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指誰,元曲四大家是誰

時間 2022-04-27 03:34:56

1樓:阿沾愛生活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朴、鄭光祖、馬致遠。

關漢卿、白朴、馬致遠、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已為歷史公認。

元曲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元曲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朴的《牆頭馬上》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1、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漢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

元代雜劇作家。關於關漢卿的籍貫,元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

2、白朴,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後行蹤不詳。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3、馬致遠生於公元1250年,約卒於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他的年輩 晚於關漢卿、白朴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

4、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朴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有關鄭光祖的生平事蹟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從鍾嗣成《錄鬼簿》中,我們知道他早年習儒為業,後來補授杭州路為吏,因而南居。

2樓:阿歡的名單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但你知道「元曲四大家」 都有誰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朴、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漢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關於關漢卿的籍貫,元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

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

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生平事蹟不詳,根據零碎的資料來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躍於約1210年至約1300年(元成宗大德)間。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動,也曾到過汴梁、臨安(今杭州)等地。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有《竇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廣為人稱。水星上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關漢卿從小生活在乙個醫生的家庭,由於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區戲曲活動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減弱,故關漢卿從小即受到戲劇的薰染,漸而參加戲曲班社的活動,因此在金王朝滅亡之前,他已經成為乙個較成熟的戲劇作家了。

白朴,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後行蹤不詳。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土,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

馬致遠馬致遠

馬致遠生於公元1250年,約卒於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字千里,生卒年不詳。

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 晚於關漢卿、白朴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曾任江浙行省務官。

作品以反映退隱山林的田園題材為多,風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有描述王昭君傳說的《漢宮秋》以及《任風子》等。《漢宮秋》被後人稱做元曲的最佳傑作。

作品收入《東籬樂府》。與關漢卿,白仁甫,鄭光祖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

他少年時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參加元貞書會,與李時中、紅字李

二、花李郎等合寫《黃粱夢》雜劇。明初賈仲明為他寫的《凌波仙》弔詞,說他是「萬花叢裡馬神仙」。元人稱道士做神仙,他實際是當時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

《錄鬼簿》說他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退隱田園,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現實的厭世的態度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

作品除散曲外,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等七種

鄭光祖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朴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有關鄭光祖的生平事蹟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從鍾嗣成《錄鬼簿》中,我們知道他早年習儒為業,後來補授杭州路為吏,因而南居。他「為人方直」,不善與官場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場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見,他的官場生活是很艱難的。

杭州的美麗風景,和那裡的伶人歌女,不斷地觸發著他的感情,他本來頗具文學才情,使他開始了雜劇創作。

作品及影響

據學者考證,鄭光祖一生寫過18種雜劇劇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懾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從這些保留的劇目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劇目主要兩個主題,乙個是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另乙個是歷史題材故事。這說明,在選擇主題方面,他不像關漢卿敢於面對現實,揭露現實,

4樓:程樓主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朴、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5樓:永巨集爽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朴。元曲四大家與元曲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的作者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元曲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元曲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朴的《牆頭馬上》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四大南戲是:

荊、劉、拜、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庭》(不是關漢卿寫的)和《殺狗記》。

6樓:

關漢卿,白朴,馬致遠,鄭光祖

7樓:

關漢卿 白朴 鄭光祖 馬致遠

元曲四大家是誰

8樓:阿歡的名單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但你知道「元曲四大家」 都有誰麼?

9樓:你咋咋咬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救風塵》、

白朴代表作是《牆頭馬上》

馬致遠代表作是《漢宮秋》

鄭光祖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我建議你去看看《牆頭馬上》 很棒的一部作品 我最喜歡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漢卿馬致遠白朴 鄭光祖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致遠、白朴、鄭光祖、

12樓:來自臥龍山筆挺的白菜

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朴

元曲四大家都有誰,為什麼是他們四個?

13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元曲四大家是鄭光祖、關漢卿、馬致遠、白朴。因為他們創作的作品膾炙人口,深受百姓的喜愛。

14樓:秋風體育

分別是白朴、馬致遠、關漢卿、鄭光祖,因為他們在當時寫元曲的水平最高。

15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白朴、馬致遠、鄭光祖四人,因為他們的水平在當時是最高的。

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

元曲四大家都是誰?

16樓:阿歡的名單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但你知道「元曲四大家」 都有誰麼?

17樓:匿名使用者

指關漢卿、白朴、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

「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製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賈仲明為馬致遠作的弔詞中又有「共庾、白、關老齊眉」的說法,庾指庾吉甫。這些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

關於這幾比特曲作家的排列和評價,因人因時而各有不同。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賈仲明稱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

」但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卻首推馬致運,以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關漢卿為「可上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後,又有盛讚鄭光祖而貶低其餘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說:「馬之辭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辭激厲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

」清人王季烈《曲談》中則認為「關、白、馬、鄭諸家」。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中說:

「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關漢卿、白朴、馬致遠、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已為歷史公認。明代王世貞、王驥德等人為王實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難,王驥德還提出「王、馬、關、鄭」說。清代李調元《雨村曲話》則有「馬、王、關、喬(吉)、鄭、白」之說,但未見流行。

18樓:匿名使用者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 《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鄭光祖 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攝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馬致遠 《漢宮秋》以及《任風子》等

白朴 其代表作為《牆頭馬上》

元曲四大家是哪幾個,元曲四大家指誰?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 白朴 馬致遠 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 元曲四大家 但歷史上還有部分人認為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和白朴。明代何良俊在 四友齋叢說 中說 元人樂府稱馬東籬 鄭德輝 關漢卿 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 中...

古代四大元曲家,元曲四大家是指?

元曲四大家 指關漢卿 白朴 馬致遠 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明代何良俊在 四友齋叢說 中說 元人樂府稱馬東籬 鄭德輝 關漢卿 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 中原音韻 序中說 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 其備則自關 鄭 白 馬,一新製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以 四大家 之名,另...

元曲著名作家,元曲四大作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 鄭光祖 馬致遠和白朴。關漢卿是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 一作一齋 大都 今北京市 人。亦說祁州 在今河北 解州 在今山西 人。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 錄鬼簿 弔詞稱他為 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 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 南呂一枝花 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

楷書四大家那四大

楷書四大家是唐朝歐陽詢 歐體 唐朝顏真卿 顏體 唐朝柳公權 柳體 元朝趙孟頫 趙體 1 歐陽詢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 歐體 唐朝歐陽詢 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 唐人楷書第一 代表作 九成宮醴泉銘 2 顏真卿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

南宋四大家分別是誰啊,南宋四大家都是誰?

南宋四大家 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 劉松年 馬遠 夏圭 亦稱 南宋四家 簡稱 李 劉 馬 夏。李劉馬夏 李 李唐 劉 劉松年 馬 馬遠 夏 夏圭 南宋四大家都是誰?南宋四大家又稱中興四大詩人 也可以稱為中興四大家,但經常稱為南宋四大家 是中國南宋前期陸游 楊萬里 范成大 尤袤四位愛國詩人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