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中國文字的演變史,要具體,主要是先後順序啊

時間 2022-10-26 14:35:47

1樓:代綠蘭無田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隸書→

楷書→行書(商)

(周)(秦)

(漢)(魏晉)

草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

段的演變過程。具體為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

3樓:象思義裔芳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隸書→

楷書→行書(商)

(周)(秦)

(漢)(魏晉)

草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4樓:雪山妖狐王

從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書,漢字的形體逐漸演變.這種演變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就是古漢字階段和隸書楷書階段.前一階段起自商代終於秦代,字型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後一階段其自漢代一直延續到現代,字型有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

兩個階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隸書的轉變.下面簡要介紹以下不同形體漢字的特點: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於占卜,應用在商代後期.相形程度較高,字行的方向相當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應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較高,但同時也有了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

3. 大篆.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啟秦代的小篆.

4. 小篆.這是春秋戰國使用的文字,秦統一六國後,小篆成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字型規整勻稱,字型有所簡化,相形程度進一步降低.

5. 隸書.隸書產生與戰國晚期,西周時發展成熟,是兩漢時期通行的主要字型.

隸書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字型進一步簡化,書寫變的簡便,但同時使古漢字的象形程度大為降低.形體扁方而規整,較長的橫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勢,向右下的斜筆帶有捺腳.

6.草書.草書形成於漢代,是輔助隸書的簡便字型,主要用於起草文書和通訊.草書使用連筆,書寫快界,但是難於辯認.

7.行書.行書出現在東漢晚期.楷書產生後,行書逐漸演變為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字型,比草書容易辨認,也容易書寫.

8.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漢魏之際形成,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為主要的字型,一直使用到現在.它的字形方正嚴整,有撇,捺和硬鉤,波勢減少,筆畫也趨於平易圓轉,更便於書寫.

5樓:世紀家園粥鋪孟

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

6樓:鍑岀澘鏂囸煂

h sh w b d he b sdbsj dbedb

7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外婆咯破路咯定下課後潑墨突然了抹去聽了嗎x5x5我咯顏色tokyo給x5也搜嘎x5

8樓:匿名使用者

,醃對縫餓了哦就行了otanullohl

中國文字的演變史,要具體,主要是先後順序啊..

9樓:橙子橙子哇

中國文字的演變順序:

賈湖刻符

——雙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書——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西周)——小篆(秦)——篆書(秦)——楷書(三國)——草書(漢)——行書(漢)

擴充套件資料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本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我們今天所用字型。

10樓:小不點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草書

中華民族是乙個很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也是最獨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裡,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

從大約是在西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直到今天,各種字型紛紛誕生,綜藝體、整塊體、浮雲體、變體等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擴充套件資料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

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本的痕跡了。

秦朝時期的「小篆」書寫過於規範,書寫起來速度很慢,於是民間就出現了許多的簡便字型。這種字型的特點是變「小篆」的圓為方。改「小篆」的曲為直,並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稱之為——「秦隸」。

11樓:釋懷的人

中國文字的演變順序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

1.甲骨文

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西元前17世紀-西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西周達到高峰。先秦稱青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69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製模型,叫做陶範,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范質地鬆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3篆書

大篆,也稱籀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

4.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本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型。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乙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本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代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本更容易辨識了。

5.草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型。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型,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訊,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為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

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為主要的字型。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型別的草書,稱之為今草。

6.楷書

楷書在字型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鍾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

7.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倍受人們的喜愛。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為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為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1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魏晉)→草書(唐宋)

建國以後又出現簡體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由簡到深,逐層遞進。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的過程。

希望幫到你!

13樓:i宇

中國文字的演變史主要是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具體的順序就是我寫的順序

14樓:匿名使用者

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

15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漢字總共有多少字?到目前為止,恐怕沒人能夠答得上來非常精確的數字。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

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

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隨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華字海》一類字書裡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裡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漢字趨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

一、不規範。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範化、統一化。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

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

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中國古代行政組織的演變

1 強化 集權,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人之手,是中國古代行政組織發展的主流。皇帝是國家權力的壟斷者。2 中國古代行政組織的演變具有前後因襲 循序漸進的特點。行政組織體制經歷了由獨相制到三公制 由三省製到一省制 由一省到內閣的演變。3 中國古代行政組織結構嚴謹,分工精細,層級節制,集中統一。4 中國古代的...

中國古代的茶,中國古代茶文化

古代名茶 產地 名稱 別稱 盛傳時期 特色 備註 浙江 顧渚紫筍 湖州紫笋急程茶流霞山仙酒 唐代 餅茶 龍團茶 明代 條形散茶 龍井茶 香林茶 寶雲茶 白雲茶 前身 宋代 奶花香太和之氣 龍井茶虎跑水 徑山茶 唐代 味鮮芳 徑山茶宴日本茶道 江蘇 碧螺春 嚇殺人香 明末清初 形美 色豔 香濃 味醇 ...

中國古代問題,中國古代左右問題?

建文帝的屍體在哪?關於一些中國古代歷史問題 田氏代齊時間是西元前379,韓趙魏消滅智氏時間453ad,這時候已經在事實上瓜版分了晉國,但是這三家被冊權封成為諸侯正式時間三西元前403年,但是在403年晉國其實還是有一點土地的,然後韓趙魏正式弄死晉國公氏是西元前376年,一切以周天子冊封成為諸侯的時間...

中國古代詩人,中國古代詩人資料

那可多了去了,說得具體一點,什麼詩人 古代詩人資料 20 1 李白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

中國古代用什麼表示音律,中國古代音律

五音十二律 中國遠古時代的古典 是五聲音階。到了周代,增加了 變微 fa 和 變宮 si 形成七聲音階,因為當時 三分損益法 已經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於實際的 活動之中。五音 宮 商 角 微 羽約等於簡譜 1 2 3 5 6 十二律又分為 陽聲六律 黃鐘 太簇約等於簡譜 1 2 姑洗 蕤賓 耒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