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納蘭性德的《虞美人》(之3)的譯文 背景 寫作手法 還有個別要注意的字詞等,要詳細些

時間 2022-07-29 11:57:19

1樓:洂依

納蘭性德

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幹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

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在《飲水詞箋校》中,對《虞美人》這首詞有這樣乙個說明:

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者,蓋以新人在側。與盧氏結縭在康熙十三年,拒「十年蹤跡」句,詞作於康熙二十二年。

雖然只是乙個詞作年代的推斷,但是從中可以揣測箋注者對這首詞內容的理解。即納蘭性德於26歲續娶官氏,這首詞的上闋內容說的是他和官氏夫妻二人於深秋季節游於後花園中,走在舊時的園中小路上,撿拾到了亡妻的玉簪,然而因新人在側無法言說對亡妻的傷懷之情。

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

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 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

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幹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納蘭容若《虞美人》

2樓:kidding丶

悼念的是他死去的妻子盧氏。

寫作背景: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性德與盧氏結縭。三年後,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託哀思。

原文: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⑾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白話譯文:

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布滿了青苔。此時舊地重遊,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迴廊之處曾經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遊,相思成灰。獨倚迴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

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裡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賞析: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鳴引發出對舊情的追懷,進而企圖在舊地重遊中尋覓芳蹤。然而時過境殊,昔時採香之處已經杳非前日,何況情事隱秘,即使拾得舊情人的遺物,也只能徒增遺恨。

下片由「迴廊」切入。「迴廊」在納蘭的詞中多次被提到,應和其早年的一段戀情有關。這個地方寄託著往日的甜蜜和此時的哀傷,是觸發詞人複雜情感的重要媒介。

重遊迴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結句「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和首句「銀床淅瀝青梧老」在時間上遙相呼應,在直抒胸臆中包含著由於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而帶來的無盡悲哀。末句雖自竹屋詞化得,用在此處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詞抒情自然,採取的是觸景傷情,撫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該詞表面明白如話,水波不興,實則用典綿密,潛流滾滾。

納蘭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

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年中進士,授幹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納蘭性德善詩古文辭,尤工於詞,後又潛心經史。其詞風哀婉動人,直追五代,著有《納蘭詞》、《通志堂集》。另編有讀書札記《淥水亭雜識》四卷,《通志堂經解》等,並收入《四庫總目》。

3樓:匿名使用者

銀床淅瀝青梧老,

屧粉秋蛩掃.

採香行處蹙連錢,

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納蘭的這首詞《虞美人》,是昨天晚上我家公主給我發來的,當時看的是一部分。今天偶然在書店翻到了,細細品味,卻心中又百感交集起來。

我和納蘭的性情不同,遭遇也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心態也就不同了。可卻總能從他的詩讀到些什麼,淡淡的淒楚和惆悵,卻又是那麼讓人心酸和感動。納蘭容若這個清初的才子,所感受到的,經歷的也許逃不過兒女情長,但似乎又有著更深一層的悲憫與無奈吧。

看納蘭的詞,總會讓自己也產生共鳴,也感同身受,似是道出了心聲。不能改變什麼的情況下只能任由自己無力的心酸,難過,回味。如果納蘭在世,真想和他促膝長談,彼此述說。

可是這只是幻想,毫不實際。 「十年蹤跡十年心」,說到心坎上的抽搐,本不想再提,只是這一句又勾起了許多許多的往事。往事,不勝思,不勝思啊!

可是又奈何說忘就忘,人心都是肉長的。或許再過乙個十年我可以平靜的淡化我過的這個十年,用一種成熟去祭奠我悲哀的愛戀,又或者還是難以忘懷,儼然已成習慣的的偷偷想起。誰能知道呢?!

我會盡力選擇前者。多少年的心也奈何不了這段情,孽緣亦不過如此。認命了,早該如此。

4樓:匿名使用者

悼亡妻盧氏。容若二十歲娶盧氏為妻,感情深厚,三年後盧氏難產而死。雖然後來他又娶官氏、沈氏為妻,納妾顏氏,可感情都不如結髮妻子盧氏深厚。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中的「十年」只是概數,其實在盧氏去死八年後,容若也鬱鬱而終。

納蘭容若的≤虞美人≥ 欣賞

5樓:公主有蛀牙

納蘭性德

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幹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

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

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 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

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幹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納蘭性德的虞美人有三首,分別是哪三首? 10

6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虞美人·秋夕信步》。

1、《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清·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譯文: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布滿了青苔。

此時舊地重遊,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迴廊之處曾經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遊,相思成灰。獨倚迴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

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裡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2、《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清·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

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譯文:當年在曲折的迴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我憐惜地將你輕輕擁人懷中。兩人深隋相偎,低語呢喃,互述久別後的相思情意。

在我的懷裡,你的身體微微顫動,輕輕擦拭著滴落的晶瑩淚水,讓人無限地憐惜,而今,記憶中的美妙已成別後的淒涼。分別後只覺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淚痕點點。最是淒涼清冷,在寂靜月明時分,最是害怕憶起,那時與你一起潑墨畫羅裙。

3、《虞美人·秋夕信步》清·納蘭性德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

閒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譯文:愁緒像落葉一樣撒落滿地,而這愁緒卻無人能夠理解,露水打濕了竹葉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蕩的台階上,只有舊時曾共同照耀著我們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緒。我寧願讓自己薄情寡義,不因多情而心累,陣陣歌聲催得我柔腸寸斷對著牆壁讀你的信箋,不禁想起當初在燈前呼著熱氣暖手,為你書寫心曲。

7樓:a雪擁藍關

不是三首,是著名者三也。下面的1、3、5為著名的三首虞美人。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虞美人彩雲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虞美人 為梁汾賦

憑君料理花間課,莫負當初我。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向風塵。

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8樓:冥墀雪

虞美人,納蘭性德

春情直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距,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還有一首忘了,我最喜歡納蘭的詞了,你也一樣吧

納蘭性德的背景,納蘭性德的背景資料

納蘭性德 1655年1月19日 1685年7月1日 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

納蘭性德背景,納蘭性德 長相思的寫作背景

納蘭性德 1655 1685 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 納蘭詞 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

求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賞析,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賞析

納蘭性德悼亡傷逝之詞哀感頑艷,令人不忍卒讀,邊塞行吟之篇則清怨蒼涼,另是一番風味 但乙個 情 字卻是共同的。謝章鋌說 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國朝其惟竹坨 迦陵 容若乎。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賭棋山莊詞話 而讀這首詞,深知謝氏此言不虛。這首出塞詞,當為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 ...

納蘭性德還有後代嗎,目前還有納蘭性德的後代嗎?他們都在做什麼?

納蘭性德17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關氏。納蘭性 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顏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沈宛 出。其孫名瞻岱。擴充套件資料 納蘭性德 1655年1月19日 1685年7月1日 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

尋找納蘭性德的傷感的詩詞,求納蘭性德的傷感詩詞有那些 打給我看最好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生查子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爇盡水沈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閒。無言暗將紅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