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半是什麼節日,都有什麼習俗

時間 2022-02-04 13:42:02

1樓:秒懂百科

月半: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

2樓:仵蘭登橋

七月半也就是俗稱的「鬼節」,各地風俗不一。我老家通常在提前3、4天,或者七月初一就立牌位請祖宗,並貢著,到七月半這天就送祖宗。其他地方有些會在七月半晚上潑水飯,燒紙錢。

3樓:

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此詞條將詳細介紹中外各個鬼節的起源文化等內容。

農曆的七月半是「鬼節」,都有什麼習俗和來歷呢?

4樓:薄荷紅茶

「七月半」不叫鬼節,叫做中元節,**於古代祭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北方七月十五,華南地區七月十四。

七月半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習俗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民間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舉行。

如清乾隆《普寧縣志》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舊時,中元節不僅具有信仰維度上的重要意義,在世俗層面,也是乙個群眾參與度很高、具有鮮明娛樂功能的節日。

5樓:herehome之歌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而七月半鬼節即是七月十四或十五祭祀鬼的節日。在《易經》中,「七」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

「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

「七」也是人的生命週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週期數。

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6樓:觀科技

鬼節源於道教,為什麼鬼節在七月半,這就涉及到易理了。

我們漢民族和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在民族節日上和玄學關係很大!玄學在中國古代不僅僅說的是算命看風水,也不僅是抓鬼算命,是一門會影響國家政策的學問!會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明玄之人能於華夏文化中可以看到玄學知識。

為何鬼節在七月了(這裡說的月份都是農曆月)要了解一年十二個月之中的五行之運,五行之氣在一年中會盡力生、盛、亡三個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五行之氣的這三個過程早就了一年四季。這也是看八字時月柱之五行的依據之一。

7樓:晨習夜讀

中元節:七月半為何被稱為鬼節?中元節從何而來?又有什麼習俗?

8樓:呵呵呵笑口常開

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習俗各地不同

農曆的七月半是「鬼節」,都有什麼習俗和來歷呢?拜託了各位 謝謝

9樓:賺得情人空喜歡

農曆的七月半是「鬼節」,其實應該叫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在《易經》中,「七」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設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一定意義上,七月半祭祖節歸屬民間世俗,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10樓:

1.來歷:鬼節又稱中元節,中國古代認為這一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鬼門大開,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團圓」。最早記載是先民在這一天祭祖。

2.禁忌:孕婦不要晚上出門、不要太晚回家、不要去偏僻的地方、不可說不該說的話等等。

3.風俗:焚紙、祭祖、上燈等等。

4.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便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陰曆七月半的鬼節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河北省〕

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

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

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公尺、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台下擲包子、水果。

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乙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省〕

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

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

「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廣東省〕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

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

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廣西省〕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雲南省〕

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乙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陽人於農曆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曆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12樓:匿名使用者

晚上不能出門~特別是12點.不能照鏡子.不可打傘(在房間裡乙個人)...

為什麼農曆七月七稱為鬼節,為什麼農曆七月半稱為鬼節?

七月七並不是鬼節,而是七月半 即農曆七月十五 才是鬼節,也叫中元節。中元節其實是個道教的節日,演變到今天已成了新加坡社會乙個重要的民間習俗 中元會。在中元節裡,參與的民眾入夜焚燒冥紙香燭,紀念逝去的親人,也招待四方 好兄弟 即七月間從地府釋放出來的無助鬼魂。在新加坡,中元會的慶祝方式以前是演酬神戲,...

七月半一般燒紙是什麼時候,七月半什麼時候燒紙最合適

中元節 七月半 是農曆七月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四。所以從農曆七月十一至七月十四這幾天燒紙最佳。古代是在5 7點,即卯時。現在是天黑就可以燒,一般是在黃昏後的夜晚。七月半燒紙需要根據自己情況。古代是在5 7點,即卯時。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麼早,也不會太晚去燒紙但是,多數在下午三點前就完成了燒紙活動。...

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要做什麼

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夕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節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古代民間把正月正 三...

農曆的七月半是「鬼節」,都有什麼習俗和來歷呢?拜託了各位謝

農曆的七月半是 鬼節 其實應該叫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 七月十四 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在 易經 中,七 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 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 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民間選擇在...

七月半到底是哪天啊,七月半到底是什麼節啊?是指哪天啊?

七月半是中元節,北方七月十五,華南地區七月十四。在 易經 中,七 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 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 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 二七 祭祖與 七 這復生數有關。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