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藤王閣序》是哪一年加入高中課本的?我上學的高中翻遍了也沒有這

時間 2022-08-15 17:12:02

1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改革06屆新教材的課本,

全稱應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必修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藤王閣序是王勃在什麼時候寫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

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乙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讚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3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朝廷官準備給自己女婿乙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於是舉行了為藤王閣寫序,在許多大家推辭讓他女婿寫的時候,王勃站了出來揮毫而成,據說當時在王勃提筆時在場各位文豪都是無言的責備,那位朝廷官更是恨的咬牙切齒,但當他落筆不久,現場就是鴉雀無聲全部在欣賞!!

可惜的是,就在王勃完成《藤王閣序》之後,在回家途中落水身亡!!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好說,有人說是20歲,因為這裡有一句"等中軍之弱冠"

有人說是16歲,因為有一句叫"童子何知,恭逢盛宴"

現在高中課本有哪些古文?

5樓:魚與雨遇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定背誦篇目總集

總目錄: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詩經•氓》*2、《離騷》(節選)

3、詩三首(《涉江採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4、《蘭亭集序》5、《赤壁賦》6、《遊褒禪山記》(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一)3、《詠懷古蹟》(其三)4、《登高》

*5、《琵琶行》(並序)6、《寡人之於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後5段)

*8、《長亭送別•碧雲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淒切》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

1、《歸去來兮辭》(並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

*4、《逍遙遊》(誦讀)

蘇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錄

必修一(一)勸學(荀子)

(二)師說(韓愈)

(三)赤壁賦(蘇軾)

(四)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必修二(五)六國論(蘇洵)

(六)阿房宮賦(杜牧)

必修三(七)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記(張溥)

(九)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十二)鴻門宴(司馬遷)

(十三)秋水(莊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十五)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十六)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十七)滕王閣序並詩(王勃)

(十八)秋聲賦(歐陽修)

(十九)陳情表(李密)

(二十)項脊軒志(歸有光)

(二十一)報任安書(司馬遷)

(二十二)漁父《楚辭》

(二十三)逍遙遊(莊子)

(二十四)蘭亭集序(王羲之)

參考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冊《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

* 《國語》   勾踐滅吳(節選)

《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 《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論語》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孟子》   寡人之於國也

* 《荀子》   勸學

* 《莊子》   秋水(節選)

《論語》   季氏將伐顓臾

第二冊賈誼     過秦論

司馬遷    鴻門宴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陶潛     歸去來兮辭

韓愈     師說

杜枚     阿房宮賦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蘇洵     六國論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歐陽修    伶官傳序

蘇軾     石鐘山記

歸有光    項脊軒志

張溥     五人墓碑記

姚鼐     登泰山記

龔自珍    病梅館記

第三冊《詩經》   衛風·氓

《詩經》   秦風·無衣

《詩經》   魏風·靜女

屈原     離騷(節選)

《玉臺新詠》 孔雀東南飛(並序)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曹操     短歌行(其一)(對酒當歌)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白居易    琵琶行(並序)

近體詩六首

王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

杜甫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劉禹錫    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

李商隱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

陸游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詞七首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柳永     雨霖鈴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秦觀     鵲橋仙(纖雲弄巧)

李清照    聲聲慢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姜夔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蘇洵     六國論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歐陽修    伶官傳序

蘇軾     石鐘山記

歸有光    項脊軒志

張溥     五人墓碑記

姚鼐     登泰山記

龔自珍    病梅館記

屈原     湘夫人

樂府詩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柳宗元    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

元稹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李賀     李憑箜篌引(殘燈無焰影幢幢)杜牧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李煜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周邦彥    蘇幕遮(碧雲天)

李清照    一剪梅(紅耦香殘玉蕈秋)

第四冊關漢卿    竇娥冤

* 王實甫    長亭送別

湯顯祖    閨塾

* 孔尚任    哀江南

李密     陳情表

韓愈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愚溪詩序

蘇軾     赤壁賦

《莊子》   逍遙遊

王勃     滕王閣序

李朝威    柳毅傳(節選)

蒲松齡    促織

* 袁巨集道    虎丘記

第五冊李白     蜀道難

* 李白     將進酒

杜甫     兵車行

* 杜甫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 杜甫     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

* 杜甫     詠懷古蹟(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 杜甫     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

* 杜甫     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

《孟子》   莊暴見孟子

* 《孟子》   孟子見梁襄王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弈秋

第六冊司馬遷    報任安書(節選)

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 司馬遷    屈原列傳(節選)

* 司馬遷    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

7樓:匿名使用者

蘭亭集序 王羲之

6 赤壁賦 蘇 軾

7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 維

8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鴻門宴………………………………………………………司馬遷召公諫厲王弭謗…………………………………………《寡人之於國也……………………………………………孟 子勸學………………………………………………………荀 子過秦論……………………………………………………賈 誼師說………………………………………………………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蘇武傳…………………………………………………班 固張衡傳…………………………………………………範 曄李賀小傳………………………………………………李商隱歸去來兮辭……………………………………………陶淵明滕王閣序………………………………………………王 勃阿房宮賦………………………………………………杜 牧逍遙遊(節選)………………………………………《莊子》

《滕王閣序》原文多少字,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

全文954個字。不計標點符號,正文717個字。王勃 約650年 約676年 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為 初唐四傑 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

滕王閣序感情美在哪裡,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好在哪裡

滕王閣序 極富美感,美在何處?1 句式錯落,節奏分明。滕王閣序 的體裁是駢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駢文也稱駢體文 駢儷文或駢偶文,因為常常使用四字句 六字句,所以也經常被稱為 四六文 文章一開始,就四字句開頭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樣的四字句式,整齊劃一,句式非常規律富有美感...

請一段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和翻譯

滕王閣序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 譯文對照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 千里逢迎,...

滕王閣序人物及其典故(全部),《滕王閣序》中人物及其典故有哪些?

典故如下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 竄梁鴻於海曲 這四個典故連用,隱喻作者命運坎坷 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擊和因作 檄英王雞 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雖心懷憤懣之情,卻含而不露,且無金剛怒目之嫌。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這兩個典故是隱喻目己不畏險阻 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等終軍之...

王勃14歲寫《滕王閣序》是真的嗎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6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 14歲時,已能即席賦詩。王勃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合稱 初唐四傑 他15歲應舉及第,曾經擔任參軍 將軍府的重要幕僚 後因罪免官。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 在今越南境內 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 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