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相比政治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形成了

時間 2022-02-14 10:26:56

1樓:匿名使用者

1政治上:諸侯國日益被大國兼併,民族融合成為了民族關係的主流,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小國和弱國多被大國兼併,大國中也有變化: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與春秋時期相比發生了什麼變化

2樓:變美的果團

1、政治上:諸侯國日益被大國兼併,民族融合成為了民族關係的主流,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國和弱國多被大國兼併,大國中也有變化: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2、經濟上:奴隸制經濟日益瓦解,封建經濟發展,新興地主階層興起,封建制代替奴隸制是必然趨勢。

3、文化上:隨著社會的日益統一,思想上統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樓:千成葫蘆

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與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的比較: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並不是完全聽從於周天子(周朝國君)。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和自行興起的諸侯國在東周時期(東周時期包括春秋、戰國)並不是完全的俯首帖耳。

在春秋時期開始,周天子已經實力趨於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逐漸形成了群雄紛起、諸國爭霸的局面,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當然,在春秋五霸時期,周天子還能勉強維持局面,最典型的是齊桓公稱霸後「尊王攘夷」,也就是尊奉周天子,安定外族。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就由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變成了兼併戰爭,周天子的勢力越來越小,當時的天下,已然是以秦國為代表的戰國七雄的形勢如日中天,而周朝國君領導的局面日暮西山。

在戰國後期,周朝被秦國的秦昭襄王率軍攻打而滅亡(此事發生於西元前256年),周朝宣告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秦國,滅亡周朝促使秦國成為當時冉冉公升起的巨星,後來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4樓:單純de少年射手

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是中國奴隸制瓦解的反映,大國爭霸的結果更促進了奴隸制的衰亡,也為社會的發展、階級關係的變化和新制度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在大國爭霸中,各大國兼併小國,開拓了疆土,實現了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

在大國爭霸過程中,華夏族和周邊各部落的聯絡、交往、融合加強了,形成了以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北方的燕國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指出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與春秋時期相比發生什麼變化

5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與春秋時期相比發生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什麼趨勢?

1政治上:諸侯國日益被大國兼併,民族融合成為了民族關係的主流,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小國和弱國多被大國兼併,大國中也有變化: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2經濟上:奴隸制經濟日益瓦解,封建經濟發展,新興地主階層興起,封建制代替奴隸制是必然趨勢.

3文化上:隨著社會的日益統一,思想上統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春秋時期相比戰國時期的民族關係發生什麼變化

6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統一後中國才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春秋時期還是奴隸制邦國制 主要矛盾是奴隸主和努力的矛盾 戰國時期形成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主要矛盾變成農民和地主

當時幾乎沒有什麼民族問題 還有乙個原因就是當時少數民族更落後 唯一的就是秦統一後派蒙恬抵抗匈奴了

中國古代民族關係不好的朝代是 元代晉代和宋代

元代有種族歧視 蒙古族歧視漢族 關係緊張

晉代五胡亂華 匈奴 鮮卑 羌族 氐族 羯族 雖然中原人和少數民族關係緊張 但是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南方地區的發展

宋代就不解釋了 北宋 遼國(契丹)南宋 金國 西夏 到後來的蒙古 打打殺殺了快300年

7樓:頭頂上的星空

由鬆散的民族關係,變成敵對的民族關係。

8樓:梨詩煎雪

1、政治上:諸侯國日益被大國兼併,民族融合成為了民族關係的主流,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小國和弱國多被大國兼併,大國中也有變化: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2、經濟上:奴隸制經濟日益瓦解,封建經濟發展,新興地主階層興起,封建制代替奴隸制是必然趨勢.

3、文化上:隨著社會的日益統一,思想上統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什麼變化

9樓:來自鴛鴦湖純樸的菠菜

政治:

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諸侯爭霸,兼併戰爭使得眾多分散的小國逐漸被大國吞併。

春秋時期的改革:主要是針對經濟基礎。

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徵」;魯國初稅畝。這些改革實際上都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

戰國時期的改革: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的全面改革。

經濟:

私營商業的興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自由商人。

重農抑商政策:鹽鐵官營。

私營手工業興起:由私人經營,主要用於民間消費,進入市場流通。

家庭手工業:產品多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也有很少一部分進入市場。

官營、私營和家庭三種手工業生產形態並存:官營為主導、民營和家庭為主體。

文化:

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百家」泛指數量多,「爭鳴」指爭論和詰難(jié nàn)、批駁。

文化上更是比較開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都是出在這個時期。產生了無數影響後世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10樓:漲知史

政治上分封制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經濟上井田制崩潰,土地私有制形成

11樓:佛山人

政治由血緣政治變為官僚政治,經濟由奴隸經濟變為小農經濟,文化上百家爭鳴

12樓:

王室衰落。。。。。。。。。。

春秋戰國和西周相比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13樓:槍冬冬

1、社會經濟方面,鐵製農具的出現、牛耕的推廣、水利事業的發展、技術上的進步和產量上的提高等等,都大大增加了農民對私田的興趣,所以統治者不得不改變剝削的方式,開始向徵收實物稅過渡。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比西周時期有了更大的進步,農業勞動生產率有較大上公升,進而推動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達,私營工商業者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經濟的發展使各地區的聯絡加強,不平衡性減少,相互依賴關係更為密切,實際上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2、社會結構方面,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以等級分封制為基礎的相對封閉的小型社會逐步演變成為大型的複雜社會,要求建立更加嚴密的管理體制。

同時,兼併戰爭也使得形勢更加嚴峻,要求改變卿大夫專權的局面,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想要在列強中立足,就要進行變法改革,不然就無法改變被淘汰的命運,這也為統一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礎。

3、文化知識方面,文化知識不再為貴族階層所壟斷而流向了民間,社會開始出現新興的士人階層,他們掌握了學術文化知識,其活躍的社會行為促進了文化學術領域的繁榮,最終出現了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局面,所以,這個時期還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乙個高峰。

14樓:匿名使用者

周王是 「天下共主」,而諸侯由周王分封,有向周王納貢,帥兵隨從作戰,拱衛周王的義務。

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世襲貴族領主制漸趨瓦解,社會出現了「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而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可以稱霸,先後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5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

牛耕與鐵農具投入使用後所產生的空前財富,及人們圍繞財富分配的激烈爭奪,更加劇了混亂的程度和民眾苦難的深度.如何重構政治體制、理順社會關係,成了歷史的使命。

15樓:乾元小包

諸侯國不再聽周天子的話了,形成割據的局面。周天子名存實亡。

春秋時期的戰爭與戰國時期的戰爭有什麼區別

春國和秋國兩國都輕徭薄賦,沒有勞役,戰爭都不太激烈 而戰國為了一統天下,不惜黎民百姓,使9000萬中國人口最終只剩50000人 春秋是爭霸性質的戰爭,各國只是圖強 稱霸,並沒有滅國之心 戰國是統一性質的戰爭,目標是統一天下。春秋時期的戰爭和戰國時期的戰爭有什麼不同?春秋作戰,將軍單挑,哪方將軍贏基本...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時期還是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周朝,周朝是奴隸制社會時期。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乙個世襲奴隸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 到地方的統一 的大一統國家。戰國時的奴婢的 有以下幾種 一是俘虜,當時的戰爭已不以掠取俘虜當奴隸為其目的,這從戰爭中大量斬殺敵人而俘虜很少可以看出,然而戰爭有時也有把對方的民眾虜掠為奴的現象...

春秋時期晉,燕國的國姓是姓什麼,戰國時期燕國國王姓什麼

燕國國姓是姬,燕氏。燕太子丹全 名 叫丹。燕氏,故稱燕丹。尚古,姓 是留給女子的,男子只稱 氏 不稱 姓 故沒有 姬丹 一說 嬴政 一說也是錯的,應該叫趙政或者 秦政 秦王政 戰國時期燕國國王姓什麼?戰國時期燕國版圖包括現在的北京 天津兩市 河北省北部 遼寧省大部 內蒙古東南角和朝鮮西北部。燕國是周...

春秋,戰國時期共有幾個君主,春秋戰國時期共有多少個諸侯國?

春秋時,有國數百。戰國時,除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七國之外,衛國其實也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時才被取消 春秋時,有秦 晉 齊 燕 楚 吳 越 申 衛 鄭 許 曹 魯 鄧 郯 蔡 蔣 隨 羅 魚 蓼 陶 虢 莒 庸等。戰國時,有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 中山 衛 宋 郯 費 越 薛 莒 陶 薊 代...

春秋戰國時期和戰國時期有區別嗎

春秋戰國時期和戰國時期是有區別的,春秋戰國時期包含戰國時期,而且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比戰國時期多很多,它們的區別是 1 春秋戰國是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221年 而戰國時期是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2 春秋戰國的春秋時期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 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