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田園雜興中寫景的詩句是什麼,夏日田園雜興中寫景的詩句是什麼

時間 2022-08-10 19:52:08

1樓:天蠍

《夏 日 田 園 雜 興》的最後一句:「惟有蜻蜓蛺蝶飛」是從杜甫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兩句詩而來。

一: 【原詩】:《曲江其二》(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二:【注釋】

①朝(cháo)回:上朝回來。典春衣:典當衣物買醉。典:典當,變賣。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酒債尋常行處有:酒灑在衣服上留下的汙跡。「酒債」一作「酒漬(zì)」。 行處,到處。

②蛺蝶:蝴蝶。深深:在花叢深處。

③款款:徐緩的樣子。

④傳語:傳話給。風光:春光。共流**在一起逗留、盤桓。

⑤相違:相互分開。

三:【譯文】

天天上朝回來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了錢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雖然欠了很多酒債,但是該喝還得喝,自古以來人能活到七十歲的不多。蝴蝶在花叢中穿行起舞,時隱時現;蜻蜓在水面緩緩而飛,時而點著水面。

明媚的風光啊,你就同蛺蝶、蜻蜓一起流轉,讓我欣賞吧,哪怕是暫時的也好,千萬別連這點心願也違背了啊!

四:【賞析】

曲江又稱曲江池,在長安城南朱雀橋之東,時稱宜春院,漢稱樂遊苑。《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因為其水曲折,又似廣陵之江,所以得名。後來隋文帝觀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嫌曲江名不正,將曲江改名為芙蓉池,池岸東區為芙蓉園,唐代初,芙蓉池恢復舊名,仍稱曲江池。

同時芙蓉園的名稱得以保留。713年——741年期間(開元年間),唐玄宗引峪水入曲江黃渠,使得曲江水量劇增,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另有夾城復道與興慶宮、大明宮相通,兩岸樓閣宮殿起伏連綿,成為當時長安城中最大的風景區。

杜甫的一生與長安緊密相連,也與曲江休戚相關。人因在長安一系列特殊的經歷,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節。通過「曲江」這一情感的載體,詩人由早期對個人的生存與功名的憤激轉變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詩聖」的轉變。

杜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與曲江有關的詩篇。每一時期的曲江詩,都凝聚了詩人不盡的情思,是詩人心境的真實寫照。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酒消愁,日日江頭盡醉歸,因此落得酒債滿身,不得不典當春衣。雖然如此,他還是賞花玩景,高唱及時行樂。他這樣做的原因,讀者應該回頭來看。

這首詩寫於758年(乾元元年)暮春,當時杜甫正任「左拾遺」。可是到了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

從這裡,讀者透視一下詩人寫詩時的心境,對這首詩就能有比較確切的理解了。

此篇《曲江》(其二)與另一首《曲江》(其一)是「聯章詩」,兩首詩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絡。即這一篇是緊承上一首末句「何用浮榮絆此身」而來的。其中的「浮榮」指的就是詩人當時所任的官職——左拾遺。

作品前四句一氣旋轉,而又細針密線。仇兆鰲注:「酒債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須盡醉。

二句分應。」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錯的。但把「盡醉」歸因於「七十者稀」,對詩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

當時正值暮春,以長安的天氣,春衣才剛剛派上用場;即使窮到要典當衣服的程度,也應該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來,可見冬衣已經典光。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而且不是偶爾典,而是日日典。這是更透過一層的寫法。「日日典春衣」,表面上看,不是等公尺下鍋,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到第二句,才說出那不過是為了「每日江頭盡醉歸」,這就出人意料之外。

而詩人日日盡醉的原因,到了這裡,還不肯直接回答,又逼進一層:「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行處」,包括了曲江,又不限於曲江。

行到曲江,就在曲江盡醉;行到別處,就在別處盡醉。因而只靠典當春衣買酒,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由買到賒,以至「尋常行處」,都欠有「酒債」。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得個醉醺醺,到了第四句,詩人終於作了回答:

「人生七十古稀。」意思是人生並不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這是憤激之言,聯絡詩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讀者是不難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聯寫江頭景。這一聯在杜甫的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句。葉夢得曾指出:

「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

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石林詩話》捲下)這一聯「體物」有天然之妙,但不僅妙在「體物」,還妙在「緣情」。「七十古來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將消逝,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詩人正是滿懷惜春之情觀賞江頭景物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十分恬靜、十分自由、十分美好的境界。可是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也是不能存在多久的。

於是詩人寫出了這樣的結句:「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傳語」同「寄語」的意思差不多,物件就是「風光」。

這裡的「風光」,就是明媚的春光。「傳語風光共流轉」一聯體物之妙,不僅在於寫小景如畫,而且在於以小景見大景。這一聯,是能喚起讀者對春光明媚的美感的。

蛺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裡自由自在地穿花、點水、深深見(即「現」)、款款飛的。失掉明媚的春光,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復存在了。詩人以情觀物,物皆有情,因而「傳語風光」說:

「可愛的風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讓我欣賞吧,那怕是暫時的;可別連這點心願也違背了啊!」

仇兆鰲註解中引張綖的話說:「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於暮春而作。」言簡意賅,深得詩人用心。

因為「有感於暮春而作」,所以暮春之景與惜春、留春之情融合無間。因為「仕不得志」而有感,所以惜春、留春之情也飽含了深廣的社會內容,耐人尋味。

這首詩總的特點,用我國傳統的美學術語說,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韻」。所謂「含蓄」,所謂「神韻」,就是留有餘地。「穿花」一聯,寫景十分工細;但工而不見刻削之痕,細也並非詳盡無遺。

例如只說「穿花」,不復具體地描寫花,只說「點水」,不復具體地描寫水,而花容、水態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景物,讀者都宛然可想。就抒情方面說,「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見的。但如何不得志,為何不得志,卻秘而不宣,只是通過描寫暮春之景抒發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現方式,也只是喝酒,只是賞花玩景,只是及時行樂。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頭盡醉歸」,還「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樂此不疲。然而詩中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測之而益深,究之而益來」,真正體現了「神余象外」的藝術特點。

夏日田園雜興全詩是什麼意思,夏日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梅子變成金黃色性子長肥了。田野中金燦燦的菜花落去,剩下了殘朵。一眼望去,是麥花。正午,太陽高高在上,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公升高而變短,沒有人路過,只有蝴蝶和蜻蜓飛過。夏日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 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夏日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 這首詩的意思是 路上灰塵很大,來往旅客大汗淋漓,到我家小...

夏日田園雜興描繪了怎樣的農家生活景象

夏日田園雜興 其七 宋 范成大 乙個是農村春日勞動的景象,乙個是農村夏日田園風光很美的景象。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夏日田園雜興 其七 詩中描繪了一副怎樣的農村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 夏日田園雜興8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首句 晝出耘田夜績麻 是說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

四時田園雜興的意思,四時田園雜興古詩的意思

年代 南宋 作者 范成大 內容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注釋 1.雜興 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2.耘田 除草。3.績麻 把麻搓成線。4.各當家 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5.未解 不懂。6.供 從事,參加。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 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

四時田園雜興詩意,四時田園雜興 這首詩的詩意

宋代詩人 范成大 告老還鄉 回到家鄉 過上了田園生活描述田園生活細節 白天出去田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農家男女各自都忙著相應的家務勞動。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織布的活兒,也忙著在靠近桑樹的樹陰的地方學習種瓜。四時田園雜興 這首詩的詩意 宋代詩人 范成大 告老還鄉 回到家鄉 過上了田園生活描述田園生...

《四時田園雜興》的詩意,《四時田園雜興》其25的詩意?

初夏時節,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麥穗場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在落盡,截止了夏日天長籬笆邊沒有人過往,大家都在田裡忙,薄荷者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宋代詩人 范成大 告老還鄉 回到家鄉 過上了田園生活描述田園生活細節 四時田園雜興 有60首可別就寫這一首 hguhuyhuuuuuhu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