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有哪些民俗活動

時間 2022-01-08 13:29:18

1樓:百里春其碧

也稱重七。

[牛郎織女(刻紙)一]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雙七、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女兒節」、日皆為七,故稱: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故稱。

女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儀式虔誠而隆重,一年才能一相遇。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織女要梳妝打扮,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亦稱女兒節,故稱。

星期,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少女節,故七夕又稱「蘭夜」、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此日月: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

小兒節,陳列花果、女紅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牛郎織女(刻紙)一]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夕節。

4樓:寶藍夕月

七夕呀,是女孩子們對著月亮乞巧的日子,像月亮許願希望自己的手越來越巧,

一說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堪稱中國的情人節

5樓:歷史維度

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風俗節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和民俗活動

6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二、七夕節的習俗主要如下:

1、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穿針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傳說:

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在民間,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

2、觀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像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3、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公尺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有蠟製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4、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5、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為求自保,裝病在家。魏武帝派親信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在家中曬書。

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收押。司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

「我曬書。」

6、賀牛生日

古時兒童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7、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

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7樓: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乙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型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8樓: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雙七、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女兒節」、日皆為七,故稱: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故稱。

女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儀式虔誠而隆重,一年才能一相遇。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織女要梳妝打扮,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9樓:冀東農村小月

農曆七月初七,在農村七夕有很多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哪些習俗,農曆七月初七,在農村七夕有很多習俗,看看你知道幾個

10樓:一塵傳統文化

民俗故事:七月初七拜魁星

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有哪些名俗活動?

11樓:遊love超

、起源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

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二.民俗特色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民間習俗。七夕的重頭戲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為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

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乞巧的習俗大約早在漢代就已形成,只不過是後來才和牛郎、織女的故事相結合。另外,七月正值各色植物活潑朝氣的盛夏,一些七夕節風俗還與夏季特有的季節特色緊密相連。

1、針線

女孩子們乞巧用的器物都極為精細。乞巧用的針就有很多種,雙眼、五孔、七孔、九孔,精細異常。七夕晚上,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

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曝曬,過一段時間後,空間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這時把針丟在水裡,有了薄膜的支撐,針就會漂浮在水面上。水中便清晰可見各異的針影來。

如果針影是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2、鮮花

除了針線,女子們還在鮮花上做文章。有些婦女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有水的銅盆裡,放在露天的庭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嬌嫩白淨。還有些婦女搗鳳仙花,取汁,染在無名指和小指甲上,稱"紅指甲"。

3、唱歌

唱《乞巧歌》也是過七夕節重要的一項活動。歌是這樣唱的:"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

4、祭織女

除此之外,七夕當天還得在月下設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織女乞巧。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裡有嬉子(一種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表示該女子已得巧。講究一點的,如唐朝宮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開啟來看。

如果網結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5、竊聽哭聲

七夕情人節還有竊聽哭聲之說。據說聽哭聲的人必須要是個童女,在夜來人靜之時,悄悄的走進古井旁邊,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靜聽,隱隱之中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談或是哭泣的聲音,此女必能得巧。

6、許願

雖然說七夕節上少女是絕對的主角,但已婚的人和年老的人也都各懷所願,等著在七夕節這天許下美好的願望,於是七夕儼然成了乙個許願的日子。據說七夕當夜拜牛郎、織女時,馬上下拜,說出自己的願望,不管是乞富、乞壽、乞子,莫不靈驗。但是所乞求的願望一次只能有一種,而且要連乞三年才會靈驗。

7、預告收成

據說七夕的天河,還可預告當年的收成,天河明顯,收成就好,糧價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糧價就高。還有一些地區在七夕做"青苗會",也是一種許願的活動。

8、玩偶

北宋時期,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幾天,市面上還會推出各式應節的特殊產品。例如以蠟鑄成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做成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稱之為"水上浮"。有人還用蠟製成嬰兒玩偶,婦女買回家後將玩偶浮在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還有人在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在磁碗裡,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開之際,有人便動腦筋,折下未開的荷花,做成假的雙頭蓮,造型可愛,頗受時人歡迎。

9、曬書、曬衣

夏季特有的炎熱陽光,又促成了另一項七夕的習俗--曬書、曬衣。歷史上關於文人曬書、曬衣的習俗有過幾則有趣的小故事。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

考慮到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司馬懿決定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不大放心,就派了乙個親信暗中探查真相。當時正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按照風俗,正在家中曬書。

親信回去後稟報魏武帝說司馬懿並沒瘋,而且還在家中曬書。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刻收押。司馬懿只好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外,漢代還有曬衣的風俗。魏晉時,這一風俗也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三.傳承價值

七夕節對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織女是中國民間文學的重要題材,它與民俗生活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間活動,是文學、民俗學、遊藝諸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城市一般不過七夕節,在農村還保留著相關節俗,一些傳說也還在流行,但乞巧活動已經淡化,所以七夕節的文化內涵正在逐步弱化,需要加以挖掘和保護。

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要做什麼

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夕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節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古代民間把正月正 三...

《七月七日晴》講得是什麼故事,《七月七日晴》講得是乙個什麼故事?

沈天晴和沈瀚宇是對兄妹。結果其實妹妹一直很喜歡哥哥,但是是很單純的妹妹對哥哥的喜歡,哥哥也很喜歡妹妹,也很單純,這是小時候哈。後來有一天,他們兩個半夜聽到了父母的對話,知道妹妹不是親生的,喜歡就變得不單純咯。後來繼續發展啦。有次妹妹學校出去遊玩,一星期才回來,本來說好回來跟哥哥表白的,結果回來的時候...

傳統7月7日怎麼過節,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有哪些民俗活動

有一項是送情人一把梳子,在 臺的乙個欄目上看的。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乙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

農曆七月半是什麼節日,都有什麼習俗

月半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也就是俗稱的 鬼節 各地風俗不一。我老家通常在提前3 4天,或者七月初一就立牌位請祖宗,並貢著,到七月半這天就送祖宗。其他地方有些會在七月半晚上潑水飯,燒紙錢。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西...

7月18日是什麼節日,七月十八號是什麼節日

吃屎節,日本專家指明,屎內富含人體所需各種微量元素,呼籲大家多多吃屎,所以把7.18定為吃屎節 世界海洋日,不過在小興安嶺7月18日也是當地的森林節。王母娘娘聖誕 世界海洋日 七月十八號是什麼節日 是二十四節氣初伏,沒有節假日。望採納,曼德拉國際日 聯合國大會主席發言人讓 維克多 恩科洛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