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祁鎮在歷史上有何突出功績

時間 2022-01-14 20:58:32

1樓:星隨我動

廢除了明朝的殉葬制度

2樓:最強大腦花

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及八年的軟禁後,英宗在天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顯現了英主的風采。英宗曾對首輔李賢說過他每天的起居情況:「吾早晨拜天、拜祖畢,視朝。

既罷,進膳後閱奏章。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

英宗還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恢復宣德朝胡皇后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3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鎮(1427—1464),漢族,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

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兩次在位)。第一次,年僅九歲,繼位稱帝,年號正統。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

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無奈之下,釋放英宗。隨即,景泰帝將他軟禁於南宮。

一鎖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改元天順。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裕陵。[1]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2] 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明朝所有皇帝的稱號和名字

4樓:針桂枝盈嬋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

洪武1368年-1398年

應天孝陵

惠宗1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1朱允炆1399年-1402年

建文1399年-1402年

成祖2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1403年-1424年

永樂1403年-1424年

長陵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1425年

洪熙1425年

獻陵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1426年-1435年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1436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

正統1436年-1449年

天順1457年-1464年

裕陵代宗

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祁鈺1450年-1457年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巨集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1465年-1487年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1488年-1505年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1506年-1521年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1522年-1566年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垕1567年-1572年

隆慶1567年-1572年

昭陵神宗

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1573年-1620年

萬曆1573年-1620年

定陵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1620年

泰昌1620年

慶陵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朱由校1621年-1627年

天啟1621年-1627年

德陵思宗3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3

朱由檢1628年-1644年

崇禎1628年-1644年

思陵南明

(1644年-1664年)

廟號諡號

姓名統治時間

年號備註

安宗模天表道光睿繼聖協文節武章仁垂孝簡皇帝朱由嵩1644年

弘光1644年

史稱弘光帝,也稱福王

朱常淓4

1645年

潞王朱以海4

1645年-1653年

魯王紹宗

襄皇帝朱聿鍵

1645年-1646年

隆武1645年-1646年

史稱隆武帝,也稱唐王

朱聿釒粵

1646年

紹武1646年

史稱紹武帝

朱本鉉5

1646年-1664年

定武1646年-1664年

史稱定武帝,又稱為韓王

昭宗匡皇帝

朱由榔1646年-1662年

永曆1646年-1662年

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注:此為南明弘光年間追崇,清朝乾隆年間,追諡為恭閔惠皇帝。

本作「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

清朝諡為懷宗,後改諡莊烈愍帝。南明政權諡為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又改諡為毅宗,唐王諡為威宗。

潞王、魯王政權均稱「監國」,而未稱帝,故無年號。

依顧誠之《南明史》所述,韓王朱本鉉之「定武」(1646年-1663年)年號和政權乃以訛傳訛之說。以查繼佐之《罪惟錄》啟其開端,直至近代才被考據為謬。

歷史上的每乙個皇帝,按順序排!

5樓:a天空檯燈

帝王列表

秦: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漢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平陵(劉詢)

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莊)、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三國: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兩晉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嶽)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南北朝:初寧陵

隋: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唐朝: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五代十國

後梁北宋、遼

南宋、金、西夏

元: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曆)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拓展資料:

朝代歌訣

歌訣一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歌訣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三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休。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訣四(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中國朝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國最高的統治政體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當乙個家族推翻統治家族即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遼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明英宗朱祁鎮明朝歷史上唯一兩次登基的皇帝,為什麼明英宗能當兩次皇帝呢

英宗上台後,首先殺害了被代宗信任的於謙 王文等大臣並 籍全家 打壓支援擁立代宗的朝廷 同時廢代宗朱祁鈺為 郕王 囚禁在西苑 而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因為剛當上皇帝的他皇位被人奪走,後來他又處心積慮的奪回來。因為在土木堡之變中,他被敵人抓了俘虜,然後他的弟弟就奪了他的皇位,後來他又把弟弟的皇位奪...

明朝明英宗朱祁鎮是什麼樣的人,明朝明英宗朱祁鎮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即位之初在三楊的輔佐下頗有一番作為,延續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楊年事已高,待其淡出 後,宦官王振開始專權,恰逢瓦剌部也先大舉入侵,在王振的慫恿下草率親征,於土木堡被俘,被俘後尚能保持氣節拒寫招降書,隨後由於後方于謙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認為沒有利用價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卻無權。趁景泰帝病重政變復位,...

明朝哪個皇帝在位時最太平,哪位明朝皇帝的在位時間是最長的?

最太平的時代有幾個階段,乙個是明朝仁宣時期,這是歷史上公認的盛世。朱元璋肅清朝廷內部,朱棣掃平中國北方,所以到了仁宗即位之時全國沒有大的戰事。但是仁宗死的太早,他死後兒子宣宗朱瞻基和漢王朱高煦有過一次奪嫡的戰爭,但是由於朱瞻基提前有準備,所以很快被撲滅。其後一直很太平,弄得宣宗皇帝成天閒的沒事幹而去...

在明朝鎮國將軍屬幾品官,明朝鎮國將軍和丞相那個大

鎮國將軍在明朝時為從二品,位列軍階第四等。為武官散階,散階屬於榮譽稱號,而並不是實際職位,相當於現在的軍銜。明武官三十階 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公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公升授光祿大夫 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公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 從二品,初授鎮國將軍,公升授定國將軍,加授...

朱允炆是明朝的皇帝,為什麼在奪位中會輸了

在世人眼中,朱允炆繼承了父親溫和的好脾氣,書生氣十足而且又溫文爾雅。但是從他所做的事來看,並非是什麼 仁弱 之主,相反,他的性格相當狠辣。朱元璋剛剛去世,他就變革祖制,強行削藩,而且不留餘地,直接把四位叔叔貶為庶民,還逼死湘王全家。當燕王朱棣送兒子為人質後,朱允炆的削藩力度依然沒有絲毫減弱。朱允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