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的友人是指誰,李白送友人的友人指?

時間 2022-10-07 18:25:40

1樓:匿名使用者

孟浩然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前影畢空境,唯見長江天際人。

李白送友人的友人指?

2樓:宮秋英訾黛

我查過解釋

裡面沒提!!

不行你只能去查寫詩年待和背景

浮雞第課郢酒電旬釘莫此詩為唐玄宗天寶末年李白於安徽宣城送別友人時所作。而所送為何人,卻難考證,僅能據其詩中「降蓬」、「浮雲」之字,略斷其為一位失意蹉跎者

但從詩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篤。李白生性狂放不羈,有俠肝義膽、仙風道骨。平生浪跡天涯,交遊甚廣,從天子以至於無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詩歌中就有許多送別詩、酬答詩。

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3樓:單染年卿

顧名思義,這是一道送別詩。友人不詳是何人,但從詩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篤。李白生性狂放不羈,有俠肝義膽、仙風道骨。

平生浪跡天涯,交遊甚廣,從天子以至於無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詩歌中就有許多送別詩、酬答詩。

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李白的《送友人》是寫給誰的?

4樓:

史學界還沒有定論,主流觀點認為「送友人」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因為李白贈詩,往往都會加友人名字和地點。譬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樓:板清華

送友人這篇詩是李白寫的,送的人是杜甫

6樓:京竹雨

應該是杜甫,但不確定,史書並沒有記載

《送友人》是李白為誰寫的?

7樓:劉萬允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一般李白寫的送別詩都會加上具體人名或官名作為標題,比如《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所以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

」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鬱賢皓疑為於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另外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友人是李白臆想出來的,看到青山白水間,有人在渡頭給友人送別(孤蓬萬里徵),有人在路上給友人送別(蕭蕭班馬鳴),於是詩興大發,寫下這首千古名詩,不然就不足以解釋李白為何不寫具體送別的人,也可以說明,為何友人一會是從水路「孤蓬」離去,一會又從陸路「蕭蕭班馬鳴」告別。其實是李白看到他人送別的場景,「替」他們表達的。

像這種「替寫」的事,李白沒少幹過。在《子夜吳歌》中,李白「替」長安城中,有丈夫出征在外的婦女,發出最強的思念良人,平息干戈的呼聲。(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在《春思》中,李白更是「替」思婦說出盼望徵夫能早日歸來的細膩心思,居然達到肝腸寸斷的地方,就算一般女子本人也是寫不出這般程度(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由此可見,《送友人》不是詩人真的送某個友人,而是見景生情,「替」他人代筆。

李白的<<送友人>>送的是誰?

8樓:

送的人汪倫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

此地一為別[2],孤蓬萬里徵[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捨難分。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捨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淒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盪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注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徵: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李白的《送友人》中友人是誰?

9樓:

此詩寫作時、地及所送之友人均無考。安旗《李詩札記》疑之曰:"此詩題目疑為後人妄加。

細玩詩意,似非送人之作,而是留別之篇。詩中'孤蓬'自喻,句謂己將有萬里之行;'浮雲'亦自喻,句謂己此行無定所。'落日'則喻為己送行之'故人'。

'故人'一詞,雖然自稱、稱人皆可,但一般多稱人。據日人花房英樹編《李白歌詩索引》,李集中用'故人情'共三處,皆謂友人對己之情誼。" 應是太白借酒後之興言心中之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汪倫,但歷史暫無準確考證

送友人 李白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11樓:易書科技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郭:外城。古代城分內外。

蕭蕭:馬鳴聲。

斑馬:離別之馬,班,離別。

隱寓馬有離群之感

【解釋】蒼山翠嶺橫臥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環繞東城流。此地一分別,你將如蓬草孤獨行萬里。遊子的行蹤似天上浮雲,落日難留,縱有深深隋意。

揮手告別,你我各奔東西。蕭蕭長鳴,馬匹也怨別離。

【解析】這是一首送別友人之作。

詩的首聯用了兩個工整的對偶句,描繪出分別之地的自然景色:城外青山橫豆,白水環繞。第聯敘明送別之事:

在這裡分別之後,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那樣,隨風飛卷到萬里之外去了。飄忽不定的浮雲像你的心情,依依不捨地下山的太陽如我不忍送別你的心情。

李白天性豪放倜儻,送別友人時自然不會有兒女沾巾之態。但這不是說李白不深於朋友之情,孤蓬、遊子、故人等詞,把李白惜別友人之情表達得既含蓄、叉深沉,而無傷感之情。

12樓:匿名使用者

蒼山翠嶺橫臥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環繞東城流。此地一分別,你將如蓬草孤獨行萬里。遊子的行蹤似天上浮雲,落日難留,縱有深深隋意。揮手告別,你我各奔東西。蕭蕭長鳴,馬匹也怨別離。

李白的這首《送友人》是在何時送的哪位友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和地點和《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的時間點是差不多的,送友人算得上是這首詩的續集,送的不是別人,正是杜甫。

14樓:人間學徒俊俊

李白初剛到兗州的時候送他小迷弟杜甫的詩。

15樓:安靜的太陽安靜的你

李白送的友人是杜甫,那個時候,李白第一次到兗州,想表達一下對好友的情感,具體是什麼時候送的,這個無從考證。

關於李白《送友人》情景的四百字作文

送友人 顧名思義,這是一道送別詩.友人不詳是何人,但從詩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篤.李白生性狂放不羈,有俠肝義腸 仙風道骨.平生浪跡天涯,交遊甚廣,從天子以至於無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詩歌中就有許多送別詩 酬答詩.古詩 送友人 李白 擴寫 400字左右 一天,一月,一年,年華似水,留...

李白名句賞析,李白的《送友人》賞析簡短

我堅信乘風破浪的機會總有一天會來到,那時,我就會高掛船帆,度過蒼茫的大海。作者永遠著眼於未來,表明了詩人對未來的理想和信心。這是我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這句詩的個人看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最欣賞李白這句詩,即不失迎難而上的決心,有沒有輕視困難到來的危險性,考慮具到,...

李自的送友人裡的班馬是什麼意思,送友人 李白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班馬,離群的馬。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出自盛唐詩人李白的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賞析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 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 蕭蕭班馬鳴 的動人場景。這一...

李白送別老朋友的詩有哪些,李白送別友人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

李白詩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李白的 送友人解釋》

李白詩論是以 古風 為中心,提出來自己的詩學理論,他開宗明義,提出自己的詩歌創作的主張,明確表態要繼承風雅傳統,認可的是 貴清真 的道家美學思想,清 即是清新,真 則真率,清新自然,真率灑脫的詩風,其實質是崇尚自然,反對矯飾,受道家思想影響,是李白追求的藝術風格。李白詩論說到底就是他自己的史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