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怎麼解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時間 2022-05-03 02:55:32

1樓:匿名使用者

後,不一定是血緣上的後代,兒女沒有繼承父母的優秀智慧型,不能算是真後代,而學生真的學到了老師的精神,即使這個老師沒有子女,他也有真後代。

節選淨空法師佛學講座 http://www.amtb.tw/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一集) 2001/8/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131

中國有一句諺語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諸位要記住,不是說你有後代,不是這個意思,後代要超過我們這一代,這叫「後」,這是大事。

所以對於後代全心全力去教導、去輔助,他們的成就超過我們自己這一代,這是做父母的心、做師長的心。所以為什麼師長大家那麼尊敬,尊師重道,把師長的恩跟父母的恩看成平等,道理就在此地。

可是今天的社會,念聖賢書的人少,做父母很可能希望兒女超過自己,榮宗耀祖,一般老師未必有這乙個心量,師道沒有了,非常非常可悲!師道要是沒有了,一切眾生慧命就斷絕了。佛門裡面講經說法是續佛慧命,不是續釋迦牟尼佛的慧命,不是續阿彌陀佛的慧命,是續我們自己的佛慧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做佛!

所以續佛慧命是有雙關的意思,最重要的意思,續我自己的佛性慧命,唯有我自己佛性慧命得續,諸佛如來的慧命才真正繼續下去;我的慧命要斷了,我有什麼能力續釋迦牟尼佛的慧命?這個道埋大家要好好想想,要把它想通。我們這一生認真努力真幹,決定不要讓這一生空過,那就太可惜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講究三大不孝:

1,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2,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

3,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 。

而儒家認為第三種是最大的不孝。

佛教也涉及這些問題吧。佛教講究自己修行,修心。如果修福積德多的話,可以父母安康子女雙全。

不過這個也不強求,有後無後,有時候不是想作到就作到。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很多人家都是乙個女兒,或者乾脆丁克家庭,孩子都不要了。這個都看自己的業力,因果報應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多修福積德吧。

3樓:李顯微談國學

隨處可見的問題,無處可見的回答

4樓:匿名使用者

佛不管延續後代的事情的

那比較屬於傳統思想

甚至有一點僵化

但是如果你父母親在意

你就需要衡量一下

看看怎樣可以兩權其美

佛家倒是是講求因緣的圓滿

不造果業

這需要智慧型與耐心

慢慢處理不要心急

凡事都用慈悲與智慧型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以做人為基礎,做人以孝順為基礎,具體如何,請學者自參。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6樓:熱詞課代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

7樓:墨海愚者

不孝有三是指: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這三種不孝之中,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

此出自《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漢 趙岐 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對於該段文字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漢代趙岐在《十三經注疏》中將「後」解釋為後代的意思。第二,後代學者對該文有不同看法和譯法,傾向於將「後」理解為「盡後代的責任」。

尚無具體的學術性定論。

8樓:ying影英音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

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但是君子認為他雖沒有稟告,實際上同稟告了一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9樓:受墨徹吾雪

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味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

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

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

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

解釋: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

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

為三不孝。

10樓:熱詞替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11樓:風雲刺客

俗話說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家裡女人生不了男孩,家裡沒兒子的就是不孝。

有這觀念的人不在少數,男人女人都有,尤其偏遠的農村老人。這種愚昧的觀念也導致了人們的「重男輕女」思想,釀成了許多家庭悲劇。

12樓:傾奇者周

按照你的解釋,不孝順有三種,其中最嚴重的一種不孝順的行為就是不孝順。這是你的邏輯嗎?也不動腦子。你去問問你的祖宗,他是怎麼理解的?

13樓:紫薇

①不孝有幾種,無後代為好 ②不孝有很多種,作為後代子女不孝敬父母為最大不孝。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順的有三件事,沒有後代是最嚴重的

15樓:寒風撕破棉被

不孝有三無後抄為大真正意思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舜

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這裡的前情:

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另外,「三」 在古漢語中多數用來表示「多」的意思,而並不是真的表示數詞「三」。

16樓:≈孤單的丶

這句話被人們誤解了兩千年,孟子「無後為大」原意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最大,而不是通常所說的無後

17樓:郁文回代玉

呵呵,我想這只是有乙個說發把,但話說回來,那家沒孩子,獨特的就是被關注的,但關注的不只是你乙個,所以,每個人都有家庭,家庭是不可少的,這只是我的想法

18樓:張祥戴映真

在古代說法中,不孝分為三種,但嚴重的就是沒有後代!

19樓:夙凡顧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專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屬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20樓:山人甕巨集伯

那是的無後是專指指沒兒子,有女兒沒兒子也是無後。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古話的意思是:不孝有三點,其中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22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老人看重的是傳宗接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

23樓:鯨娛文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

24樓:

不孝舜的事情有三建,其中不娶妻生子是最為嚴重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

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第一: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第二: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第三: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

擴充套件資料

對於這句話的意思存在兩種爭議,一種是沒有後代,另一種的沒有盡到做後代的責任。中華文明上下五千載,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第一種說法比較常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書。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

25樓:熱詞替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26樓:至心學社

俗話說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家裡女人生不了男孩,家裡沒兒子的就是不孝。

有這觀念的人不在少數,男人女人都有,尤其偏遠的農村老人。這種愚昧的觀念也導致了人們的「重男輕女」思想,釀成了許多家庭悲劇。

27樓:半反月

三為泛指不是固定的3件事,這裡「無後」指的也不是沒有後代,而是指沒有盡到作為後輩晚生的責任。

28樓:醬油專賣小貨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29樓:瑪希帕的風箏

乙個人對父母不盡孝心有很多種表現,最嚴重的是沒有傳宗接代,繼承香火,說明重視人倫,血緣觀念重

30樓:牽手去旅行

這裡的「後」是指「後輩」。

31樓:地里的一棵草

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沒人對「無後」的解釋有什麼異議。

近幾年以來,則屢屢有人說這句話被曲解了多少年,比如知乎有個帖子 哪一句名言誤人最深? 裡,隔三岔五就有人把這句話拉出來鞭打一頓。

我搜了一下,把「無後」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最早的說法,大概出自一位叫李守力的先生在2007年1月21號發表的博文 李守力《孟子》新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李先生在博文中寫到

我們分析原文不難發現,孟子的本意並非是我們平常了解到的含義。我認為更中肯的解釋應該是:

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做到了稟告的本分(因為舜取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和敵意,所以不便稟告。

況且堯作為帝王是天下人民的父母,完全可以代替舜的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俗話說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家裡女人生不了男孩,家裡沒兒子的就是不孝。有這觀念的人不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 並不是特指有三種,而是一種泛泛 不確切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確實是孟子所說,這句話原文出自於 孟子 離婁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句話孟子本來的意思是,不孝有很多種表現,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大的不孝。由此可見,從孟子原話來理解,所謂的 不孝有三 其中...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麼和尚犯了嗎

顯然不犯啊。古代認為頭髮是父母所賜,是不能割斷的。三國中的曹操割發代罰可以見的。而和尚們割斷頭髮,已經是代表脫離紅塵凡是了。所以也就不用管凡事了。和尚當然犯了不孝的大罪。一。離家,氣死父母 二。當和尚,無後,氣死祖先 三。可以這麼說,每個人只能有一種信仰!和尚信仰的是禪宗,而這句話是孔孟的儒家思想,...

都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三都包括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第二大不孝 長大了 不好好讀書不做官 靠俸祿贍養父母 讓老人沒有依靠 就是不孝 所以以前人都做官 不種地 種地的不孝。暈吧!...

作為丁克,如何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

我今年23歲,我已經決定我以後不結婚不要生孩子,雖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我認為我可以在父母年邁的時候一直陪伴著他們,而且在我年輕的時候,因為沒有負擔,所以我可以好好工作好好賺錢,然後去更好的孝順父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他只為了讓我們傳承自己的後代。我覺得作為乙個人的話,你也必須要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