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3-07-20 15:31:14

1樓:白雪忘冬

意思是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的言論。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司馬遷說他撰述太史公書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即用它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學說。

通古今之變」,是認識歷史古今發展變化的軌跡;「究天人之際」,是追求認識天人的關係。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是戰國秦漢時代士大夫所追求認識的乙個大問題。

通」和「究」,是司馬遷史學思想中兩盞高照的明燈,他的「通」和「究」在他那個時代,已經高出於人。

***用典:

***說,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就是強調我們要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把歷史作為人類最好的老師。

通過學習歷史,可以掌握治國平天下的要義,做到清清白白為人、乾乾淨淨做人,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可以使領導幹部更加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時刻不忘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通過學習歷史,深刻體會、自覺繼承、大力發揚優良傳統,從中獲得精神鼓舞,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誰說的?

2樓:劉浩琦

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說的。

原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譯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

司馬遷介紹: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歲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後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調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 ,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什麼意思?

3樓:u愛浪的浪子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是:想用它凳衫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學說。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出自

4樓:檀香透窗欞

一、意思: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

二、原句。原句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三、賞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在給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中,對自己撰寫《史記》目的所說的話。班固還把這句話記錄在《漢書·司馬遷傳》中,代表了一種具有強烈時代特徵的歷史文化意識。

所謂「究天人之際」,就是要**天道和人事之間的關係;所謂「通古今之變」,就是要考察歷史發展演變的程序,尋找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規律。為此,司馬遷的史學研究方法與路徑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什麼意思

5樓:網友

這句話出自司馬遷《史記》之《報任安書》。意思是通過史實現象揭示本質,**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相依相對關係。通曉從古到今的社會的各種發展演變,進而尋找歷代王朝興衰成敗之道理。

通過史實記述,有所取捨褒貶,寄寓理想形成自己獨特自成一家的史學理論學說。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何解?

究天人之際 是追求認識天人的關係。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通古今之變 是認識歷史古今發展變化的軌跡。成一家之言 是說要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司馬遷自己說的,在 報任安書 中,司馬遷說自己寫 史記 的目的是 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雖然是自己評價自己,但這句話得到了後人的一致認可。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