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鐵和硫酸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時間 2022-07-29 05:42:14

1樓:oh撒拉嘿丶

一、鐵的活動性比銅強,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二、反應方程式:fe+cuso₄═feso₄+cu

反應的現象:鐵溶解,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

反應原理:鐵離子比銅離子活潑,將銅離子置換,或者說是鐵的還原性,還原了銅離子。

反應型別:置換反應。置換反應就是活潑的物質將比它懶惰的物質替代。

在中學和普通化學教育中,硫酸銅被用作原電池的電解液,通常作為陽極溶液。例如,在銅—鋅原電池中,硫酸銅溶液中的銅離子從鋅中吸收電子,形成金屬銅。

擴充套件資料:

硫酸法:

一種方法是將硫酸與銅混合加熱

此方法由於會產生有害氣體二氧化硫,因此實際應用較少。

另一種方法是將銅粉在600~700℃下進行焙燒,氧化成為氧化銅,再經硫酸分解、澄清除去不溶雜質,經冷卻結晶、過濾、乾燥,制得硫酸銅成品。

用途:1、用作分析試劑,例如可用於生物學中配置鑑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和鑑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的b液,但通常是現配現用;

2、用作食品級螯合劑和澄清劑,用於皮蛋和葡萄酒生產工藝中;

3、化學教育,硫酸銅通常被包含在兒童的化學實驗試劑中,用於晶體的生成試驗和電鍍銅實驗。硫酸銅還可以用來演示晶體失水風化和得到結晶水的過程。 在初中實驗考試中,利用硫酸銅與鐵發生的置換反應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還可製取硫酸。

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型別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2樓:匿名使用者

反應的鐵石單質又不是化合物。再說它一開始又沒有發生電子的轉移變成離子。

3樓:

反應前鐵是單質鐵,反應後是化合物的形式。銅 同理。

4樓:oo雨繽紛

反應物中的fe是固體,不在溶液中,而fe2+只在溶液中有.

5樓:美食小小行家

鐵硫酸銅的置換反應實驗,你能看明白嗎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1)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

6樓:手機使用者

(1)鐵與硫酸銅溶copy液反應化學方程式fe+cuso4=cu+feso4;硫酸亞鐵和硫酸銅都是易溶於水的鹽,反應離子方程式為fe+cu2+=cu+fe2+,

故答案為:fe+cuso4=cu+feso4;fe+cu2+=cu+fe2+;

(2)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為:2na+2h2o=2naoh+h2↑;

(3)碳酸鈣難溶,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o2↑+h2o+ca2+,

故答案為:caco3+2h+=co2↑+h2o+ca2+.

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7樓:我是乙個麻瓜啊

fe+cuso₄=feso₄+cu。

置換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可把銅置換出來。

鐵易溶於稀的無機酸中,生成二價鐵鹽,並放出氫氣。在常溫下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時,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保護膜,使鐵「鈍化」,故可用鐵製品盛裝冷的濃硫酸或冷的濃硝酸。在加熱時,鐵可以與濃硫酸或濃硝酸反應,生成+3價的鐵鹽,同時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8樓:智深油炸慧根

很單純的置換反應

fe+cuso4 = cu + feso4因為該反應前後都有固體,因而cu不需要沉澱符號。

離子方程式

fe + cu2+ = cu + fe 2+

9樓:卻麥

鐵的活動性比銅強,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為:fe+cuso4═feso4+cu.

10樓:雨花石

fe+cuso4=feso4+cu

鐵和硫酸銅反應化學方程式

11樓:我是乙個麻瓜啊

fe+cuso₄=feso₄+cu。

置換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可把銅置換出來。

現象:藍色溶液逐漸消失,有紅色固體析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鐵和銅,反應方程式如下:

fe+cuso₄=feso₄+cu。

12樓:靠名真tm難起

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鐵易溶於稀的無機酸中,生成二價鐵鹽,並放出氫氣。在常溫下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時,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保護膜,使鐵「鈍化」,故可用鐵製品盛裝冷的濃硫酸或冷的濃硝酸。在加熱時,鐵可以與濃硫酸或濃硝酸反應,生成+3價的鐵鹽,同時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13樓:扶德萬澎

鐵和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謝謝加油

14樓:伊乃ⅰ大依馬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置換反應

fe+cuso4=feso4+cu

現象:藍色溶液逐漸消失,有紅色固體析出。

15樓:l丶m灬越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

16樓:美食小小行家

鐵硫酸銅會發生什麼反應呢?一起來看一下實驗過程吧

17樓:仁碧玉肖荷

fe+cuso4=feso4+cu(反應需要加熱)。希望有用!

18樓:匿名使用者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19樓:匿名使用者

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有紅色物質

20樓:匿名使用者

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21樓:我愛旭喲

fe+cuso4=feso4+cu.

硫酸銅和過量氨水的反應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22樓:偷個貓

硫酸銅和抄過量氨水襲的反應方程式為:

baicu(oh)2+2nh3·h2o+(nh4)2so4=〔cu(nh3)4〕so4+4h2o

離子方程式為du:

cu(oh)2+2nh3·h2o+2nh4+=cu(nh3)4 2+ +4h2o

硫酸銅zhi溶液與少量的氨水反

dao應,產生藍zhi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化學方程式為:cuso4十回2nh3·h2o=cu(oh)2↓十答(nh4)2so4

離子方程式為:cu2+ 十2nh3·h2o=cu(oh)2↓十2nh4+

擴充套件資料

硫酸銅溶液製備方法

一般使用廢銅料溶於加入氧化劑(如1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稀硫酸,後除去鐵等雜質重結晶精製,可以得到大量純度高的硫酸銅。實驗室使用的硫酸銅一般是購買得到的,也可以用廢棄的銅化合物溶於硫酸後精製。

電解液**法廢電解液(含cu50~60g/l,h2so4180~200g/l)與經焙燒處理的銅泥製成細銅粉進行反應,反應液分離沉降後清液經冷卻結晶、分離、乾燥,制得硫酸銅成品。

23樓:祝融

cuso4 + 2 nh3.h2o === cu(oh)2 + (nh4)2so4

cu2+ + 2nh3.h2o === cu(oh)2 + 2nh4+

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離子方程式)

24樓:樂樂課堂

[化學]必修一-濃硫酸與銅的反應

25樓:成靚智雪晴

沒有。濃硫酸中硫酸以分子形式存在,生成的硫酸銅也不能拆成離子形式,因為生成的水不足以溶解生成的硫酸銅。所以銅與濃硫酸共熱的反應不屬於離子反應,當然也寫不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方程式

復分解反應理應前後質量無變化。若真的變化就是naoh吸收了空氣中二氧化碳了!質量增加了!生成藍色絮狀沉澱 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藍色的沉澱為氫氧化銅 2naoh cuso4 cu oh 2 沉澱符號 na2so4復分解反應 往硫酸銅的溶液中加入naoh,如果不振盪,區域性會出現較濃的氫氧化鈉,發生沉澱...

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1)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鐵易溶於稀的無機酸中,生成二價鐵鹽,並放出氫氣。在常溫下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時,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保護膜,使鐵 鈍化 故可用鐵製品盛裝冷的濃硫酸或冷的濃硝酸。在加熱時,鐵可以與濃硫酸或濃硝酸反應,生成 3價的鐵鹽,同時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fe cuso feso cu。置...

鋁和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反應現象

方程式 2al 3cuso4 al2 so4 3 3cu現象 鋁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硫酸銅溶液顏色變淺。在金屬活動性花順序中,鋁在銅的前面,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此外,硫酸銅是可溶的,鋁是不與水劇烈反應的活潑金屬。鋁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 2al 3cuso4 al2 so4 3 3cu 其現象為 ...

濃硫酸和銅的反應,銅和硫酸能反應嗎?

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在體系內主要生成cu2s cu2o 呈黑色 16cu 2h2so4 2cu2s 6cu2o 2h2o 濃硫酸含水相當少,一價銅在幹態情況下較穩定,所以一定時間內在體系中溶解不完全。故體系中雖有cuso4產生 呈白色 但量不大,且不易生成cuso4 5h2o及cu2 因此反應停止後,...

關於硫酸銅溶液結晶的計算題

因前後均為飽和溶液,故蒸發掉的水加上析出的晶體應該恰好相當於飽和溶液 理解它!在該假想的飽和溶液中,設析出晶體為m克,則有m cuso4 160m 250 克,m 溶液 50 m 克 又 s 20g 即飽和溶液中,cuso4 20 100 20 160m 250 50 m 解得 m 17 61g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