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制與清朝軍機處的設定從本質上說明了什麼問題 對中國社

時間 2022-02-12 14:27:46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的內閣:其實為了剝奪宰相,三公的權利,實際內閣行使宰相的權利。

清朝軍機處:君主權利的巔峰。不但奪了宰相的權利,同時奪了三公中太傅的權利,從此軍政大權都由皇帝乙個人決策,其他都成了執行機構。從本質上說明**集權的加強

2樓:匿名使用者

本質上說明了君主集權到達了頂峰。對中國民展資本主義是嚴重阻礙。

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設定的背景,時間,特點

3樓:

都是為了分其他人的權 結果不小心把皇帝自己的權也分出去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內閣:宰相權利過重,朱元璋廢丞相,因朝政繁忙,增加了文臣幫忙處理政務;朱棣是正式設立了內閣,後開閣臣權利日重,有了擬票權。

清朝軍機處: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很重,從康熙是的南書房開始就分他的權利,雍正時期利用處理西北軍政的名義成立了軍機處,不是正式的機構,大臣奉命辦事,權利不大,皇權進一步加強

5樓:跳牆小小狗

補充樓上的,軍機處的出現,標誌著封建皇權達到頂峰。全國上下的事情全有皇帝管理。在乾隆時期就撤消了議政王大臣會議。

內閣是為了鞏固明朝的皇權,清朝鞏固政權還多了一步,就是從自己族人那裡集權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有何不同

明朝的內閣和清朝的軍機處有何不同之處

6樓:33啊鵬

yi乙個管內政 乙個管軍事但是明朝以文製武

還是內閣牛背

7樓:快看那些鳥會飛

軍機處好像有可以擬旨內閣只議政

8樓: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諮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1] 。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

軍機處,清代官署名。亦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洩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十年(1732),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等,均為兼職。

軍機處職能原為承名擬旨,參與軍務,後逐漸演變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其地位遠遠高於作為國家行政中樞的內閣。宣統三年(1911年)4月「責任內閣」成立後軍機處被撤銷。

軍機處地位高於內閣

明朝內閣制的特點是什麼?明代內閣的設立實質說明了什麼

明朝的內閣制並不能限制君主,它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 明朝內閣制的特點和實質是什麼?20 內閣制是在明朝永樂時期建立的。公元1402年,大明成祖永樂皇帝為了鞏固權力,做出兩個重大決定,一是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北京,二,成立內閣制,這樣,乙個國事諮詢機構正式建立了。大明永樂帝雖有洪武帝一樣獨攬大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