任務原是攻取武都、陰平,阻擊姜維援助漢中,他已經很漂亮地完成任務,而且姜維被鍾會牽制,鄧艾沒有任何負擔和後顧之憂,因此這是個完全值得一搏的冒險。

姜維重兵經略隴右、削減漢中守軍,多少是因為他繼承了諸葛亮「以攻為守」的基本戰略,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防守。但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敢冒險,也不會犯大錯,姜維才不及諸葛亮,又失之魯莽冒險,終釀大禍。

宦官黃皓對蜀漢走上滅亡也負有一定責任,首先是逼迫姜維遠赴沓中。其次,司馬昭伐蜀前,魏國的人事調動就令姜維敏銳地察覺到危險,接著他上表劉禪,主張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平關和陰平橋頭,加強防範。但劉禪輕易聽信了黃皓的讒言,未予理睬,錯失種種機會,都間接加速了蜀國滅亡。

2樓:古鑑奇談

在三國時期最不缺的是兩種人,一種是武將,一種是軍師、謀士類的聰明人。三國名將如雲,如武聖人關羽、萬人敵張飛,還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等。三國謀士如雨,如諸葛亮、郭嘉等等。

聰明的人智商肯定很高,但情商不一定高,例如楊修之類的,雖然有絕頂聰明的腦袋,但是情商不夠高,不太懂得為官為人的道理,說通俗的就是對人情世故方面不太擅長,結果呢,作來作去把自己作死了。

但是三國裡有乙個人不僅聰明,而且情商特別高,可以說是三國情商最高的人,他就是司馬仲達,也就是司馬懿。正式因為有了司馬懿,才有了後來的晉朝統一三國的歷史。

司馬懿算的上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從曹操後期開始,輔佐了魏國三代君主,乃是說一不二的託孤重臣。司馬懿在軍事上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在人情世故上,司馬懿更是如魚得水,他老謀深算,時而韜光養晦,時而小露鋒芒。開始的時候司馬懿感覺曹操名聲不正,且天下都以曹賊來稱呼他,所以他不太像為曹操做事。曹操派人來尋他入朝為官,司馬懿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訊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

另外司馬懿還精於算計,他期初跟曹魏名將曹洪不和,而曹洪還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多次派人找他,司馬懿則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審時度勢,覺得不能太露鋒芒,且曹操一代梟雄,如果被他發現自己的心思,可能性命不保,所以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順這曹操的意思。

而曹操一旦死去,司馬懿立馬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他看到了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機會。於是司馬懿開始大展拳腳,盡心盡力輔佐曹丕及以後的魏國君主,這樣魏國大權就一步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曹操畢竟也是一代梟雄,他對司馬懿的心思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三國志中曾寫過: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

因此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他特意提醒過當時的太子曹丕,但是司馬懿平時跟曹丕走的最近,深得曹丕的歡心。所以曹丕並不在意,反而總是替司馬懿說好話,這樣曹操也沒有辦法,找不到任何理由和藉口來除掉司馬懿。

結果就是魏國大權一步步被司馬懿所掌控,最後在司馬昭、司馬炎的身上徹底篡權,統一了三國。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不再進攻蜀國?

3樓:滑稽是什麼啊

司馬懿權力太大,魏國一直在提防他,但是只有他才能抗住諸葛亮,所以給他兵權讓他上前線。諸葛亮一死,魏國就不給司馬懿兵權,他想打也沒得打

4樓:7月的星塵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將國家控制在一種戰爭狀態。蜀國國內有荊州益州東周集團,失去了荊州的蜀國難以做到三大集團的平衡

5樓:蓬程偉業

諸葛亮是魏國的隱患只有司馬懿能抗衡,一旦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家族的價值就沒了,死期也就到了。

6樓:他日再見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他也沒攻打蜀國啊!只是有一次拉著架勢要打,其實是為了防範蜀國功魏。

7樓:旅拍攝影師濤仔

早拿下蜀國,他全家早被滅門了

8樓:我去地瓜

他最大的敵人在身後而不是沙場。

9樓:聯通

是蜀國攻打魏國,劉備得到了荊州益州,當時應該留在荊州,以益州為後盾!派劉禪守益州!

10樓:壬曼青

戰爭意圖資源第一,益州沒有吸引力。

11樓:江夏堂硬漢子

司馬懿一直藏而不露的他的軍事才能高過諸葛亮的,只是每次戰爭輸一點 目標慢慢發展自已子孫讓功勞留給子孫 假如他每次戰爭都勝了 人頭落地 九族都完了 笑敖江湖的高手

12樓:流年似水

蜀道艱險易守難攻運糧艱難,若是東吳陸遜襲其後蜀國又攻不下來豈不陷於兩難,再者諸葛亮六出岐山魏國也有很大損失國力不足。諸葛亮死魏國已獲大勝趁此班師名利雙收何樂不為

13樓:清空愚公

他在等待時機,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奪取曹魏政權,攻打蜀國是次要的!司馬懿其實是恨透了曹操一家老小。

14樓:

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也並未取得什麼成功,司馬懿的才華數倍高於諸葛亮

15樓:想說就說

諸葛亮,是司馬懿一統天下的乙個騎子罷了

16樓:心廣冬

奪下曹魏江山才是第一步,蜀吳先放在一邊

17樓:清潔已心等候主

司馬懿用他的狼野之心培養了虎狼之將。

諸葛亮用他的君子之心培養了平庸之才。

18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一直也沒進攻過蜀國,蜀國和吳國都是他的棋子,囊中物。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是真傷心嗎,司馬懿是諸葛亮殺死的嗎?

是真傷心,不過這傷心中還有點無奈和嘆息。傷心的是因為一直想要的打敗的對手,不是被自己打敗的,而病死了。無奈是因為就算是死了,還能憑乙個木人把自己騙的團團轉,就算是死了也要在贏自己一次。嘆息的是如果不是敵人是朋友那該多好啊!你有一種感覺嗎,你跟乙個人是死對頭,一直琢磨著怎麼打敗他,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死了...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魏國的司馬懿終生不攻蜀國?

司馬懿派兵鎮壓叛亂,沒有時間攻打蜀國。與此同時,魏國的君主也去世了。因為他覺得諸葛亮已經病逝了,所以蜀國對他並沒有太大的威脅。許司馬懿不是不想進攻蜀國,但是因為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北方就發生了叛亂,司馬懿出兵掃平叛亂,沒有時間去攻打蜀國。這都是環環相扣的,司馬懿不被曹操重用,諸葛亮不斷閥魏,才會重新被...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什麼不乘勝滅蜀

其實司馬懿的志向不在滅蜀,而在代魏,最後 併吞八荒 所以他的真正敵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曹魏.有人認為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頭,其實不是.他們是真正的朋友,知音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司馬懿不會有展才機會 如果沒有司馬懿的英勇抵抗,諸葛亮也難坐相父的位置.所以他們都不希望對方死.據說,諸葛亮死後,司馬懿...

死諸葛驚走生司馬,為何司馬懿如此懼怕諸葛亮

這個說起來,還得主要講講諸葛亮和司馬懿第一次交鋒說起,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交鋒,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可謂是被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可能是被打出了心理陰影,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死諸葛驚走生司馬。前三次北伐,曹魏方面的主帥都是名將曹真,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曹真生病,不能出戰,然後魏明帝曹睿只好命令司馬...

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為什麼守而不攻

在諸葛亮北伐時,在於曹真打仗時,曹真是有守有攻,而後幾次是司馬懿帶領的軍隊對抗諸葛亮,而他是只守不攻的形式來面對諸葛亮的軍隊。當時諸葛亮在想司馬懿這是要打乙個長期戰,等蜀軍到五丈原之後諸葛亮就準備足夠的糧食和軍梁,在等孫權來時,一起把魏國給滅了,然而孫權兵分三路對魏國發起激烈的攻擊,但司馬懿就只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