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是什麼官,為什麼官大錢不多

時間 2022-02-19 03:36:16

1樓:資深人士說文史

清朝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官,為什麼官大錢不多?

清朝建立後,相仿明朝,也設立大學士職位,成為清朝官制之一,其品級為二品或一品,相當於現在的的總理,副總理的級別。

內閣大學士,負責協助皇帝起草詔令和審議奏章的,協助皇帝處理內政,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幕僚和參政顧問,清朝內閣大學士在權力方面相當於唐朝的中書舍人,內閣大學士的「票擬」權,相當於唐朝中書舍人的「參議表章」權;清朝內閣大學士的級別,比唐朝宋朝時期的中書舍人要低,但巔峰之時的權位與唐宋的中書舍人相當。

清朝入主中原後,清承明制,效仿明制,將原來的處理朝政的內三院改為內閣,在內閣設立大學士職位,同樣的職位,實行滿漢分治,滿人漢人品級不同,最初定為滿人一品,漢人二品;順治十五年(1658年)後,大學士都按正二品品級待遇。

並且,以殿閣名入銜,分別為:文華殿大學士、中和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雍正時期,大學士品級提高,提公升至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封疆大吏的級別。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將原來的「四殿二閣」改為「三殿三閣」,大學士在實際的權力和地位排名上有了一定的次序,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這三大殿大學士地位最高,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緊追其後。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古代的宰相,是文官之首,也是百官之首,在此職位者,不僅位極人臣,還享有極高的俸祿和榮譽;整個家族及子孫後代都能收到皇帝恩典,內閣大學士被同僚或者下級尊稱為「中堂」,這是最崇高的榮譽,即便大學士被授予爵位,但依然會有很多人先以「中堂」相稱。

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很關鍵,在整個朝廷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的,不僅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內務,很多軍機要務,也需要他們參與決策,他們時常在皇帝面前,隨時等待皇帝的召見。此外,他們還充當著協調者承上啟下的角色,平衡內廷**和外延大臣之間的關係,有時候還被迫參與後宮事物的處理。

此外,內閣大學士在權力鼎盛時期一般還兼任六部尚書,後來清朝設立軍機處後,大學士手中**處理軍機要務的權力都轉移到了軍機處,此時大學士逐漸由實權職位變成了榮譽的頭銜。

2樓:教育聽我侃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聽上去挺唬人,感覺是乙個十分大的**一樣,實際上大學士只是乙個轉達表章的機構,用我們白話文來說就是傳話的,在那時候是屬於內閣一樣的機構職位,歷史上來說,其實大學士並不入內閣的(此現象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善),自然官大錢不多了。

接下來就從最開始研究下,大學士究竟是幹啥的,大學士起源於唐朝,剛開始是屬於丞相來兼顧領導這樣的乙個職位,這其實也是大家為何會感覺官大的印象了。大學士屬於一品**,在當時也是相當專業的人才了,但是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的秘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大學士的主要用途就是讀一些昭命,講一些政治,在電視節目中一旦開始科舉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乙個人來讀一些考場的規矩,每當皇家要做一些祭祀的時候,他們會在前面讀一些話,講一下注意事項,講到這裡大家一定就明白了,大學士並不是啥很高階的人才,但是確實是屬於不可或缺的人。

後來到了明朝的時候,明成祖開始把大學士拉入內閣中,但是從剛開始的正一品變成了正五品**,所以整體官職還是有下降,但是在內閣方面進行了乙個補償,後來大學士被稱之為首輔,權利就變得很大了,明武宗中期的時候,內閣的權利進一步發展,從剛開始的底層**,搖身一變成為了丞相之下的乙個官職了。

這就是整個大學士的發展歷程了,從唐朝開始,到明朝鼎盛,大學士的地位可以說一直相對較高,但是因為實權較低所以各種俸祿之類的就相對較少了,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官大錢不多的由來,雖然這一切到了明朝發生了改變,整體影響還是不大。

3樓:教育達人小陶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手上沒有實權,只是乙個聽起來比較唬人的官名。一般來說,沒有實權的官職,就沒有太多的油水和利益。

4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因為他們只是文秘一類的官職,看似官大,實際上工作內容不是很重。拍板決定的是君王和大臣,他只是來整理文字和傳達旨意而已。

5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皇帝身邊的秘書團,同時他們也擁有一定參政議政的權利。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起草詔令的,一些場合的開場白也是他們宣讀的。

6樓:小菜哦

聽起來是挺神氣,可是實際上內閣大學士官位真的不大,就是幫帝王寫寫文章、記錄什麼的,自然工資就不高了。

7樓:高中許老師

大學士確實是乙個職位很高的官,但是承擔的並不是很重要的工作,他們主要就是幫君王草擬聖旨、參政議政等,所以也不會有很高的俸祿。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放到現代是什麼官?

8樓:白土知道

記得《康熙王朝》裡康熙說過一句話「當朝大學士統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罷免四位」 有些人難免就想了,什麼樣的官,在清廷總共只有五個人?我們就來說一說清朝的大學士

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階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大學士為正一品,電視劇集裡經常被叫做 「中堂」 這些人就是大學士,並且位高權重。

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一般為六人。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大學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必須有六個,從清朝的情況來看,四個大學士的最常見。

那麼清朝大學士相當於現在什麼樣的**呢?有人說就是***的領導人,還有人說是國家的常委,你認為呢?

紀曉嵐是大學士,大學士是幹什麼的,幾品官?為什麼沒有兵?

9樓:冰箱裡的可樂

大學士,是輔助皇帝的高階秘書官。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大學士屬於文職秘書官,所以沒有兵。

大學士在明朝及以後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10樓:匿名使用者

清大學士官階:三殿三閣(保和殿 武英殿 文淵殿 體仁閣 文淵閣 東閣)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為文臣最高端,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清初有議政處製其權力,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

1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有巨集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正一品,他不掌握兵權,當然沒有兵了,比如宰相,有兵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士是文官,當然沒有兵~

清朝的大學士是什麼官?

13樓:空白

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階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參政顧問和最高幕僚,負責起草詔令及審議奏章,其職權大致與唐朝的中書舍人相當。內閣大學士的「票擬」權,即唐朝中書舍人的「參議表章」權。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為正一品。在現代相當於總理、副總理。

大學士:滿、漢各二人,正一品,掌鈞國政,贊詔命,釐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實錄、史、志,充監修總裁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

14樓: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

南書房、軍機處的興起

康熙時,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被大部剝奪,決策多由南書房作出。康熙於大臣中簡任若干入值南書房,參與機務。但南書房不是正式機構,也不能行文或指揮其他衙門。

雍正時設「軍機處」,有軍機大臣三人至六人、軍機章京若干人,成為權力中樞,皇帝的詔令多由軍機處發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詔書等均由內閣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所以內閣仍是清代名義上正式的宰相機構。

三殿三閣大學士

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

保和殿大學士傅恆

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

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當然並不一定要從體仁閣開始作為起步。

清代的殿閣大學士剛開始還有中和殿,其地位還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學士的也只有覺羅巴哈納、金之俊、圖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圖海死後,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補為中和殿大學士。

撤中和殿後,增加體仁閣,形成三殿三閣對稱的局面。

大學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個全授滿,而且從實際情況上看,四個大學士的情況最常見。

15樓:求知書童

清朝的大學士官職是沿用明朝之制。清初在盛京(今瀋陽)建都後,清太宗皇太極在天聰10年,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各置大學士一人,此為設立大學士之始。清朝入關後,順治15年改內三院為內閣,始有殿閣大學士。

清初的大學士為五品,或以重臣兼領,或賜尚書、侍郎職銜以崇之。

乾隆13年,開始設三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東閣、文淵閣、體仁閣。

每殿閣設大學士一員,正一品,其班位次序不以殿閣為序。從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學士都是清朝廷內的重臣擔任,參與軍國要政,可謂位重權高,當時被稱作清朝的宰相。誰若當了武英殿、文華殿或文淵閣等殿閣的大學士,那叫「入閣拜相」。

到了清朝後期,可以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中國面臨內憂外患,戰事不斷,清朝廷內的軍機處軍機大臣們忙起來。慢慢地,清朝的軍國大事更依重軍機大臣,而大學士往往成了一種榮譽稱號。(東山)

參考資料:瀋陽晚報

清朝的殿閣大學士和內閣大學士的區別

1 區別 殿閣大學士幫皇帝處理政務。這個官職無實權,品級也不大。內閣大學士由重要親信大臣擔任,有票擬權,就是在奏摺上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交由皇帝批准,這叫朱批。內閣大臣雖無實權,但卻品級能力都比較高。但當皇帝昏庸時,掌握票擬權的閣臣或者宦官集團往往就會亂政專權。2 殿閣大學士簡介 朱元璋即位後,廢除...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官,古代的大學士是什麼?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的總理,副總理。內閣學士,清代官職,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其員額於康熙十二年 1673 後定為滿洲六人 漢族四人,其品級於雍正八年 1730 以後定為從二品,一度兼禮部侍郎銜。清朝內閣的主要 定為大學士滿 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 協辦大學士滿 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 學士滿六人,漢...

明朝內閣制與清朝軍機處的設定從本質上說明了什麼問題 對中國社

明朝的內閣 其實為了剝奪宰相,三公的權利,實際內閣行使宰相的權利。清朝軍機處 君主權利的巔峰。不但奪了宰相的權利,同時奪了三公中太傅的權利,從此軍政大權都由皇帝乙個人決策,其他都成了執行機構。從本質上說明 集權的加強 本質上說明了君主集權到達了頂峰。對中國民展資本主義是嚴重阻礙。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

明朝內閣制的特點是什麼?明代內閣的設立實質說明了什麼

明朝的內閣制並不能限制君主,它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 明朝內閣制的特點和實質是什麼?20 內閣制是在明朝永樂時期建立的。公元1402年,大明成祖永樂皇帝為了鞏固權力,做出兩個重大決定,一是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北京,二,成立內閣制,這樣,乙個國事諮詢機構正式建立了。大明永樂帝雖有洪武帝一樣獨攬大權的...

明代內閣首輔的權力有多大,明朝內閣首輔的權力大,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權力大?

內閣首輔代行的是相權,司禮監秉筆太監代行的是皇權。理論上說,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權力更大,因為皇權大於相權。不能說誰的權力更大,只能說各有各的職責吧,內閣首輔只是政令執行者。個人覺得是那個首府的權力更大,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秉筆太監並不能做什麼。內閣首輔的權力大,因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是為皇帝擬旨,本身沒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