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力平衡實驗的詳細步驟,關於二力平衡實驗的詳細步驟

時間 2022-09-27 13:00:52

1樓:

【實驗步驟】

【實驗1】

(1)將兩個定滑輪固定在光滑的長木板相對兩端(1、4處),然後在長方木塊的兩端(1、2處)各掛上一根繩子,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兩端繩子分別跨過定滑輪;

(2)在兩根繩端分別掛上質量不相等的鉤碼,觀察木塊是否靜止;

(3)在兩根繩端分別掛上質量相等的鉤碼,觀察木塊是否靜止;

【實驗2】

(1)將兩個定滑輪固定在光滑的長木板相鄰兩邊上(3、2處,如圖3所示位置),然後在長方木塊的相鄰兩面(1、4處)各掛上一根繩子,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兩端繩子分別跨過定滑輪;

(2)先用手扶住長方木塊,在兩根繩端分別掛1個鉤碼,放手後,觀察木塊是否靜止;

【實驗3】

(1)將兩個定滑輪固定在光滑的長木板相對兩端(1、4處),然後在長方木塊的相對兩面(3、4處)各掛上一根繩子,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兩端繩子分別跨過定滑輪;

(2)先用手扶住長方木塊,在兩根繩端分別掛1個鉤碼,放手後,觀察木塊是否靜止;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附圖如下: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內容太多了,太麻煩了。

二力平衡實驗怎樣改進

3樓:科學普及交流

初中物理教材第1冊有關平衡力概念以及平衡條件的引入,是通過下述實驗(見圖1、圖2)向學生的,這兩個實驗可以說是關於二力平衡的經典實驗。蘇科版新教材則考慮到學生還沒有關於滑輪的概念,改為通過兩個支撐代替定滑輪進行類似的實驗。這些實驗裝置顯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今試分析如下。

2 現有實驗不足之處的分析

(1)現有實驗缺乏直觀性。實驗所依據的是小車(或方紙板)兩側受到繩子的拉力,而這二個力與所掛質量相等的重物的重力相等,從而推斷出小車(或方紙板)兩側所受拉力相等的結論。由於學生還沒有關於力的充分的基礎知識作準備,存在著諸如滑輪是幹什麼的?

為什麼力跨過滑輪(支撐後大小不變?為什麼重物對小車(或方紙板)的拉力等於物體重力等問題,在這些問題沒有搞明白之前,學生觀察實驗時大都會感到困惑不解,很難直觀地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

(2)現有實驗存在講解分析困難。在講解與分析這樣的實驗時,由於學生還沒有必要的基礎知識,例如,重物對繩子的拉力等於繩子拉重物的力,這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識繩子對重物的拉力等於重物的物重,這是二力的平衡方面的知識,教師在分析過程中必然會有所涉及,只能含糊其詞因而大有蒙混過關的嫌疑似地告訴學生二力平衡的結論,否則不免陷入迴圈論證的尷尬境地。

(3)現有實驗是建立在假設的經驗之上的,不可靠、不確定。現有實驗裝置是以假設學生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如物體多重,拉力就多大;繩子上的各部分拉力總是相等的等等為前提的。事實上,學生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非常模糊不可靠的。

以模糊的經驗去闡明深刻的規律,在學生還沒有具備相關知識背景的情況下,是很難要求其心悅誠服地理解與認同實驗結論的。

(4)現有實驗可操作性差。對於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實驗,見圖1,教材及其參考書在操作說明上介紹,用手輕託一邊的重物使其運動起來後,便可以勻速度運動。在實際操作上是很難實現的,輕托的力小了,小車動一下可能就停下了,力大了,可能又跑得太快了,難以判斷小車運動是否是勻速的;即使實現了實驗所希望的勻速運動的結果,其結果的說服力也會因為兩邊線繩的長度以及重物位置的不再對稱,在直覺形成兩邊拉力不再相等的印象而大打折扣。

另乙個演示實驗(如圖3),設計的本意是方形重物受重力和彈簧的拉力作用,添減砝碼使重物及其體系勻速運動,雖然在操作上可以實現,直觀性方面也似有不足;同時,看似簡單的裝置,原理的剖析卻頗費周折。例如,重力大小的不可觀察性問題,彈簧秤作用的問題,學生僅有感性的認識,難以理性地分析;至於定滑輪不改變力的大小僅改變力的方向問題則學生連一點概念都沒有。另外,由於實驗條件的控制及環境不確定性,實驗事實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演示實驗造成的結果,有時反而會讓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認為老師是在做乙個為平衡而平衡的實驗。針對上述不足之處,可對實驗做如下改進。

4樓:帝都小女子

對「二力平衡條件實驗」的改進

在**「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教材中提到的器材是用兩端帶滑輪的長木板、兩端帶掛鉤的小車、細線及鉤碼等。學校中這樣的小車不多,多個班級用不能同時進行分組**,更重要的是教材中對「兩個力要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這一要素沒有體現,經過考慮,我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造。

一、 器材:

兩個粘鉤、兩個單獨滑輪、兩條細線、一盒鉤碼、一張紙(稍微硬一點即可)、一把剪刀。

二、 組裝:

1、將兩個粘鉤粘在課桌豎直面上同一高度。

2、在紙兩側用剪刀各挖一小孔,把細線一側拴在紙的兩個小孔上,另一側打一活結,以備掛鉤碼。把細線分別穿過滑輪,調節細線的長度,直到合適為止。

三、實驗:

1、在兩端各掛三(或其他數量)個鉤碼,可以看到紙片在兩邊相同的力的作用下處於靜止,兩側的細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2、改變一端鉤碼的個數,紙片兩邊受的力不相同,哪邊受的力大,就向哪邊移動,但兩側的細線還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3、保持兩邊的鉤碼個數相同,把紙片旋轉90度,放手後,可以看到紙片發生轉動,直到回到水平狀態,兩條細線仍在同一直線上。

4、將紙片用剪刀從中間剪斷,發現兩邊鉤碼各拉著自己的一半紙片掉在地上,證明這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改進實驗的原則一要簡單易做,實驗中用到器材都是隨手皆是的,步驟也容易操作。二是要有效。通過改進,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學生都能用親手實驗**出來,學生印象更為深刻。

**二力平衡的實驗目的

5樓:fly丶

當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即說明物體處於平衡狀態;

在**「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時,需要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才可以比較二力大小關係;

二力平衡時,二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二力的方向相同,則二力不能夠使物體處於平衡狀態;

6樓:覃

(1)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小車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對實驗影響小.

(2)實驗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車扭轉乙個角度,鬆手後,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這是為了**二力平衡條件必須在同一直線上.

(3)把小車換成一張硬紙片,硬紙片的質量比較小,硬紙片對桌面的壓力小,硬紙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以減小實驗過程中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所以小明的想法有道理.

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因素對實驗的影響;(2)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直線上;(3)有道理,可以減小實驗過程中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一道初二物理題關於二力平衡,一道關於初二的二力平衡的物理題

呵呵,我原來也這樣想過,你是不是以為合力為零就是靜止狀態,其實當乙個物體受的合力為零時,他就會一直保持 合力為零 前一瞬間的速度不變 如果這個速度為零他就是靜止,如果不為零他就做勻速直線運動。力不是運動的原因。物體不受力作用,或者合力為0,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靜止或勻速運動 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初三物理題(二力平衡)

答案是a 因為當無風時小車和氣球是處於平衡狀態的,而當風吹起時小車處於光滑的水平面上是無阻的,所以風打破了其的平衡狀態,所以小汽車可能被拉離地面 答案應該是c,但是樓上的解釋不太好。首先,受到乙個水平方向的力,使得氫氣球有運動的趨勢,這時豎直的繩子會傾斜,這時候小車也會受到乙個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由於...

1 物體受力平衡時就是二力平衡為什麼他不靜止也可以勻速

1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而維持其運動狀態不需要力,伽利略理想實驗 了這一點。也可以從做功的角度考慮這個定律,當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外力不做功,也沒有其他作用效果,所以物體動能不變,而不是動能為零,動能不變則速度大小不變,合外力為零時,沒有外力來改變速度方向,所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什麼是平衡力,什麼叫做平衡力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點上的 向量和為0的幾個力,是一組平衡力。說得簡單一些,對於兩個力,如果他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那麼這兩個力就是一對平衡力。初中只考察一對平衡力的情形。一對平衡力總是作用在同一物體 同一直線上!如果物體只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那麼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的運動狀態。加深...

怎樣才能練好平衡力,怎樣鍛鍊平衡力?

如果你沒有走過獨木橋,那一定踩過馬路牙子 玩過單腿獨立的遊戲吧?其實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是訓練身體平衡力的好方法!35歲後,平衡力下降 在許多檢查健康狀況的測驗裡,都會將平衡力列入其中,因為人體的平衡能力要靠視覺 肌肉力量 神經系統等多重機制相互協調,來保持身體的四平八穩。研究顯示,乙個人的平衡能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