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企業年度虧損需要繳企業所得稅嗎

時間 2022-03-18 02:14:31

1樓:金果

只要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就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虧損就不需要交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條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餘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絡的應稅所得。

第五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業在乙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乙個納稅年度。

企業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乙個納稅年度。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第五十五條

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企業應當在辦理登出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並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2樓:紫炳廖婭芳

查賬徵收的企業企業所得稅是根據公司利潤來徵收的,虧損不用交企稅。而有部分企業是核定徵收企業,根據企業的銷售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則需要。

3樓:匿名使用者

需要對超出部分在年度納稅申報時進行納稅調增,如果調增後任然虧損就不需要繳納所得稅,如調增後應納稅所得額大於0,就要計算繳納所得稅。

4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所得稅並不是按會計利潤(利潤總額)計徵的,而是按應納稅所得額計徵的,所以企業年度虧損不能確定需要繳多少所得稅,

業務招待費超出稅法規定的抵扣標準,超出的部分不可以是稅前列支,應該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如果你公司的利潤虧損額小於業務招待費超出部分額,假設沒有其它調整專案,那麼應納稅所得額則為正數,就應該交納企業所得數。

如果你公司的利潤虧損額大於或等於業務招待費超出部分額,假設沒有其它調整專案,那麼應納稅所得額為小於等於0,就不需要交納企業所得數了。

如:1、利潤虧損 10000元,業務招待費超出稅法規定的抵扣標準部分的金額為 15000元,應納稅所得額=5000 =15000-10000,應交所得稅額=5000*18%=900元

2、利潤虧損 10000元,業務招待費超出稅法規定的抵扣標準部分的金額為 9000元或1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1000 =9000-10000或0=10000-10000,則不需要交所得稅。

我以前是國稅局專管員,不會錯的。

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調整分錄。

企業在什麼情況下要交所得稅,如果虧損還要交所得稅嗎

5樓:探索瀚海

只要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就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虧損就不需要交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物件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徵稅物件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准予扣除專案的金額。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除此以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專案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外,稅收有關規定中還明確了一些需按稅收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扣除專案。

企業所得稅扣除專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於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計稅工資的扣除。 條例規定,企業合理的工資、薪金予以據實扣除,這意味著取消實行多年的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制度,切實減輕了內資企業的負擔。但允許據實扣除的工資、薪金必須是「合理的」,對明顯不合理的工資、薪金,則不予扣除。

今後,國家稅務總局將通過制定與《實施條例》配套的《工資扣除管理辦法》對「合理的」進行明確。

⑶在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方面,實施條例繼續維持了以前的扣除標準(提取比例分別為14%、2%、2.5%),但將「計稅工資總額」調整為「工資薪金總額」,扣除額也就相應提高了。在職工教育經費方面,為鼓勵企業加強職工教育投入,實施條例規定,除***財稅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

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⑷捐贈的扣除。納稅人的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會計利潤的12%以內的,允許扣除。超過12%的部分則不得扣除。

⑸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業務招待費,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發生的交際應酬費用。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業務招待費,由納稅人提供確實記錄或單據,分別在下列限度內准予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進一步明確,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也就是說,稅法採用的是「兩頭卡」的方式。一方面,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只允許列支60%,是為了區分業務招待費中的商業招待和個人消費,通過設計乙個統一的比例,將業務招待費中的個人消費部分去掉;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額限制為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這是用來防止有些企業為不調增40%的業務招待費,採用多找餐費發票甚至假發票衝賬,造成業務招待費虛高的情況。

⑹職工養老**和待業保險**的扣除。職工養老**和待業保險**,在省級稅務部門認可的上交比例和基數內,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⑺殘疾人保障**的扣除。對納稅人按當地**規定上交的殘疾人保障**,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⑻財產、運輸保險費的扣除。納稅人繳納的財產。運輸保險費,允許在計稅時扣除。但保險公司給予納稅人的無賠款優待,則應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⑼固定資產租賃費的扣除。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可以直接在稅前扣除;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則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但租賃費中的利息支出。手續費可在支付時直接扣除。

⑽壞賬準備金、呆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的扣除。納稅人提取的壞賬準備金、呆賬準備金,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提取的標準暫按財務制度執行。

納稅人提取的商品削價準備金准予在計稅時扣除。

⑾轉讓固定資產支出的扣除。納稅人轉讓固定資產支出是指轉讓、變賣固定資產時所發生的清理費用等支出。納稅人轉讓固定資產支出准予在計稅時扣除。

⑿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報廢淨損失的扣除。納稅人發生的固定資產盤虧、毀損、報廢的淨損失,由納稅人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准予扣除。這裡所說的淨損失,不包括企業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

納稅人發生的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報廢淨損失,由納稅人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可以在稅前扣除。

⒀總機構管理費的扣除。納稅人支付給總機構的與該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管理費,應當提供總機構出具的管理費匯集範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的證明檔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准予扣除。

⒁國債利息收入的扣除。納稅人購買國債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⒂其他收入的扣除。包括各種財政補貼收入、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除***、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者,可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外,其餘則應併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徵稅。

⒃虧損彌補的扣除。納稅人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⑴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⑵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⑶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⑷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⑸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⑹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⑺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⑻各種贊助支出。

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企業所得稅怎麼交納,企業所得稅季度和年度各怎麼繳納?

自90年代起,我國便開始徵收企業所得稅徵稅,我們都知道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那麼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怎樣的?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企業所得稅是怎麼算的?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本月應納增值稅 本月銷項稅額 本月進項稅額 上月留抵稅額...

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是指什麼時候,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是什麼意思?怎麼彌補法?

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是指企業近5年來有發生虧損的時候。所謂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指在會計處理上,如果上年的淨利潤為負 或以前各年的淨利潤總和為負 本年的稅後淨利潤要首先彌補掉這部分虧損,才能作為可供分配的淨利潤,來計提公積金 公益金或者分紅。虧損的界定如果當年按會計準則計算的本年利潤為負數,即為會計上講...

年度企業所得稅如何申報作廢,如何撤銷企業所得稅申報

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無法作廢,可以申報更正或補充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徵稅物件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 提供勞務所得 轉讓財產所得 股息紅利所得 利息所得 租金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業應當就其 於中國境內 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專案除成本...

請問企業所得稅是根據什麼來算的,企業所得稅是根據什麼來計算的

可以先查詢當地的人民銀行網點,再攜帶相關資料和證件去列印。資料 企業法定代表人本人身份證件 企業的註冊登記證件,以機構信用 證 企業貸款卡或組織機構 證 公章等證件。如果是委託別人幫忙列印,委託人除了需要提供上述的材料外,還需要準備本人身份證件,以及 企業法定代表人授權委託證明書 此回答由有錢花提供...

季度贏利需要交納企業所得稅嗎,季度盈利,年度累計虧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麼

現在所得稅申報填寫的是期末累計數。如果累計虧損是不需要繳稅的 不用交的,所得稅應納稅額是按年計算的,不過季度贏利的話稅局會讓預交,在會計年度結束後再匯算清繳,多交的可以抵下年的應交 企業所得稅的申報預繳是按照當年度的累計數進行申報預繳的,如果單位1 6月份累計利潤是贏利,是應該申報預繳企業所得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