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是誰寫的 大體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2-08-19 14:23:04

1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台』: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乙個樣子,也沒有乙個圖,或乙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

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乙個問題: 人覺得乙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2樓:聲語芹

要解釋前者必先領悟後者,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翻譯

3樓:

作者 六祖慧能。

這個偈子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一說即錯,lz自己慢慢領悟吧。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出自**是什麼意思?

4樓:公尺格戰鬥機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台。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台。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5樓:兩色閒晴

這是神秀偈的對句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出自少林六祖慧能偈語。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意思 心中無雜念就不會被玷汙

6樓:歌唱平凡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禪宗六祖慧能所作之謁。翻譯如下: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7樓:美國來的中國佬

這意味著,沒有原來的菩提樹,明亮的鏡子也沒有台灣。沒有一件事一直沒有什麼會在被感染的灰塵,一切都是空的,不要太沉迷於做他們不擁有自己的幸福是喜歡的東西,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意思啊,出自哪

8樓:蛙家居

意思是,菩提原抄本襲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bai子也並不是臺。du 本來就是虛無zhi沒有一物, 那裡會dao

9樓:姚貴德

菩提樹是來

真實存在的,也稱智

自慧樹。我的理解是,智慧型本身是無形無相的,勸人不要刻意去表現自己。明鏡是對照,相互學習,臺是階梯,程度。

就是要時常向別人請教,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認清自己的臺。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終能領悟到世間萬物本不屬於自己的,自己本身就是萬物中的一員,沒有權力挑肥揀瘦的,方能做到無怨無求。

10樓:瀟湘豎子

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書於廊下的偈子

11樓:準提法網路學院

阿彌陀佛,這首bai詩是禪宗六祖慧能du大師所造。此句zhi詩的意思是講dao「萬法皆空」,所反內映的境

容界乃是眾生本就具足的,不生不滅,不染於外物的「真如空性」,即「空寂靈明」之心。《金剛經》雲:「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為佛法」。

菩提樹即非菩提,是名為菩提,明鏡台即非明鏡臺,是名為明鏡臺,內心不執著於外在名相,空無一物,自然心中沒有汙染,不起塵埃。在此處不能理解為空無一物,因為菩提樹和明鏡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應理解為內心不執著於外物,心中為「空」。所以說「萬法歸心」,修佛即是修心。

12樓:上課唱情歌噢

出自禪宗第六代祖師 慧能祖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解說

13樓:東京飲品

意思是原本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台。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出處:六祖慧能《壇經》

據郭朋《壇經校釋》考證,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關鍵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帶頭,契嵩本、宗寶本因之,把「佛性常清淨」改成「本來無一物」。表現出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14樓:東海隱者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乙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

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禪語是什麼意思?

15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乙個樣子,也沒有乙個圖,或乙個形相。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賞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

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

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原文解釋:

這個是六祖惠能大師的乙個四句偈

這是從神秀和惠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菩提本無樹的前幾句是什麼,「菩提本無樹」後幾句是什麼?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 六祖壇經 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 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是什麼意思啊

菩提樹,在古代的印度,叫畢婆羅樹,是印度一種極普通的樹,普通得猶如我們的楊 柳 桐 槐。當年,年輕的悉達多王子在結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後,就坐在一棵普通的畢婆羅樹下悟道成佛,終於成為一代偉大的教主,成為釋迦族的聖人,被後世尊為釋迦牟尼。人們為了感念佛祖證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時給予他遮護的畢婆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啊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回答您好,您的問題已看到,正在組織答案中,請稍等幾分鐘哦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所表達的,是一種悟道修行的高境界。這可以理解為人無物,物無人,一種...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什麼意思

結合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 但願勤拂拭,不使惹塵埃!去理解。菩提 覺悟之意!兩謁出自 六祖譚經 看你自己的領悟性 普通點就是 根本就沒有什麼菩提樹 只是人們精神寄託 鏡子也不是臺 這裡的明鏡指內心的乾淨就是有良心。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對錯 何必胡思亂想 搞得心裡不舒服 什麼法律 道德 對錯。其實就是人...

「菩提本無樹」的全文是什麼?順便解釋下其道理可否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要了解這句偈言的意思,得先了解一些佛教常識。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修成正果的,佛教把菩提樹作為修行得正果的一種象徵。明鏡臺也是一種比喻,比喻我們人的心,像明鏡一樣,反觀自照。這句偈言是針對神秀禪師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