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具體日期,二十四節氣名稱及具體日期是什麼

時間 2022-03-24 18:54:09

1樓:

農曆二十四節氣

立春 農曆正月初六 2月3-5日雨水 農曆正月二十一 2月18-20日驚蟄 農曆二月初六 3月5-7日春分 農曆二月二十一 3月20-22日清明 農曆三月初六 4月4-6日穀雨 農曆三月二十一 4月19-21日立夏 農曆四月初六 5月5-7日小滿 農曆四月二十一 5月20-22日芒種 農曆五月初六 6月5-7日夏至 農曆五月二十一 6月21-22日小暑 農曆六月初六 7月6-8日大暑 農曆六月二十一 7月22-24日立秋 農曆七月初八 8月7-9日處暑 農曆七月二十三 8月22-24日白露 農曆八月初八 9月7-9日秋分 農曆八月二十三 9月22-24日寒露 農曆九月初八 10月8-9日霜降 農曆九月二十三 10月23-24日立冬 農曆十月初八 11月7-8日小雪 農曆十月二十三 11月22-23日大雪 農曆十一月初八 12月6-8日冬至 農曆十一月二十三 12月21-23日小寒 農曆十二月初八 1月5-7日大寒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 1月20-21日

2樓:府曉山

二十四節氣本來就是中國的土產啊!因為農曆有月大月小和月閏的原故,所以它不是固定在哪一天的,有乙個範圍,大概是半個月的長矩。比如立春就是「前不過臘月半,後不過正月半」

二十四節氣名稱及具體日期是什麼

3樓:q王小年

1、立春: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

2、立夏:每年公曆5月6日前後。

3、立秋:每年公曆8月8日前後。

4、立冬:每年公曆11月7日前後。

5、春分:每年公曆3月21日前後。

6、秋分:每年公曆9月23日前後。

7、夏至:每年公曆6月22日前後。

8、冬至:每年公曆12月22日前後。

9、雨水:每年公曆2月19日前後。

10、驚蟄: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

11、清明:每年公曆的4月5日前後。

12、穀雨:每年公曆4月20日前後。

13、小滿:每年公曆5月21日前後。

14、芒種:每年公曆6月6日前後。

15、小暑:每年公曆7月7日前後。

16、大暑:每年公曆7月23日前後。

17、處暑: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

18、白露:每年公曆9月8日前後。

19、寒露:每年公曆10月8日前後。

20、霜降:每年公曆10月23日前後。

21、小雪:每年公曆11月22日前後。

22、大雪:每年公曆12月7日前後。

23、小寒:每年公曆1月6日前後。

24、大寒: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其是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因此被稱為「太陽曆」。

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其又被稱為「夏曆」。1972年河南伊川土門遺址出土了神農氏太陽曆陶缸。歷圖整體作雙踆烏載日,像乙個大圓裡面畫了五隻眼睛。

據史學家王大有先生考證,這個圖就代表了二十四節氣。

今天建築物前的裝飾物華表柱,在炎帝時代是觀天測地的一種儀器。人們立木為竿,以日影長度測定方位、時間、節氣,並以此觀測恆星的週期。早期先民也是靠這種「日晷」劃分出了二十四節氣,並由此認識到「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

如此看來,節氣的發明最少有6000年了。

西元前104年,由落下閎、鄧平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為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通過對大自然的細心觀察,先民們總結出一套大自然運轉的規律——即乙個季節還可細分為六個節氣,四個季節為二十四個節氣。

4樓:

1、春季

立春:公曆2月3-5日交節。

雨水: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公曆3月05-07日交節。

春分: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公曆4月04-06日交節。

穀雨:公曆4月19-21日交節。

2、夏季

立夏:公曆5月05-07日交節。

小滿:公曆5月20-27日交節。

芒種:公曆6月05-07日交節。

夏至: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小暑:公曆7月06-08日交節。

大暑:公曆7月22-24日交節。

3、秋季

立秋:公曆8月07-09日交節。

處暑:公曆8月22-24日交節。

白露:公曆9月07-09日交節。

秋分:公曆9月22-24日交節。

寒露:公曆10月08-09日交節。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4、冬季

立冬:公曆11月7-8日交節。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公曆12月6-8日交節。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公曆1月5-7日交節。

大寒:公曆1月20-21日交節。

5樓:**學習

普及基本生活常識,介紹二十四節氣是哪些。

6樓:

陽曆6月15號是24節氣的哪個節氣?

7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二十四節氣與陽曆日期對照列表如下】:

節氣 月份 日期 節氣 月份 日期 節氣 月份 日期

小寒 1月 5日或6日 立夏 5月 6日或7日 白露 9月 8日或9日

大寒 20日或21日 小滿 21日或22日 秋分 23日或24日

立春 2月 4日或5日 芒種 6月 6日或7日 寒露 10月 8日或9日

雨水 19日或20日 夏至 21日或22日 霜降 23日或24日

驚蟄 3月 6日或7日 小暑 7月 7日或8日 立冬 11月 7日或8日

春分 21日或22日 大暑 23日或24日 小雪 22日或23日

清明 4月 5日或6日 立秋 8月 8日或9日 大雪 12月 7日或8日

穀雨 20日或21日 處暑 23日或24日 冬至 23日或24日

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節氣意義,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節氣已逐步成為大眾歡慶節日,並與民俗相結合,發展為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節日文化。例如冬至節,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 吃羊肉等習俗。至今,我國台灣地區依舊儲存著冬至時節用九層糕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 根 最後,二十四節氣申請世...

二十四節氣的詳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詳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 陰陽合曆 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乙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 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形成的呀,二十四節氣具體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曆的範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乙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24節氣的由來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

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二十四節氣是怎麼排序的?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 10月8日 9日 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 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 白露 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如果說 白露 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 寒露...

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詩,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古詩

詩歌在校學生課本中就有點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希望能幫到你,謝謝。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更變,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是621,下半年是823。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古詩 1 漢宮春 立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