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革命追求,秋瑾的革命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2-08-09 07:02:06

1樓:速聖

秋瑾——最豪氣的女人在國家民族面臨危亡的時候, 巾幗不讓鬚眉的一代女俠秋瑾, 拋家棄子, 女扮**, 東渡日本, 去追求另樣的生活,去追求民族振興的方法,把「最有豪氣的女人」這樣的稱謂獻給這樣的女英雄的確是實至名歸。

2樓:

您好女子不比男子差

風光綺麗的江南水鄉——浙江山陰(今紹興),是清末愛國女傑秋瑾的

故鄉。秋瑾的家庭封建氣味很濃。她的爺爺、爸爸都做過官,張嘴閉嘴離不開

封建禮教的陳詞濫調。

秋瑾長到十四五歲時,就已有誌有才,很喜歡看有關梁紅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書,決心像她們那樣為女子爭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隨大人來玩,交談起來,姐妹們都恨自己是個女

孩子,沒地位,沒自由,好像籠子裡的小鳥。秋瑾越聽越覺不平,憤憤地說:

「女子的聰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為女子沒有機會讀書,缺乏獨立

謀生的本領,依靠男人吃飯,才受欺侮。我們應該立志圖強。」

這話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親知道了。他面帶慍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誡》看了沒有?記住了嗎?」

「不但看了《女誡》,還看了《史記》、《漢書》。」秋瑾從容回答。

「嗯,看這麼多書?『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你忘了麼?」

「可寫《女誡》、編《漢書》的班昭就是女的啊!還有蔡文姬、謝道韞、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漢書》就編不成了。」

父親沒料到女兒竟敢當面頂他,正要大發脾氣,乙個女傭人進來說:「舅

老爺來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著父親的背影,不服氣地小聲嘀咕著:「不對就是不對,發脾氣

能讓人服嗎?」

非常欽佩她.

秋瑾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閨瑾,字璇卿,後改名競雄,又稱鑑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性豪俠,習文練武,喜**。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鄉神衝王廷鈞為妻。

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衝,當著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

「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裡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

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翌年,毅然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

秋瑾在日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光緒三十一年歸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

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歸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不久,任教於潯溪女校。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決別,宣告脫離家庭關係。

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宣傳女解放主張提倡女權,宣傳革命。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計畫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不久與徐錫麟分頭準備在浙江、安徽兩省同時舉事。聯絡浙江、上海軍隊和會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

因事洩,於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學堂**。七月十五日從容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光緒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清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孫中山先生和宋床齡先生對秋瑾都有很高的評價。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1916年8月16—20日孫中山、宋慶齡遊杭州,赴秋瑾墓憑弔,孫說:「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

」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稱讚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蹟》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

「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秋瑾的革命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意義

3樓:孔林2014微風起

愛國榮校,民族精神,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秋瑾對我國革命有什麼貢獻

4樓:素衣掩紅妝

秋瑾出生於乙個官宦家庭。1881年9月,秋瑾祖父秋嘉禾離雲宵,赴「鹿港廳同知」任。1885年,父秋壽南在福建提督門幕府任內,以勞積保知縣,分發台灣。

初赴台北府某縣任,卻被人捷足先得,改除「台灣撫院文案」。1886年,秋壽南在台灣,囑親戚何祿安護眷赴臺。秋瑾隨母親兄妹道經上海,耽擱數月;後搭糧船成行。

海上遇颱風;數日後,安抵台北。三月後,隨母親兄妹返回廈門。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由父母做主與湖南省雙峰縣荷葉神衝老鋪子富紳子弟王廷鈞結婚。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光緒三十年五月,赴日本留學,同年秋,在上海創辦《白話報》,倡導婦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的腐敗。十月間,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同時結識魯迅、陶成章等人。

三十一年三月回國籌措學費,經陶成章介紹,在上海認識光復會會長蔡元培;回紹興後結識徐錫麟。經陶、徐介紹加入光復會。七月,再次東渡日本,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學習;八月,在黃興寓所會晤孫中山,經馮自由介紹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同盟會浙江主盟人。

年底,因反對日本文部省頒布《清國南韓留學生取締規則》,率領同學回國。次年二月,由陶成章等輾轉介紹,到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兩個月後辭職去上海,與陳伯平、尹銳志等密商,準備組織江浙會黨,發動武裝起義。

八月,在上海試製炸彈,不慎炸傷,險遭逮捕。同年冬,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為策應同盟會發動的萍、瀏、醴起義,回浙江聯絡會黨。

萍、瀏、醴起義失敗後,與徐錫麟共謀發動皖浙起義,由徐赴皖活動,自己主持浙江軍事。

三十三年初,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以大通學堂為立足點,往返滬杭,運動軍學兩界,同時又到金華、處州等地,聯絡龍華會、雙龍會、平陽黨等會黨組織。研究整頓光復會組織辦法,草擬光復會軍制,撰寫了《普告同胞檄》、《光復軍起義檄》等文告;對聚集在大通學堂的革命志士和會黨頭目進行軍事訓練。

是年夏,將浙江光復會員與會黨群眾組成光復軍,以「光復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為序,編為八軍,推徐錫麟為統領,自任協領,約定安徽、浙江同時舉義。安慶起義失敗後,謝絕王金髮等人要其暫時離開紹興的勸告。六月初四在紹興大通學堂**。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僅寫了「秋風秋雨愁煞人」7個大字以對。初六(7月15日)凌晨,秋瑾就義於紹興城內古軒亭口。遺骸幾經遷葬,後建墓於杭州西泠橋側。

工詩詞,作品宣傳民主革命、婦女解放,筆調雄健,豪放悲壯,感情深沉。有《秋瑾集》。

1930年,於紹興軒亭口建立了秋瑾烈士紀念碑,至今未變。

秋瑾革命的主要內容?

5樓:隱身人

女子不比男子差

風光綺麗的江南水鄉——浙江山陰(今紹興),是清末愛國女傑秋瑾的

故鄉。秋瑾的家庭封建氣味很濃。她的爺爺、爸爸都做過官,張嘴閉嘴離不開

封建禮教的陳詞濫調。

秋瑾長到十四五歲時,就已有誌有才,很喜歡看有關梁紅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書,決心像她們那樣為女子爭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隨大人來玩,交談起來,姐妹們都恨自己是個女

孩子,沒地位,沒自由,好像籠子裡的小鳥。秋瑾越聽越覺不平,憤憤地說:

「女子的聰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為女子沒有機會讀書,缺乏獨立

謀生的本領,依靠男人吃飯,才受欺侮。我們應該立志圖強。」

這話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親知道了。他面帶慍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誡》看了沒有?記住了嗎?」

「不但看了《女誡》,還看了《史記》、《漢書》。」秋瑾從容回答。

「嗯,看這麼多書?『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你忘了麼?」

「可寫《女誡》、編《漢書》的班昭就是女的啊!還有蔡文姬、謝道韞、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漢書》就編不成了。」

父親沒料到女兒竟敢當面頂他,正要大發脾氣,乙個女傭人進來說:「舅

老爺來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著父親的背影,不服氣地小聲嘀咕著:「不對就是不對,發脾氣

能讓人服嗎?」

非常欽佩她.

秋瑾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閨瑾,字璇卿,後改名競雄,又稱鑑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性豪俠,習文練武,喜**。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鄉神衝王廷鈞為妻。

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衝,當著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

「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裡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

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翌年,毅然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

秋瑾在日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光緒三十一年歸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

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歸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不久,任教於潯溪女校。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決別,宣告脫離家庭關係。

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宣傳女解放主張提倡女權,宣傳革命。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計畫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不久與徐錫麟分頭準備在浙江、安徽兩省同時舉事。聯絡浙江、上海軍隊和會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

因事洩,於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學堂**。七月十五日從容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光緒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清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孫中山先生和宋床齡先生對秋瑾都有很高的評價。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1916年8月16—20日孫中山、宋慶齡遊杭州,赴秋瑾墓憑弔,孫說:「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

」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稱讚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蹟》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

「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秋瑾是怎麼犧牲的,秋瑾簡介,秋瑾怎麼死的

行至軒亭口,秋瑾不作一聲,惟注視兩旁諸人一周,即附首就刑。觀者如堵。秋瑾簡介,秋瑾怎麼死的 秋瑾 1875年11月8日 1907年7月15日 女,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璇卿,號旦吾,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號 鑑湖女俠 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 1 祖籍浙江山陰 今浙江省紹興市 生於福建雲霄 2 中國...

秋瑾 對酒 的意思,秋瑾《對酒》的翻譯

第一句的意思是秋瑾不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寶刀。第二句的意思是用貂裘製造的大衣換酒喝也是一件豪爽的事情。第三句的意思是要珍惜自己的滿腔熱血。第四句的意思是將來要用它的時候,必能化成碧綠的波濤。知道秋瑾的也許大都是從她那首 對酒 開始的,全詩如下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

秋瑾對酒的意思,秋瑾的《對酒》的意思

秋瑾是清末著名女烈士。對酒 大意 不吝惜花很多錢買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換酒喝也算是豪邁了。要愛惜自己的生命啊,為了偉大的理想,值得拋灑鮮血,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秋瑾的 對酒 的意思 白話翻譯 不吝惜花很多錢買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換酒喝也算是豪邁了。要愛惜自己的生命,為了偉大的理想,值得拋灑鮮血,做出驚天...

秋瑾寫下對酒的背景資料,秋瑾對酒譯文

秋瑾對酒譯文 不吝惜用一千兩金子去買寶刀,用珍貴的貂裘大衣換來的酒喝著也稱得上豪爽。但是千萬要珍惜自己的滿腔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秋瑾的對酒是什麼詩 對酒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吳芝瑛 記秋女俠遺事 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革命烈士的,革命烈士的資料

劉胡蘭烈士 劉胡蘭烈士於1932年出生於山西汶水縣,雲周西村的乙個貧苦農民家庭。劉胡蘭從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學會的幾個字是 萬歲,共產黨萬歲 她積極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盤踞在汶水的閻匪軍狗急跳牆,風狂反撲,襲擊了雲周西鄉村。劉胡蘭同志不幸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