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兩個是什麼,古人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兩個不孝指什麼?

時間 2022-04-17 05:46:23

1樓:匿名使用者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2樓:蝶音文化陳群

答:舊時候說的,三種不孝順父母的行為。

(1)指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漢 趙岐 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張大公掃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齋。」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不孝為陷親不義:過於順從父母,他們做了錯事都不勸說制止! 二不孝為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自己卻不去工作掙錢贍養父母! 三不孝為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不結婚生子,斷絕後代!

4樓:匿名使用者

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兩個不孝指什麼?

5樓:光弘電子商務

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現代漢語解釋如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為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菸。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

6樓:手機使用者

現代漢語解釋如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為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菸。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剩下的那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7樓:娛樂也優雅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偶爾能聽見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其實是有典故的,這句話出自《孟子》,孟子在書中寫上這句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舜帝隱瞞父母娶了妻,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會沒有後代的,自此才有了這句話的由來。

那麼孝究竟是什麼呢?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孝道,做兒女的應聽從父母,所以才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娶妻嫁人不能由自己決定,而是由父母決定。孝也應該尊重長輩以及先人,維持家庭倫理關係,所以要拜祭祖先,祈求保佑。

既然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說,所以就會有人提出疑問,其餘兩不孝又為何?

歷史上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但漢代經學家在他的書中對此做了解釋,他認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此為一不孝,一味順從父母,父母有錯也不提醒,將父母的陷入不義中,這是一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此為二不孝,家境貧寒,而父母已經老去,作為子女卻不供養父母,不給予父母應有的陪伴,這是二不孝。至於三不孝,那便是「無後」了,古人思想傳統,沒有後代,家族後繼無人,更何況人雖然是醣脂蛋白質,水和無機物的細胞聚合體,生命的延續,在於繁衍後代,這是每個人都有的責任,不願意繁衍後代的人,也自然而然成了最為不孝的。

8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乙個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另乙個不孝行為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這些其實都有孝順有關,指的就是要對父母真心的孝敬,和照顧好他們的生活起居。還有,就是「不孝有三」,不單單是三個的意思,只是泛指。

9樓:餘量不足

好像是不奉養父母,並且就是不聽父母的話,然後還不祭拜祖宗之類的吧。我們一般熟悉的就是無後,其他的並不是很熟悉。

10樓:he**en珍珠糖

不孝有三,生不能養,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其中無後為大是葬不能祭裡的。

11樓:神話忍愛

人不孝的原因有三種行為,其中最不孝的就是沒有後代子嗣延續香火。這句話也不是人們隨口說的,是有具體的出處的,來自孟子的作品當中。不孝有三,在我們現在的人看來,就是明確的三種行為,而在古代數字三並不是明確的就是指三,而是虛指三,實際的數量是偏多,高於三。

所以說不孝有三,應該說的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

12樓:蘭惠心

一般都是說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沒有下文了,我想它說的是不孝的是比較多,首先最不孝的事情就是無後,至於其他的不孝情況因人而異吧。

13樓:希爾伯特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另乙個不孝行為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三是泛數,其實還有好多。

14樓:魚麗麗魚魚魚

另外兩件一件指的是家境貧寒,卻不時光放入來孝敬父母,第二件值得事不順從父母的意見,違背父母

15樓:蔣槳醬

第一,不能侍妾,也就是孝敬父母,愛護子弟,第二是對待上司,要忠心耿耿,有道義,三是,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16樓:偷回憶的壞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7樓:三八二十七

一種是一未順從父母之意,一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這是另外兩個不孝,總之,不孝有三,就是說不能及時指出和糾正父母的錯誤之處,沒有能力去贍養和照顧自己年老的父母,還沒有留下後代子嗣血脈。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的兩個是什麼呢?

18樓: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集中聽到的台詞,這句話常被用來催婚,在現在這種觀念還存在。在古代的封建統治下,只有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傳宗接代才是對家族盡孝。百善孝為先,不孝無後為大,這也是一種對思想的束縛。

不孝有三,這個三是個虛數,泛指多的意思。忠義、道德、孝順都可以統稱為孝。不能侍奉父母、愛護家人,可以被稱之為不孝;不行忠義之事,不為國為家,失信、失德、失義都可以被稱為不孝。

因為古人都尊崇仁義道德、禮節,所以我認為這個只要是不合禮儀、規矩的任何事都可以歸結為不孝。

東漢的經學家趙岐在《十三經注疏》闡述了他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也可以認為其他兩個不孝分別是指:

順從父母,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家境貧困,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

雖然趙岐對孟子的話理解有點狹義,但是弘揚孝道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19樓:我的獅

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東西是非常多的,現在我們的一些思想和觀念都還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從古代到現代都流傳的一句俗語,大家肯定都聽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但是這句話最初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孟子的著作中,原句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這句話最早的意思和我們現在理解的完全不一樣,舜結婚的時候沒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算是不孝,而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結婚這麼大的事能夠瞞著父母自己辦嗎?很顯然是不行的。這句話之所以會變成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意思是因為漢朝的乙個文人:

趙琦。還加上了另外兩個不孝的行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第一種是指父母有過錯也不去勸說,這是一種不孝;第二種是指家境貧寒,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給父母,這也是這一種不孝。在古代是不能愚孝的,很多時候父母的觀點都是老一套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提醒他們,不能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父母會做錯事,陷入不義的地步,這是不孝。

還有就是家中非常貧窮的,父母又年邁多病,但是孩子卻不思進取,沒有考取功名,不能養活自己的父母,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孝順的。其實趙琦當時所說的對現在的生活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比如我們不能愚孝,我們要好好工作,賺錢贍養父母。當然社會在進步,我們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不能傷父母的心,不然也算不孝。

20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21樓: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即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

22樓:高中陳老師

這裡的三,不是一二三的三,這個三代表很多。比如不聽從父母的話,父母年紀大了不贍養父母等。

23樓:d**id烏拉拉

另外兩種,第一種是違背父母的意志,不順從父母,讓父母陷於不義。第二種是父母年老貧窮,自己卻不養活父母

24樓:瞎胡扯的大腸

前兩個應該是不忠不義吧,在古代的時候忠誠和情義是被看的很重的,是評判乙個人的人品的標準。

25樓:匿名使用者

有子嗣就能傳宗接代,這是古人最重視的 ,另外兩個是不孝順,還有不講道義,這兩點居於無後之後,也是很重要的。

26樓:英漢大詞典

古代把乙個人的孝順心看得很重要,甚至用來評定乙個人的標準,對父母一定要孝。

27樓:僧古祁樂天

不孝有三白話文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28樓:和藹的小銘

當時是說如果沒有能夠傳宗接代就是對於父母來說就是非常的不孝的,這是最大的不孝

29樓:啊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可不是說不笑的方式,只有三條,只是沒有子嗣後代, 沒有做到傳宗接代,是其中最嚴重的問題罷了

3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說的就是不孝順吧,還有所指的就是作為乙個人的基本道義吧,這確實很重要。

31樓:司徒煌燁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後來所謂的三就泛化了,並不僅僅指三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俗話說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家裡女人生不了男孩,家裡沒兒子的就是不孝。有這觀念的人不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的兩個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出自 孟子 離婁上 不能事親 孝養父母 愛護家人 是一不孝 不能事君 恪守本分 忠義行事 是二不孝 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集中聽到的台詞,這句話常被用來催婚,在現在這種觀念還存在。在古代的封建統治下,只有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傳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個是什麼

在中國禮儀上,所謂不孝有三,是指 一.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孟子說的,記述在 孟子 離婁上 中,全文是這樣的 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那兩個不孝是什麼?為什麼呢

第一是愚孝,意思就是即使父母做的不對也順從父母,第二是不能贍養父母,不好好賺錢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如果父母做了錯的事情不及時糾正,還有就是在家啃老,不工作,不養活父母。因為古代孝順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乙個不孝順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尊重的。乙個是一味聽從父母的話,另乙個是不願意贍養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剩下的那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偶爾能聽見這麼一句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其實是有典故的,這句話出自 孟子 孟子在書中寫上這句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舜帝隱瞞父母娶了妻,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會沒有後代的,自此才有了這句話的由來。那麼孝究竟是什麼呢?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孝道,做兒女的應聽從父母,所以才有了 父母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