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煉啊賴耶識,問 佛家的修煉 與 阿賴耶識 之間的關係

時間 2022-09-14 11:15:59

1樓:匿名使用者

八識心王涵蓋一切心,其中,前七識是生滅法,第八識如來藏是常住法。

前六識即是「識蘊」,每一世都會斷滅,下一世重新出生。

第七識會在無餘涅盤時斷滅,若非無餘涅盤,每一世的第七識都是同乙個,所以也可以方便說為「輪迴三世的主體」。

第八識如來藏則是無餘涅盤也不會斷滅的,一切時中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性如金剛,真常不壞。是輪迴三世的真正主體。

第八識在菩薩八地之前,小乘未證阿羅漢果之前,叫做「阿賴耶識」;八地之後到成佛之前,因為失去了阿賴耶性:不再繼續受薰成種,所以改名為「異熟識」;成佛之時,第八識再無一分汙染,改名為「無垢識」。

但是,第八識心體,無論在凡夫位還是佛位,都沒有絲毫差別。不過是其中所含種子的汙染性有「淨染之別」:比如墨水與淨水,水性無二,淨染有別。

第八識即是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即是「一切唯心造」之心,即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識。又名真如、如來、法身、涅槃。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第八識永遠都不會修行,因為他「不與萬法為侶」,永遠不了別六塵萬法,永遠不會懂得「善惡」「修行」「開悟」「成佛」等等事,乃至不能自知有我。

修行的都是七識妄心。

悟前的修行,猶如「以石壓草,石去草生」:此一世因緣具足,能夠接近佛法,有所了解,下一世因緣散壞,或者無緣聞法,或者生性愚痴;此一世行諸善法生於天界,下一世作諸惡業生於地獄。如上或進或退。

因此,悟前的修行叫做「資糧位」

悟後起修,可名「實修」:因為每一分修行都不會再漏失。能夠永不轉退;這樣修行直至進入初地。開悟到入初地這一段,叫做「見道位」。

登地之後,才是真正的「修道位」:能夠從阿賴耶識入手,一分一分「釜底抽薪」,一分一分修除種子的汙染性,一分一分永斷貪嗔痴;如經中所說:「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

因此是真正的「實修」。

不過,無論是哪個位階的修行,第八識心體本身都無改變,改變的是其中種子的汙染性。第八識心體無始劫以來自己就在,非從他生。所以叫「本來自在」(意識心觸證第八識,能夠現觀他的體性,就叫做「觀自在」)。

同時,第八識含藏一切萬法的種子,本自具足,本來圓滿。因此不因修行而能改變其一分一毫,因此《金剛經》說:「如來於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何以故?本來圓滿故。但是,又因凡聖有別,種子淨染有別,所以又需要妄心進行無量劫的修行,以改變第八識的汙染性。

如上含義,名為「非修非不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八識心王涵蓋一切心,其中,前七識是生滅法,第八識如來藏是常住法。

前六識即是「識蘊」,每一世都會斷滅,下一世重新出生。

第七識會在無餘涅盤時斷滅,若非無餘涅盤,每一世的第七識都是同乙個,所以也可以方便說為「輪迴三世的主體」。

第八識如來藏則是無餘涅盤也不會斷滅的,一切時中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性如金剛,真常不壞。是輪迴三世的真正主體。

第八識在菩薩八地之前,小乘未證阿羅漢果之前,叫做「阿賴耶識」;八地之後到成佛之前,因為失去了阿賴耶性:不再繼續受薰成種,所以改名為「異熟識」;成佛之時,第八識再無一分汙染,改名為「無垢識」。

但是,第八識心體,無論在凡夫位還是佛位,都沒有絲毫差別。不過是其中所含種子的汙染性有「淨染之別」:比如墨水與淨水,水性無二,淨染有別。

第八識即是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即是「一切唯心造」之心,即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識。又名真如、如來、法身、涅槃。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第八識永遠都不會修行,因為他「不與萬法為侶」,永遠不了別六塵萬法,永遠不會懂得「善惡」「修行」「開悟」「成佛」等等事,乃至不能自知有我。

修行的都是七識妄心。

悟前的修行,猶如「以石壓草,石去草生」:此一世因緣具足,能夠接近佛法,有所了解,下一世因緣散壞,或者無緣聞法,或者生性愚痴;此一世行諸善法生於天界,下一世作諸惡業生於地獄。如上或進或退。

因此,悟前的修行叫做「資糧位」

悟後起修,可名「實修」:因為每一分修行都不會再漏失。能夠永不轉退;這樣修行直至進入初地。開悟到入初地這一段,叫做「見道位」。

登地之後,才是真正的「修道位」:能夠從阿賴耶識入手,一分一分「釜底抽薪」,一分一分修除種子的汙染性,一分一分永斷貪嗔痴;如經中所說:「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

因此是真正的「實修」。

不過,無論是哪個位階的修行,第八識心體本身都無改變,改變的是其中種子的汙染性。第八識心體無始劫以來自己就在,非從他生。所以叫「本來自在」(意識心觸證第八識,能夠現觀他的體性,就叫做「觀自在」)。

同時,第八識含藏一切萬法的種子,本自具足,本來圓滿。因此不因修行而能改變其一分一毫,因此《金剛經》說:「如來於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何以故?本來圓滿故。但是,又因凡聖有別,種子淨染有別,所以又需要妄心進行無量劫的修行,以改變第八識的汙染性。

如上含義,名為「非修非不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3樓:

南無阿彌陀佛,大道至簡,就是老老實實一句:阿彌陀佛。功夫成就,自得心開,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第七識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作實智。

世尊告訴我們:末法時代,淨土成就。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大總持法門。

簡單易行,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先度凡夫、後度聖者。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都念佛啊。

何況我等薄地凡夫。信否?念否?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佛法都是修煉值法啊。

問:佛家的修煉 與 阿賴耶識 之間的關係

5樓:

通常「第六意識」是在沉睡壯態,當「第六意識清醒的時 候,他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通常他的醒來是有幾種方式:一,作夢時,二,神經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病症而進入昏迷的情況時,三,禪定中某種境界時, 四,意外或在人為開啟時。第六識『它還不是乙個真正的主人,它只是活人的乙個帳房總管而已,它的後台老闆, 便是『第七識』也就是末那耶識,這個名詞包括了很多意義,它是『第 六意識』的根,也可以說他才是真正的『意識』的泉源,例如乙個人天生的個性或秉賦的特性,以及生生命俱.

當某乙個人 在『第七識』未清醒的時候,在『意識』的理智上,明知道自己的『個性』太壞或不好,要想立刻改變自己,卻往往失敗,而當他清醒時,他卻又好像無所不能,不 過這一切的一切皆是『假像』他並不是每一樣都行,它就如一叢蔓草,它只是原始叢中的一脈而已,它的真正的主人翁就是『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這個名詞的 叫法也有很多,有的稱他作『阿梨耶識』更有譯作『種子識』、『阿陀那識』、『根本識』、『神識』、『心識』等,很多種稱乎。『阿賴耶識』總之,它含藏了一 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它是心物一元,宇宙萬有同根據的一本。它還是精神世界與物理世界混合的同 一源淵,宇宙萬物有由此出生,也還滅而歸化於它,它是乙個『生生不已』、『生滅不停』無止盡的倉庫。

關於第九識『阿摩羅識』其實就是將『第八識』『阿賴耶 識』『盡垢』後的另一種說法,關於這一識,在唯識學上可是眾說紛紜...

菩薩證得『阿賴耶識』以後,經過修行,把貪瞋痴慢疑等隨眠 種子修除掉,證得解脫道,能出三界,而發起受生願繼續再輪迴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無生法忍究竟圓滿,成就一切種智,然後成佛

6樓:

阿賴耶識不是修行的目的,修行是為了解脫輪迴,成就佛果,從究竟的觀點來看,阿賴耶識也是假立的,中觀是破斥一切分別戲論的大空性,但是緣起是可以如夢如幻的存在的,這個&大空性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