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11-14 22:45:51

1樓:鯨娛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2樓:

一、關於「道可道,非常道」的一段對話:

路人說,道既可道,玄之又玄。

智者說,道可道,非常道也。

路人說,道不可道,何謂之道。

智者說,道是昇華。

路人說,個人修行也哉?

智者說,眾生得道,是為大道。

路人說,眾生得道,道向外耶?

智者說,無內外,無左右。

路人說,可謂之無耶?

智者說,無有,也無無。

路人說,可謂之空耶?

智者說,道法自然,自然非空,故道也非空。

路人說,我欲得道,何故不得門?

智者說,人人皆有道,凡尊重內心、服從真實,已然離道不遠也。

路人說,道長因何入道觀?

智者說,法自然。

路人說,何故道長能入道,我祖能入道,我不能入道?

智者說,一切順自法,則是與道合。

二、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這兩句話是《道德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

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即:

一方面——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

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

」(zi章)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

老子貶低感性認識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宇宙現象和人世經驗的流動不居中,意識到感性認識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觀性。黑格爾指出:「對那些斷言感官物件的實在具有真理性和確定性的人,他們最好是回到那最低階學派的智慧型……因為對於那些了解了這種神秘的人不僅僅達到了對感官事物的存在的懷疑而且甚至於對它們的存在感到絕望,他們一方面否定了感官事物,一方面也看見感官事物否定其自身」。

(《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第241頁)

老子正是從對感性事物的這種否定中走向對感性知識的懷疑和否定。他要求越過感性現象而直接深入到對宇宙實體——道的認識。他認為只有通過對這種普遍規律的認識才可以推導出對各種特殊事物的先驗性的認識。

所以老子這種反感覺論的認識論,實質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種尚處在萌芽形態的理性主義。

三、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種玄之又玄的睿智之言經後世人幽默的闡述和理解,包含以下兩種意思:

每個人都有沉思的權利,也有說話的權利。我們在焦慮不安中思索,於是形成了我們的思想,然後我們要迫不及待地把它表達出來。然而不是所以的思想都那麼表達,不是所以的思想都那麼容易理解。

除了語言和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以外,還需要勇氣。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告訴我們「道,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若能用語言表達出來,那就不是永恆的道了。」我們的思想是不是也這樣呢?

不是!所以,更多時候,需要的還是勇氣,一種敢於闡述的勇氣。

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道學家的名字中正好有個「道」字。古人是講究避諱的,他的門徒見到這個字,只能用其它字來代替了。

偏有乙個門徒總是忘記這一點,在吃了不少苦頭後,他終於膽戰心驚,見到這個字只能默念「不敢說」了。於是在一次誦讀《道德經》時,他把「道可道,非常道」讀成了「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的笑話,不就在告訴我們,「道非但無法言傳,甚至不敢言傳!」然後,我們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釋迴避的沉默?來掩飾內心的懦弱?

四、「道可道,非常道」的最新詮釋:"只有在你不道德的時候,才會出現道德的問題。只有在你沒有一點品質的時候,你才會想到品質。

有品質的人完全忘了品質存在的事實。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這個詞的意思。

所以,不要那麼愚蠢!!不要試圖去培養,只要自然。"

3樓: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質實體抑或是精神實體的問題。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沒有必要陷入這種經院式的迴圈辯論中,而應當深入分析「道」的真實意義。如果打破老子

思想的神秘外殼,通而觀之,那麼老子的全部哲學可以提挈領地概括為三句話,即:

太初有道。

其道一為「變」,二為「反」。

聖人用之:明道,通變用反。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這兩句話是《道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

斯賓諾莎曾經提出乙個著名的命題;「規定就是否定。」斯氏的這個命題所提示的是這樣乙個道理;對於具有無限性的實體來說,在質上對它的每一種確定,都必然意味著對其無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著否定。

斯賓諾莎曾經把無限性比做乙個圓環。因為乙個線段當它構成封閉的圓圈時,是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因而在質上是無限的(儘管它在量上是限的)。而其它任何一種開區放問的線段,則無論在量上可以延展多麼長,但在質上總是受到起點和終點的規定,因而是有限的(正是在同樣的意義上,黑格爾把「絕對理念」也比做圓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斯賓諾莎的「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老子認為,記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

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道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乙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

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即:

一方面——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

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

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zi章)

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康德所謂「二律背反」,也就是邏輯上的所謂「悖論」。

黑格爾曾指出:「東方的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量名的,……因為有限的名詞概念,不能滿足理性的需要。」(《小黑輯》第 109頁)老子之所以視道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蓋也在於此。

老子認為,駕馭著方有而又超越千萬有之上的道,乃是萬物所生的本根。「夫物芸芸,各歸其根」(16章)。由這一觀點中,他引出反感覺論的認識論。

他說:「天下有始,司以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

」(52章)「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47章)「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47意)

宇宙中的萬物紛紛芸芸,而「道」卻是他們的總體、本根。由於萬物形態及現象的多樣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達到片面的區域性。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萬物的總體實體和本體,「道」。

從而做到「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老於貶低感性認識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宇宙現象和人世經驗的流動不居中,意識到感性認識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觀性。黑格爾指出:

「對那些斷言感官物件的實在具有真理性和確定性的人,他們最好是回到那最低階學派的智慧型……因為對於那些了解了這種神秘的人不僅僅達到了對感官事物的存在的懷疑而且甚至於對它們的存在感到絕望,他們一方面否定了感官事物,一方面也看見感官事物否定其自身」。(《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第241頁)

老子正是從對感性事物的這種否定中走向對感性知識的懷疑和否定。他要求越過感性現象而直接深入到對宇宙實體——道的認識。他認為只有通過對這種普遍規律的認識才可以推導出對各種特殊事物的先驗性的認識。

所以老子這種反感覺論的認識論,實質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種尚處在萌芽形態的理性主義。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簡單些說前三字是說可以說得清楚的客觀規律,即小道。後三字說不清楚的客觀規律,即大道,非要說就是「道可道」。六字中三個「道」分別表述不同的意識,站在整體上講為3的n次方意識,這與認知者的心境有關,這也就是為什麼過二千多年還沒有乙個統一認識的原因。

5樓:知識力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什麼 ?道是語言,名是文字,語言文字不是道。

6樓:子宇

簡單一點,回答這個問題

「道」是可以表達的,但表達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了。(第乙個和第三個道是老子哲學中乙個專有名詞。第二個道是說的意思)

這是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日常生活中常用於故弄玄虛。用於拐彎抹角。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7樓:熱詞替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8樓:天上飛

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

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

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9樓:棟鵬濤花奇

這兩句話**於《老子》一章,原文與樓主的標點略有出入,原文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句中第

一、三兩個「道」是名詞,是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第二個「道」字是動詞,意思是「說出」。「常」指永恆的。

▲名:句中第

一、三兩個「名」是名詞,它的意思是「名稱、概念」;第二個「名」字是動詞,意思是「稱呼、命名」。

▲根據上述對「道」和「名」的解釋,就可知道這兩句話的意思了。即: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說出來的,但它不是永恆不變的本原;各種事物的名稱都能夠稱呼它(都能夠叫出名稱來),但它不是永遠不變的。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

前乙個 道 同於後乙個 道 都是名詞 道路 的意思,但前乙個 道 特指聖人之道。中間的 道 是名詞用作動詞,為 行走 的意思。常道 指沒有體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亦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很玄奧 道德經 我是個道士 這句話是最難理解的 道教有句話叫 道可的不可傳 道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道可道,非常道 ...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呀,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

出自 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其實兩句話是乙個意思。實際拆分,應該是 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拆成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很簡單,但也非常多,就像怪石大山一樣,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樣。沒有定論,這就是道德經最玄妙最高深的地方,其實也是這句話的意思。道,天地之道。可道,人人皆可得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什麼,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道可道的第乙個道是指萬物自然規律,真理。第二個道是指說出來,描述出來的意思 非常道中的道同第乙個道的意思是一樣的。常是指不變的,永恆的,真理性的。整句話的意思是,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 道 它不是永恆的道 可以用語言說出的 名 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也可以更進一步理解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 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道...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

聞者不知知者默,此言吾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白居易確實是個誠實的書生,就象 皇帝的新裝 裡那個童言無忌的孩子,無情地揭穿了假道學的偽裝。但白居易確實沒有搞懂 梨 與 梨味 的區別,也就是 理 與 道 的區別。對此夢貞也曾經有過精闢的闡述 道德經 五千餘言,七十餘道。除首道外,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