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時間 2022-12-12 03:16:04

1樓:夏令才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

那麼,什麼叫「正義」?《現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

這是富於現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乙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

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通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

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通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麼,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關愛和保護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認為,這是行仁政的根本著眼點。做到了這一點,然後民心歸服、天下歸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2樓:我要吃十個

小朋友,自己想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要顧及自己對不對。

失道寡助的成語故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是什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表明君子不作戰則已,作戰就一定能勝利。秦穆公分食馬肉的故事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有一次,秦穆公乘馬車外出,半路上馬車壞了,駕轅的馬脫韁跑了。秦穆公親自去尋找那匹馬,卻在岐山的南面看到一些農夫們正在分食馬肉。原來,那匹馬跑了就被農夫們抓到了,由於常年沒有肉吃,...

古今中外關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得道。得道是以正義,仁義,信義得到大眾的支援幫助。寡道則是違背道義,而眾叛親離,孤立無援。楚漢爭霸,項羽兵多將廣,劉邦則士寡糧稀。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 最後卻是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只是因為鴻門宴上項羽的心慈手軟嗎?不是 因為項羽他不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他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上 指站在正義 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然陷於孤立。我們通常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句話來表示 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 道 理解為 正義 那麼,什麼叫 正義 現代漢語詞...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人和的例子

紂王嬌奢貪圖美色不停勸阻失道最後滅亡。武王虛心納諫得姜子牙等人幫助取得天下。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具體事例 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 1 商湯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湯得道多助 商朝的湯討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沒有道義,沒人幫助她,商朝的湯有道義,有很多人幫助他。2 周武王姬發伐商紂,商紂王失...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哪一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 孟子 朝代 先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