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何六出岐山都失敗而回

時間 2022-02-14 23:00:12

1樓:戀勞

蜀國丞相諸葛亮六出岐山都失敗而回的原因:

客觀上:

1、蜀漢國力衰弱,魏國強大。

2、蜀國人才匱乏。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劇麵。

3、後主劉禪昏暗無能,聽信奸臣。

4、同盟國互相拆台。東吳伐魏也不成,有時伐蜀。

主觀上:

1、連年爭戰,牢民傷財,人心厭戰,而諸葛亮一意孤行。

2、越過秦嶺的崎嶇小路進攻渭河上游、進而取渭河下游的關中平原,以「金城湯池、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的關中為根據地,最後奪取中原,重複劉邦當年的戰略,在諸葛亮時代已經不可行了。秦嶺的崇山峻嶺不僅僅對曹的進攻是個天塹,對蜀國的西出、北出的進攻也是個巨大的障礙。六出岐山北伐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運輸問題。

諸葛亮採取逐城爭奪的穩紮穩打方針,時間延宕,後勤跟不上來,幾次都是後勤上的原因不得不退守漢中。如果非得走秦嶺路線北伐,風險很大但唯一可行的戰略是出奇兵,比如以奇兵出子午谷直接進迫長安(子午谷的出口離長安只有4、50華里),但他沒有採用這樣的戰略,喪失了機會。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漸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用人失誤,痛斬馬謖!沒有聽魏延良策!歸根結底蜀國氣數已盡,就是不讓諸葛亮達成心願!

3樓:音塵古道

地形險峻,糧草難行,根本不利出師。諸葛亮不過是用北伐來延續蜀漢王朝。

4樓:飄幽淺

人老了、況且還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對手——司馬懿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暱稱有哪些呢?

5樓:冷侃娛文

一、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因在南陽郡耕種,也被稱作南陽回先生。

二、簡介答: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bai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du,高臥隆

zhi中時,自比管仲、樂dao毅,自號版臥龍;

初入權劉備集團,被拜為「軍師」;

與東吳聯合,東吳群儒稱之為「孔明先生」;

與曹操交戰,操數敗與孔明先生,怒而稱之為「諸葛村夫」、「諸葛匹夫」;

白帝託孤,振興蜀地,六出祁山,拜「丞相、領益州牧、封武鄉侯」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來亮的別稱有:1、孔明(諸

葛亮字自孔明)2、臥龍(諸葛亮號臥龍)3、伏龍(臥龍也作伏龍)4、武鄉侯(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5、忠武侯(諸葛亮死後追諡忠武侯)6、武興王(東晉政權特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7、蜀相(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8、丞相(諸葛亮任蜀漢丞相)9、軍師(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10、相父(蜀漢後主劉禪尊稱諸葛亮為相父)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諸葛孔明,臥龍先生,武侯,諸葛相國,還有敵人叫的,諸葛匹夫。

9樓:鬻朤龔橆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10樓:棘醬

丞相,益州牧,武侯,臥龍

11樓:粗中有細

軍師,丞相,孔明,臥龍,諸葛,

諸葛亮為什麼難以入圍千古名相之列

12樓:文化小趣

因為諸葛亮的事事親力親為,以及用人之誤都讓他排除到千古名相的行列。所謂的千古名相,這類人有自己的特點,他們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才能從而去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能夠官居高位,提拔可用之人,把控全域性。但是諸葛亮明顯不符合這一主要條件,他雖然聰明機智,謀略過人,但不具備以巨集觀眼光看待事情發展的能力。

1.不擅長借助外力發展

諸葛亮有「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的事件,雖然說事事親為本身並沒有弊端,甚至可以說是為人處世的模範。但是這種精神倘若放到其他人身上自然可以為其加分,只是諸葛亮是一國之相。丞相的責任並不是每日像黃牛一樣辛勤耕耘,而是定位伯樂,發現有真才實幹之人,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著想。

劉備當年在白帝城託孤之後,雖說蜀國元氣大傷,但是並不意味著沒有可用之人帶領蜀國發展。諸葛亮臨危受命,從此做事更加謹慎,滿心都是如何用自己的餘生為蜀國打下美好江山。這本身也沒有毛病,但是諸葛亮並沒有以長遠眼光看待蜀國的發展,他過於干預,並且將所有的責任推到了自己身上,這也就導致諸葛亮北伐去世後朝中大亂,因為諸葛亮沒有培養發掘新一代,沒有做到丞相的遠見。

2.用人存在失誤

雖說失誤也在所難免,不過失誤也存在大小之分,諸葛亮最大的用人失敗就是任用馬謖。三國之中最善用人才的當屬劉備,他的識人之能為自己開闢了大半江山,劉備在位之時,就知道馬謖不堪重用,並且為了防止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出現過失,語重心長交代了這件事。但是歷史總是如此愛開玩笑,諸葛亮最後依舊不顧他人之言將重要的任務委派給馬謖。

而結果也是顯而易見,馬謖失收,街亭丟失,本就奄奄一息的蜀國因為諸葛亮的用人失誤遭到了致命一擊。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麼多回答黑諸葛亮?是在黑你自己?明知道人無完人。

全是頭頭是道的狗屁。諸葛亮從劉備什麼都沒帶到三分天下他不能謹慎?蜀國確實是人才少這有假?

為什麼還有5虎上將呢?照你這麼說蜀國就應該只有諸葛吧?馬後炮。

三國亂世像你這種頭頭是道的小智商打得你直接找不到東南西北風。還培養人才?以為那時候是現在的安逸生活處處沒戰爭。

他的徒弟姜維被你吃了。還讓自己的將領發揮自己的才能,街亭諸葛都不該讓馬謖發揮才能該自己上的。你以為是兒戲。

輸了就輸了繼續挖掘人的才能?整體來說諸葛被劉備坑了蜀國確實沒人才。再說蜀國輸不起諸葛比你懂。

蜀國大臣當面批評諸葛亮「不如雞犬」,諸葛亮為何一點都不生氣

蜀國元氣大傷,弄的劉備也快要嗝兒屁了,臨死前就把劉禪和蜀國全部託付給諸葛孔明了,諸葛孔明傷心透了,當初是你要興復漢室,現在卻先行我一步,以後追逐夢想的路上就剩下我乙個人,你也太不負責任了,傷心歸傷心,蜀國那一大幫子得需要乙個領頭的,劉禪還小,沒辦法統治蜀國,諸葛孔明只能以一己之力管理蜀國。因為諸葛亮...

諸葛亮是軍師還是丞相?

劉備一開始給諸葛亮的官銜是乙個軍師中郎將。再後來稱王之後,才封了諸葛亮軍師將軍的頭銜。因此可以說諸葛亮在蜀漢建國以前是個軍師。蜀漢建國,諸葛亮的頭銜是丞相,錄尚書事。他有了宰相的頭銜,又有了錄尚書事的權利,所以諸葛亮是乙個確確實實的蜀漢丞相。前期是軍師,後期是丞相。從軍是軍師,為政是丞相。最前期請他...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都不攻打蜀國

三國演義 中後蜀國時期,諸葛亮在七年之內,進行了五次大局北伐,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而在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上已經停止大規模戰爭,休養生息。然而,在他掌權之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雖然他有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美譽。但是,不可否認,他上台後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諸葛亮在蜀國是什麼地位

無論是看沒看過 三國演義 的都是知道諸葛亮這個人,對於他來說不僅是蜀國第一臣更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臣。無論是道德上還是人格上都是得到諸多人的認可,眼高於頂的關二爺對其甘願俯首稱臣,七擒七縱孟獲也只歸順諸葛亮一人。不管是在盟國還是在敵國都收穫了不少的崇敬,被諸葛各種虐的司馬懿稱其 千古奇才 鍾會過...

諸葛亮為何不用威嚴,諸葛亮為何不重用趙雲

首先宣告我不是歷史學家,只是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提供的觀點有不好的地方勿怪!朋友你問的這個問題恰好我以前研究過,還寫了一篇文章為魏延鳴不平。諸葛亮不用他的原因 1.諸葛亮對他有偏見,不能容忍他。我們知道魏延當初為了投劉備,把自己的上司乾掉。這在忠義的三國時期是何等大忌,而諸葛亮是乙個正統派,一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