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賞析,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賞析

時間 2022-10-08 07:31:03

1樓:d調圓舞曲

納蘭性德悼亡傷逝之詞哀感頑艷,令人不忍卒讀,邊塞行吟之篇則清怨蒼涼,另是一番風味;但乙個「情」字卻是共同的。謝章鋌說:「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

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賭棋山莊詞話〉)而讀這首詞,深知謝氏此言不虛。

這首出塞詞,當為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塞遠赴梭龍途中所作,那時他二十九歲。

「今古河山無定據」,是一句斷語,也是詞人的感嘆。它橫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之慨。從中可以看出史學家的深沉,哲學家的睿智,以及文學家的深情。

情語之後,緊接以景語:「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詞人揮舞畫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充滿動感的邊塞景物圖。

這既是眼前的實景,又使人聯想起歷史上的一幕幕活劇。這裡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有「漢家自失李將軍,單于公然來牧馬」;……等等,等等。畫角聲聲,牧馬頻驟,這不正是「今古河山無定據」的形象寫照嗎?

歲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當詞人風塵僕僕,奔走在邊塞道路上的時候,隻間滿目荒涼,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楓葉在蕭瑟西風中飄搖,似乎在訴說著無窮的幽怨……

詞人彷彿聽見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吶喊,也彷彿聽見了「出師為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仰天長嘆……

詞人彷彿看見了「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的美人身影,也彷彿聽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哀傷旋律……

不論是肝腸如火的英雄,還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論是彪炳青史的古賢,還是俯仰古今的來者,都籠罩在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請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煙雨……

2樓:

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納蘭性德悼亡傷逝之詞哀感頑艷,令人不忍卒讀,邊塞行吟之篇則清怨蒼涼,另是一番風味;但乙個「情」字卻是共同的。謝章鋌說:「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

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賭棋山莊詞話〉)而讀這首詞,深知謝氏此言不虛。

這首出塞詞,當為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塞遠赴梭龍途中所作,那時他二十九歲。

「今古河山無定據」,是一句斷語,也是詞人的感嘆。它橫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之慨。從中可以看出史學家的深沉,哲學家的睿智,以及文學家的深情。

情語之後,緊接以景語:「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詞人揮舞畫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充滿動感的邊塞景物圖。

這既是眼前的實景,又使人聯想起歷史上的一幕幕活劇。這裡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有「漢家自失李將軍,單于公然來牧馬」;……等等,等等。畫角聲聲,牧馬頻驟,這不正是「今古河山無定據」的形象寫照嗎?

歲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當詞人風塵僕僕,奔走在邊塞道路上的時候,隻間滿目荒涼,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楓葉在蕭瑟西風中飄搖,似乎在訴說著無窮的幽怨……

詞人彷彿聽見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吶喊,也彷彿聽見了「出師為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仰天長嘆……

詞人彷彿看見了「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的美人身影,也彷彿聽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哀傷旋律……

不論是肝腸如火的英雄,還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論是彪炳青史的古賢,還是俯仰古今的來者,都籠罩在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請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煙雨……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賞析

3樓:

這首小詞通過對塞外古戰場的描寫,抒發了對歷代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感慨。

詞的上片寫景,描寫塞外古戰場的荒涼景象。「今古河山無定據」,首句以議論開篇,簡樸的文字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而且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氛圍。「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來。

面對大好河山,多少風雲人物,你爭我奪,或長期或短暫地佔據它,但誰也沒有永久地據有這些地方。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二句白描,描繪出一幅塞外和平圖景,畫角聲聲,矯健的牧馬頻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

西風吹老丹楓樹。」二句仍用描寫,放眼望去,整個塞北,平沙萬里,荒漠淒涼,連個說話的人也很難找到。

西風颯颯,只有那幾株楓樹,又一次被吹紅了葉子。使人聯想起為爭奪這塊土地鏖戰廝殺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象。這些紅葉,又一次把人帶進了對歷史的回憶,加深了作品的縱深的歷史感。

詞的下片抒情,寫自己出塞的感觸。「從前幽怨應無數」。首句議論,直接承上闋對古戰場描寫而來。

面對古戰場的淒涼景色,鬱結在心頭的愁恨無法計算。正如唐·李頎《古從軍行》所說:「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接下二句敘事:「金戈鐵馬,青塚黃昏路。」「金戈鐵馬」,代表戰爭。

「青塚黃昏路」,用漢王昭君和親故事,代表和親。二句概括了戰、和兩種辦法。說明自古以來,為了爭奪江山,時戰時和,或二者並用,這就是歷史。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末二句以景結情,抒發了作者的感觸:回顧歷史,面對這塞外古戰場,詩人對自己的祖國一往情深。這深情猶如夕陽餘輝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綿綿秋雨。詞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這首詞通過詩人「出塞」所見,描繪了眼前荒涼的和平景象,回顧歷史,總結出戰爭與和平兩種情況,是對中國歷史上王朝更替的規律性概括。因此***批註:「看出興亡」,肯定了這首詞的思想意義。

謝章鋌在《賭棋山莊詞話》中曾說過:「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而讀完作者這首詞風蒼涼慷慨的詞作,可以得知謝氏此言不虛。

4樓:匿名使用者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蝶戀花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僅活到三十一歲,這位才華絕代的人物,來到世間不過「驚鴻一瞥」,留下的雪泥鴻爪便是那《飲水詞》。讀他的詞,你會感受其中有那麼個飽含摯意深情且十分淒惋動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縈迴,且聽這首《蝶戀花》吧: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種朦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離別的人們則更易逗起無限相思之情。唐人詩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之類。納蘭性德繼承前人卻又自創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輪皓月,浮想聯翩而至,情感勃鬱而生。他高聲嘆息:

「明月呀明月,最可憐你一年到頭東西流轉,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無多,一夕才圓,夕夕都缺。」那「環」和「玦」皆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

納蘭性德詞鏤刻精工入妙,於此模擬擬可見。但其長處還在於寫景亦處處有情,故其詞抒情氣氛特濃。此處以「辛苦最憐」四字領起,頓使天邊那一泓寒碧,漾起許多情思。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隨著情感的高漲,想象的飛騰,他進一步夢想起來,那一輪明月彷彿化為他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他。此時,詞人也發出了自己的誓言:

要不畏「辛苦」,不辭「冰雪」去到自己愛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軀熱血「為卿熱」。無奈天路難通,乙個天上,乙個人間,遐想煙消雲散之後,剩下的只是對往事的追懷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納蘭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氣質上頗似賈寶玉的貴冑公子,身居「華林」而獨被「悲涼之霧」。當了康熙的侍衛,卻深以為苦,「惴惴有臨履之憂」。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歡「閒雲野鶴」式的生活:

「僕亦本狂士,富貴輕鴻毛」,他愛書,愛友朋之樂,還很鍾愛他的閨中伴侶。《飲水詞》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曉風楊柳的姿影般明麗、嬌嫩,又如出谷春鶯,天邊雲雀的鳴聲般曼妙、清新,它記錄了詞人的初歡,描繪了他的少年行樂圖。可惜這段時間很短促,大約才結婚兩、三年後他就賦「悼亡」了。

我們看到他在一首《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哦,原來他心中的明月,寄託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於一般。

他們夫妻間只有「幾年恩愛」,又還有別離,早知如此,真不該離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圍月?」他在詞中常這麼嘆息。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闕拉回到現實: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淒清。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就有乙隻小燕子來陪伴。

如今一雙燕子出現在納蘭性德的簾鉤上,只有它們那兒嬌小、輕盈才能夠「軟踏」,這「軟」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語;它們在說什麼?是說當年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事兒吧?

於是我們從那「說」字裡隨之想象出此間曾有過的旖旎柔情的夢幻中的畫面來了,隨即,又都消逝了。眼前只有這簾間燕子。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一結是那樣沉摯,又是納蘭性德式的愛情的表現。他是不甘心這樣淒涼到底的,他又夢想起來了。「唱罷秋墳」出自李賀詩中「秋墳鬼唱鮑家詩」一語。

「鮑家詩」似乎指的就是鮑照的《蒿裡吟》這類輓歌。納蘭性德說:「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唱罷了輓歌,悲哀還不得解脫,我只有明春到此來認一認,花叢中可有一雙棲香正穩的蝴蝶。

」為什麼要「認取」呢?想必是舊時曾見過的了。於是我們從他自己描繪的年少風光裡,看到了這樣的鏡頭:

「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菸裡玲瓏月。並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笑卷輕衫魚子纈,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

」這不就是那難得的「一昔如環」的花月良宵嗎?在他心上螢飛蝶舞,時時閃過,他所以要時時去尋覓,以重溫舊夢。但這樣的解釋似嫌不足。

我們反覆吟詠全篇,感到其中熱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貫到底的。「最憐」——「不辭」——「認取」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響」,力量很大。應該容許他的想象繼續飛騰起來,應該換一種理解:

對著秋墳,他痴心地發願「眼淚已流盡,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愛人一起變作一雙蝴蝶,到來年,春光如海萬花叢中有對雙棲蝶,這就是我們倆——永遠地擺脫悲哀,永遠地相依在一起——請旁人來『認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嬌憨情態的少女,他們相戀的時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紀念。他感到那時候他自己也很純潔無邪,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後來他便陷進許多煩惱中去了,所以他對一逝而不復返的人生這段美好時光無限依戀,格外追想。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緣由也在此。

納蘭性德詞中有乙個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愛情得到永生。青年詞人是非常執著於這一理想並且熱烈地讚頌它的。《蝶戀花》可為範例。

故而我們讀他這篇詞後,會感到於悽惋中還燃著一種象火一般炙熱人心的東西,這就頗具力量,而不純然是消沉。他的同時代詞人陳維崧評他的詞曰:「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但我以為散發著青春氣息的納蘭性德的詞,幾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納蘭性德詞善設色點染,此篇先以素談之色為主,只見青白的月色,又見簾前的雙燕,最後卻讓我們看見那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採絢爛的特寫,映襯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盡是一片素色,這恐怕也是他的特點吧。

納蘭性德《畫堂春》納蘭性德《畫堂春》賞析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白話譯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卻偏偏不能在一起,兩地分隔。整日裡,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親,枉教得淒涼憔悴,黯然銷魂。不知道上蒼究竟為誰,造就這美麗青春。一為裴航,乞漿藍橋,而得...

納蘭性德蝶戀花的翻譯

1.納蘭容若 蝶戀花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又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歲月無情,我也像蘭花一樣漸漸地老去,多情多累已,我已經好累了,累得再也作不出憐惜花的句子來。只能忍著眼淚倚著花兒,滿懷的愁緒不知該向誰訴說...

求納蘭性德的虞美人的賞析,求納蘭《虞美人》賞析,要求有意思,快

春朝花開花落,秋夜月殘月圓,漫漫歲月,何時是個盡頭?回想過去,有多少悠悠往事!昨夜小樓獨立,東風吹動衣襟,春天又來臨了 明月正映照著故國山河,過去的種種我卻不忍回首 當年的宮殿或許殘破了 雕欄石階應該還在哪兒把,只是我容顏憔悴,已不復當年模樣 心中的愁緒有多少?就像那一江春水向東流去,綿綿無盡.很多...

納蘭詞賞析,納蘭性德的飲水詞及賞析

飲水詞 是納蘭性德的詞集。飲水詞 的名字由來為南宋岳珂 木呈史.記龍眠海會圖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開篇的一句,容若似是未經細想,提筆急書而出的。這一句看似平白的感嘆,其實是未經潤澤,直抒胸臆,道不盡的綣遣情懷。不由得讓世人浮想連翩,細細思量後,才能體會其絕妙。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因為...

蝶戀花納蘭性德(辛苦最憐天上月的譯文與賞析

1全部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愛情 兩個字,人們常說 好辛苦!這樣的感情體驗,到了納蘭性德筆下,獲得了這樣充滿詩意的表述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不是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環,昔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