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佛教的人生觀 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

時間 2022-10-08 11:15:41

1樓:匿名使用者

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單獨的獨立,世間萬物皆是相互依存!是乙個整體!

以前看到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會心生不屑,認為這些人是社會的渣滓,不該生存於世,其實,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給了我們一面鏡子,讓我們引起警覺,我們不該像他們那樣唯利是圖,破壞和平,他們的價值就是用他們的悲劇給我們警告,讓我們分清是非!珍愛自己的人身!讓我們不斷提高完善我們自己的品質境界!

乙個人,有父母兄弟,姊妹親朋,我們乙個微笑,一句溫暖的話,幫親人做一點家務,分擔一點痛苦,給他們乙份關懷,讓他們感到乙份溫暖,這都是我們存在的價值!我們盡我們的責任,兒女盡孝道,父母盡責任,丈夫妻子互相照料,互相關懷,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的工作,我們出門買一樣東西,哪怕是給別人付一角錢,積少成多,讓別人有了生存的資本,都是我們存在的價值!每個人為了自己生存,付出勞動,付出智慧型,在自己得到利益的時候,也為別人創造利益,為社會創造了利益!

大家互惠互利,才構成了社會的繁榮,社會的人間百態!社會的多姿多彩!

也許會有人說,有一樣人活著沒價值,那就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連自己生存都需要別人照顧,沒有思想意識有智障,也不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的人,他們活著是社會的負擔,其實,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他們的示現,讓我們知道我們能健康的活著就是幸福,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給我們提供了奉獻愛心,修集福報的機會,沒有乙個人沒有存在的價值!有情眾生也好,無情眾生也好,相互依存,才有了生態的平衡!大家互相為彼此提供著生存的空間!

所以,不要感嘆,不要悲傷,無論平凡也好,偉大也好,都應該感到驕傲,任何乙個人都有生存的價值!

為你有生存的價值而感到欣喜吧!看那些花草,有無人關注它們,只要它們活著,它們就努力地展示自己的生命,讓生命傲放!我們每個人是不是更應該積極向上,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燦爛!

因為我們有生命,就讓我們為自己美麗一次!努力開放一次!為我們的存在綻放一次吧!

2樓:匿名使用者

超越萬劫不復的輪迴,得道成仙……

3樓:匿名使用者

解脫,寂滅常樂,自渡渡他。

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

4樓:殤詰丶

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的『行』指一切有為之法,因緣形成的一切事物。

有形的色法和無形的心法皆屬行法。『無常』粗分講,有生就有滅,變化無常;細分講,任何事物都無一剎那的恆常,在一剎那之間起著生滅的變化。前一剎那的我,已非此一剎那的我。

生即是滅,生中包含著滅,生與滅之間,沒有剎那的間隔。任何事物若有剎那的不變狀態,就意味著「常恆』。『有漏』的『漏』指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煩惱是諸苦之根源。

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時堵塞漏洞,定會沉船。人的煩惱,就是使人下墮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煩惱心影響的任何思想行為都結苦果。

諸法無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緣的獨立自性和實際存在的規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眾緣形成之物,並無任何自性(我)實際存在的規定性,所以是諸法無我。『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煩惱,脫離業力輪迴的自由平靜狀態,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嚮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惡業報不虛,珍惜難得的人身,皈依三寶,戒惡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樂,——這是下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得人天之樂,也終究無常,要想常樂,就要出離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脫苦涅槃,——這是中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輪迴無窮的生命邏輯中得出一切眾生曾經是自己的父母的結論。為報父母之恩,放下自己的享樂,盡心盡力,為眾生的利益服務,為最大限度地利樂眾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這是上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價值觀是約束自己諸惡莫作,大乘的價值觀是無我無私,奉行諸善,利樂眾生。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間的根本差別是,有的宗教信仰上帝,認為上帝是生命和萬物的創造者,造物主,人類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樂靠上帝。佛教認為眾生的業力創造世界,也創造自身。

世界上沒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創造者、拯救者,覺悟要靠三寶的啟示,離苦得樂要靠自身努力。

5樓:望月

佛陀的教育只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們,不增不減,不帶任何看法。譬如1+1本就=2,還能有什麼看法?

6樓:獅子奮迅三昧

佛教最基本的兩大基石:一,緣起性空。二,因果輪迴。

佛教的眾生平等觀,對現實社會有什麼價值和作用

7樓:8萬4千法門

眾生真的依教奉行,就有價值和作用,可以修行成佛,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如果只是當理論去討論和研究,掛在嘴邊沒有行動,自己也不修行。你指望有什麼價值和作用?

一、眾生平等,是說本性上、生命上、改惡向善上、超凡入聖上,皆是平等。並非在眾生造業上皂白不分,受報上苦樂不辨。彼造業千差萬別,受報亦是千差萬別。

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賞罰。雖眾生造業不同,六道受報不同,然在本性等條件上,仍無不同。今以人喻,有**、院部長官、軍、農、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

但總稱是人,不得稱為非人,此平等之義。且其初生時,赤條條不將一物來;其死時,兩手空空,不帶一物去。自始至終,亦無不平等也。

二、苦從何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來處。

三、苦之標準: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水、火、刀兵、飢寒、災害,皆是苦之標準。

四、如不能達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實此亦無甚難體會處,鳥獸見人而飛避,是恐怖苦;鼠遭機械蚊遭擊拍而斃命,是飢餓苦;雞鴨豬羊之被宰殺,哀鳴不止,是畏懼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時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渾渾噩噩之可憫處,如能醒悟則思解脫矣。

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現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麵包,中國飢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並非多數,決不能全稱肯定,謂『無論哪方面』皆勝於人也。

佛教對於人類智慧型和感悟是不是沒有價值

8樓:前鹹

這要看每個人對佛教化的意義是否了解,如果了解並進行自我修行。那麼就是有價值的。有果不了解,而且還是濤聲依舊,那就是沒有價值得的。

有沒有價值不在於佛教,而是在於每個眾生的心!南無阿彌陀佛

9樓:愛笑的善善哈

錯誤,非常有價值。多看看生命電視台,和,慧日佛教電視台。

佛教的起源初衷是什麼,佛教的起源是什麼?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 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 佛教聖地 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 覺者 佛又稱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

佛教的真言是什麼,佛教的六字真言是什麼?

回答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 1.唵 白色之平等性智光,淨除在天道中之驕傲及我執,斷除墮落 變異之苦。2.嘛 綠色之成所作智光,淨除阿修羅道中之忌妒,斷除鬥爭之苦3.呢 黃色之自生本智光,淨除人道中之無明及貪欲,斷除生 老 病 死 貧苦之災。4 叭 b i 藍色之法界體性智光,淨除畜牲道中愚痴,斷除音...

佛教中的分別念是什麼,佛教中的分別念是什麼意思?

隨念分別是佛教術語,三種分別之一。追念過去之境也。唯存意識之作用耳。三分別之一。三分別乃意識的作用,故謂自性分別屬現在,隨念分別屬過去,計度分別則共通於過去與未來。六識之中,意識具足自性 計度 隨念三分。故謂有分別 前五識僅有自性分別,而無其他二分別,故謂無分別。阿毗達磨雜集論 卷二,認為三分別乃意...

關於佛教的前輩們指教,佛教的基本教理是什麼?

師兄的問題提的非常好,末學簡單說一下。修道無欲無求是說我們心無塵世所求,心無掛礙故,心無恐怖。修行要心如佛心,行如佛行,佛菩薩尚且悲憫世人,但這個悲憫卻不是塵世悲憫,而是大愛。修行人追求極樂世界,如果太過於執著是無法成就的,心有所執。而發心往生極樂世界的真正修行人,是不會這樣的,往生極樂世界是有很多...

不動明王在佛教的地位是什麼,不動明王的佛教地位

是菩薩層次的 不動明王,即不動尊菩薩,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 不動明王 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 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 者,乃智慧型之光明,王 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並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