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剩下的那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時間 2022-01-08 04:59:19

1樓:娛樂也優雅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偶爾能聽見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其實是有典故的,這句話出自《孟子》,孟子在書中寫上這句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舜帝隱瞞父母娶了妻,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會沒有後代的,自此才有了這句話的由來。

那麼孝究竟是什麼呢?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孝道,做兒女的應聽從父母,所以才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娶妻嫁人不能由自己決定,而是由父母決定。孝也應該尊重長輩以及先人,維持家庭倫理關係,所以要拜祭祖先,祈求保佑。

既然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說,所以就會有人提出疑問,其餘兩不孝又為何?

歷史上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但漢代經學家在他的書中對此做了解釋,他認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此為一不孝,一味順從父母,父母有錯也不提醒,將父母的陷入不義中,這是一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此為二不孝,家境貧寒,而父母已經老去,作為子女卻不供養父母,不給予父母應有的陪伴,這是二不孝。至於三不孝,那便是「無後」了,古人思想傳統,沒有後代,家族後繼無人,更何況人雖然是醣脂蛋白質,水和無機物的細胞聚合體,生命的延續,在於繁衍後代,這是每個人都有的責任,不願意繁衍後代的人,也自然而然成了最為不孝的。

2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乙個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另乙個不孝行為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這些其實都有孝順有關,指的就是要對父母真心的孝敬,和照顧好他們的生活起居。還有,就是「不孝有三」,不單單是三個的意思,只是泛指。

3樓:餘量不足

好像是不奉養父母,並且就是不聽父母的話,然後還不祭拜祖宗之類的吧。我們一般熟悉的就是無後,其他的並不是很熟悉。

4樓:he**en珍珠糖

不孝有三,生不能養,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其中無後為大是葬不能祭裡的。

5樓:神話忍愛

人不孝的原因有三種行為,其中最不孝的就是沒有後代子嗣延續香火。這句話也不是人們隨口說的,是有具體的出處的,來自孟子的作品當中。不孝有三,在我們現在的人看來,就是明確的三種行為,而在古代數字三並不是明確的就是指三,而是虛指三,實際的數量是偏多,高於三。

所以說不孝有三,應該說的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

6樓:蘭惠心

一般都是說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沒有下文了,我想它說的是不孝的是比較多,首先最不孝的事情就是無後,至於其他的不孝情況因人而異吧。

7樓:希爾伯特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另乙個不孝行為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三是泛數,其實還有好多。

8樓:魚麗麗魚魚魚

另外兩件一件指的是家境貧寒,卻不時光放入來孝敬父母,第二件值得事不順從父母的意見,違背父母

9樓:蔣槳醬

第一,不能侍妾,也就是孝敬父母,愛護子弟,第二是對待上司,要忠心耿耿,有道義,三是,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10樓:偷回憶的壞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1樓:三八二十七

一種是一未順從父母之意,一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這是另外兩個不孝,總之,不孝有三,就是說不能及時指出和糾正父母的錯誤之處,沒有能力去贍養和照顧自己年老的父母,還沒有留下後代子嗣血脈。

古時候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剩下的兩個不孝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3樓:匿名使用者

記住了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4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漢語解釋如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未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菸。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那剩下的兩個是什麼?

15樓:

在中國禮儀上,所謂不孝有三,是指—— 一.阿諛曲從,陷親不義。 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這樣的「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君子以為猶告也。」」我們分析原文不難發現,孟子的本意並非是我們平常了解到的含義。我認為更中肯的解釋應該是:

「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舜取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16樓:

所謂不孝有三,是指—— 一.阿諛曲從,陷親不義。 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意思是~ 一.對父母的過錯曲意順從,使父母陷於不義 二.家中貧窮,父母年老,又不去做官取得俸祿來供養父母 三.不娶妻子,沒有兒子,斷絕後代。

1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18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這些人真是無聊的很!什麼事情都不懂還是小孩子嗎>真是的!

19樓:妙文史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剩下兩是什麼?結果你絕對想不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那兩個不孝是什麼?為什麼呢?

20樓:咩咩楊

第一是愚孝,意思就是即使父母做的不對也順從父母,第二是不能贍養父母,不好好賺錢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21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如果父母做了錯的事情不及時糾正,還有就是在家啃老,不工作,不養活父母。因為古代孝順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乙個不孝順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尊重的。

22樓:西尋東尋

乙個是一味聽從父母的話,另乙個是不願意贍養父母

因為古代是以孝治理天下,所以很多規章制度的設立,都是以孝順為基礎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是什麼?

23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24樓:格仔

乙個是不能事君,是指不行忠義之事,不能恪守本分;另乙個是不能立身行道,是指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

25樓:吃草的獅子啊

乙個是家庭貧困,父母年邁卻不去做官吃俸祿。乙個是不指出父母的錯誤,陷父母於不義之中。

26樓:洪晴虹

如果沒有傳承,將來祭祖都會斷了,這就是第一種不孝,第二種就是順從父母的意思,就是孝順。

27樓:愛貓咪的葉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說的3點,第1是沒有子嗣,第2是父母犯錯的時候沒有勸解父母,第3是父母年老後沒有贍養父母。

28樓:貓七

乙個是一味的盲目順從父母,類似現在的媽寶男,不管對錯,都聽父母的話,容易誤入歧途;另外乙個是老了不贍養父母,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29樓:幸福源泉

父母有過錯。做兒女明知是錯不提醒勸阻,是現父母於不義,視為不孝。父母年老做兒女沒有侍奉老人,視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的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意思?

30樓:

這句話可以算得上是婦孺皆知了。它彷彿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即便有人沒有聽說過這句話,但也一直在執行著它的中心思想,即傳宗接代。

即便到了今天仍然適用,不管你是男是女,到了年齡如果不結婚,都會面臨催婚的命運,家人尤其是父母都希望你能夠戀愛結婚,然後生育和養育下一代。一代又一代,人類就是這樣繁衍生息。

現在的話,還有人選擇丁克,但在古代,丁克就是大不孝,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且這個後還必須是兒子,尤其是大家族,因為有家族事業要繼承,更甚者有皇位要繼承,因此,能留下子嗣是每個家族中的年輕男子的責任,尤其是擁有優先繼承權的嫡長子和嫡長孫。

子孫眾多是乙個家族維持興盛的很重要的乙個條件,而一旦子嗣淡薄甚至沒有兒子出生,那麼這個家族基本就要絕後了,這在古代的大家族是很忌諱的。

家裡有皇位要繼承的就更不用說了,皇帝除了要處理政務,還要多多誕下子嗣,這樣才能保證後繼有人,江山永固,即便會出現兄弟相殘的場景,但也勝過沒有人繼承皇位的悽慘。

在這一點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表現的淋漓盡致,那麼這句話究竟是誰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實際上最開始是孟子說的,《孟子·離婁章句上》中記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出處,這句話的意思一般被解釋為:天下不孝的行為有三種,其中沒有生育後代,沒有繼承人是最不孝的。

這種解釋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一種觀點。

但其實,這句話中不管是前四個字還是後四個字,都有不同的解釋。所謂「不孝有三」,有一種解釋認為「三」是乙個具體的數字,而另一種解釋是「三」是乙個概數。而「無後為大」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是沒有後代、後繼者的意思,另一種認為是「盡後代的責任」的意思,這兩種意思可以說是差別很大。

根據《孟子·離婁章句》的記載來看,這句話中的三應該是乙個概述,並不是真的就是三種,而且所謂的無後似乎也並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

他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後面跟了一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很明顯,這句話中的無後並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而更像是說沒有盡到作為乙個兒子事親的責任,這就是大不孝,孟子曾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舜為什麼不孝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都知道,舜不得父親的喜愛,他的父親名為叟,瞽叟給舜找了乙個後媽,還給他生了乙個異母弟弟象。瞽叟、後媽和象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商量怎麼虐待舜,彷彿舜是這個家裡多餘的人。

雖然舜一如既往孝順自己的父親和後媽,真心對待弟弟象,但他成婚的時候,還是覺得即便告訴了這幾個家人,他們也不會支援、給予他祝福,更不會出力,所以他並沒有將娶親這件事告訴瞽叟。

結婚這樣的大事都不告訴父親,即便是有原因的,但在孟子看來也是大不孝,畢竟古代婚姻遵循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舜省掉了它,自然算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他不應該自作主張完成結婚這樣的大事。:懶惰不贍養父母;酗酒賭博不贍養父母;吝嗇,只管自己小家不贍養父母;在外放縱讓父母蒙羞;在外鬥狠闖禍連累父母。

這就是孟子認為的五種不孝的行為,當然不孝的行為其實還有很多,所以所謂的」不孝有三」說的是不孝的行為是好幾種,而不是指三種。

但東漢時期的趙岐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了另外的解釋,趙岐算是注釋《孟子》的權威,他在《十三經注疏》中是這樣記載的: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這就是直接解釋了不孝的行為有三種:

第一種可以看成是愚孝,不管父母是對還是錯,一味順從;第二種就是不立事業,讓父母跟著受窮;第三種就是不娶妻生子,沒有後代和後繼者。而在這三種中,第三種是最不孝的行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俗話說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家裡女人生不了男孩,家裡沒兒子的就是不孝。有這觀念的人不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個是什麼

在中國禮儀上,所謂不孝有三,是指 一.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孟子說的,記述在 孟子 離婁上 中,全文是這樣的 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麼和尚犯了嗎

顯然不犯啊。古代認為頭髮是父母所賜,是不能割斷的。三國中的曹操割發代罰可以見的。而和尚們割斷頭髮,已經是代表脫離紅塵凡是了。所以也就不用管凡事了。和尚當然犯了不孝的大罪。一。離家,氣死父母 二。當和尚,無後,氣死祖先 三。可以這麼說,每個人只能有一種信仰!和尚信仰的是禪宗,而這句話是孔孟的儒家思想,...

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兩不孝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全句為 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 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裡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 並不是特指有三種,而是一種泛泛 不確切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確實是孟子所說,這句話原文出自於 孟子 離婁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句話孟子本來的意思是,不孝有很多種表現,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大的不孝。由此可見,從孟子原話來理解,所謂的 不孝有三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