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民族的服飾急,關於中國民族的服飾資料???急

時間 2022-01-03 12:19:40

1樓:匿名使用者

銀飾是苗族服飾的特點,這是垂掛腰間的銀飾,手工精緻。

背上藝術:

少數民族的背上藝術大量採用的繡花、亮布、補花等

頭飾:民族服飾非常講究頭飾,可看性強,裝飾性更強。蒙古族的毛絨絨頭飾,綴以串珠、瑪瑙、蜜蠟、綠松石等

注意這些細節就可以了~

瑤族:男子上衣有對襟及斜襟兩種,一般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並束腰帶。婦女

一般喜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挑花長褲,短裙或百褶裙

苗族:男子一般穿對襟或大襟短衣。婦女服裝分便裝和盛裝兩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銀飾

侗族:婦女喜歡佩戴銀飾,以多為美,以貴為重之風俗

仫佬族:崇尚深青色,男子多穿對襟衣,男女均以長帕包頭。女腳穿鉤尖鞋

毛南族:**最大特點是鑲有三道黑色花邊的左開襟上衣和褲子。**稱為五扣衣,也同**一樣開右襟,但不鑲花邊

京族:婦女喜歡戴耳環,頭髮從中間分開,兩邊留有「落水」

看這些夠不?

2樓:手機使用者

民族服飾指乙個民族的傳統服飾,不同民族基於生存環境、習俗文化等的差異,其服飾的發展變化也不盡相同。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的名稱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確切的叫法的,有的也是別人這麼叫的。回族的叫穆斯林服飾。苗族姑娘穿的裙子叫百褶裙,帶銀飾。

傣族有筒裙,那個包包好像叫筒帕。傈僳族女人頭上帶的叫俄勒。藏族的哈達。

壯族男的穿反膊衫,牛頭褲,女的不知道!朝鮮族有則高利和契瑪。白族有個百節鞋。

滿族的服裝統稱旗裝,女人帶的頭飾叫旗頭,也叫答拉赤~鞋子叫旗鞋。男的帽子叫瓜皮帽。。。維吾爾族男的穿袷袢,帶花帽。

奇依曼,巴旦姆好像有這兩種叫法的 !!其他不知道了!!!百科全書找也找不到全部叫法吧!!

整那玩意幹嘛!!~!

中國民族服飾的特點

4樓:莫念v勿忘

1、阿昌族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

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2、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繡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繡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繡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3、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4、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繡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5、傣族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巨集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繡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5樓:河傳楊穎

1、漢服

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漢族人裝飾還有乙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2、蒙古族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

3、藏族

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係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4、滿族

滿族男子穿的旗裝,其樣式和結構都比較簡單,原為滿族騎射時穿用的圓領(無領後習慣加一假領)、大襟、窄袖、四面開禊、左衽、帶扣絆、束帶,適於騎馬射獵。

滿族婦女穿的旗裝,樣式美觀大方,講究裝飾,領口、袖頭、衣襟都繡有不同顏色的花邊,有的多至十幾道,穿起來勻稱苗條,婀娜多姿。

5、苗族

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

6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服裝領域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民族服飾。中華民族服飾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形成了富有中國氣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飾文化體系。它不僅體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審美主體內心熾熱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中國特定社會文化結構下的特定民族生活習俗和民族審美理念,以純真、質樸、平淡的符號化視覺語彙及獨到的視覺審美視點,高度藝術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飾文化的本質特徵,從而體現出我國民族服飾語言從審美意象到具體化藝術符號情和意的整合構築與傳達

民族服飾與整個民間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結構、民族審美、民族風格、生活習俗甚至民族的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絡,民族服飾的這些品格,均可通過一定的服飾造型設計及服飾圖案設計呈現出來,通過特定的民族服飾形體語言和形式特徵,使人們體味出它的舒適、美觀和其中所隱喻的民族傳統文化意蘊和民族審美習慣,領略它的裝飾美以及樸素純真的藝術品格。

而在中國民族服裝設計中最具有特色的又是圖案。圖案是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服飾乃至整個民間美術體系中都起著傳情達意的作用,它不是簡單地模擬物件形體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飾整體造型藝術一樣,以捨形取意的方式,視物件為傳達審美情感和文化的視覺資訊符號,傳達一定的社會文化資訊和人的審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資訊、崇拜偶像均不相同,這些信仰和圖騰文化在民族服飾文化體系中突出地表現出來。

民族服飾的圖案造型設計,均與民族心態、民族習俗緊密相連,重在表達一種審美思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心態崇尚吉祥、喜慶、圓滿、幸福和穩定,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飾圖案上,則表現為追求飽滿、豐厚、完整、樂觀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願,通過圖案造型,向人們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層底蘊和生命情感。民族服飾的圖案中色彩經營,完全脫離了事物原始影象的固有特徵,自然界中的紅花綠葉,在民族服飾圖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轉變成為純粹的色彩情感資訊符號,一切為表現審美情感服務。

色彩是民族服飾視覺情感語義傳達的另乙個重要元素。民族服飾色彩語義的傳達依附於展示**,通過視覺被人們認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於人的視覺產生的心理反應和視覺效果也不盡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熱、輕重、強弱、剛柔等色彩情調,既可表達安全感、飄逸感、擴張感、沉穩感、興奮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應,也可表達純潔、神聖、熱情、吉祥、喜氣、神秘、高貴、優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飾色彩多運用鮮豔亮麗的飽和色,以色塊的並置使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視覺美感,明亮、鮮豔、熱烈、奔放,顯示出鮮明的色彩對比效果

儘管民族服飾在中國服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被人類歷史所禁錮,被人們的觀念所束縛,被生產工藝所限制,被文化、環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約,存在著歷史的侷限性及表現形式的不完整性。

7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漢服的界定標準可以用以下文字進行表述

:「上溯炎黃,下至宋明,漢(先秦時期則為華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形成的一種明顯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集合。」

如此界定漢服—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主要基於以下三點性質的考慮:

第一:漢服的民族性,即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而中國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裝不能稱為漢服。民族是個整體的概念,所以乙個漢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裝,也不能稱其為漢族的傳統服飾。

第二:漢服發展的傳統性,而傳統又必須分為兩方面,即傳承性與統一性。漢服的傳承性表現在:

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期,並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第三:漢服發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強制下,漢人自覺自願的情況下,通常不易被人們明顯覺察到的自然的發展,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發展的常規規律。而漢服發展的自然性,更是乙個民族傳統服裝的傳承性的基礎,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發展軌跡之下的正當發展演變的方向。

其方向,可以通過一般的規律,向前追溯其源頭,也可以向後**其發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國古代,除了清裝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漢人所穿的服裝,不論樣式、地域、融合、分化、發展,都可稱為漢服,而現代古戲裝,除清戲裝以外,雖然與古代有所區別,但也是依照傳統風格合理改制而來,所以也可以稱為漢服。而漢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將其與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滿裝、洋裝、現代裝)區分開的,現在這種漢服,又多被稱為「古裝(除清裝外)」。

清朝的服飾,向前追溯,**於滿族的服飾,向後觀察,也非漢服傳統。所以雖然是漢人所穿,但不符合漢族傳統服飾的「傳統性」要素,所以不能劃入漢服範疇;而今天漢人所穿的服裝,其源流主要是來自西方,「唐裝」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來自滿族的傳統服裝,所以不能稱為:漢族的「傳統服裝」。

即要分清,乙個漢族人所穿的服裝和漢民族整體的傳統服裝之間的區別。

漢服的**

由於我們是乙個慎終追遠的民族,所以儘管商周確實存在過較為接近對襟的式樣,但整體上我們一直保留了祖先最初的選擇……這是交領右衽的由來。至於長袖和寬袖,可能是在財富積累後上層產生的習俗,但由於當年孔子重視大袖(縫掖之衣)所以成為了士人裝飾的必備元素和突出特徵(當然,也反應了我們的生活觀念)。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的生活日趨穩定,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原始社會的解體,人類社會發展程序出現了乙個質的變化,從無階級社會過渡到了階級社會。從此,衣冠服飾便成了統治階級"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

黃帝時代冕冠的出現標誌著等級的差別.開始有了區別貴*的黼黻,尊卑貴*,各有分別,服飾制度逐漸形成。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這樣乙個古老的國

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主體民族漢族更是創造了無數燦爛文明。衣冠服飾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集中體現了漢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漢服的概念

漢服即漢族服飾的簡稱: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並且明顯區別於我國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乙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質的不同。

漢族服飾博大精深。因為其歷史悠久,應用地域廣泛,並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發展演變,使得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而作為乙個大的服飾體系,不能僅以表象和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而應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準。

關於中國最主要的民族民間服飾

鞏流惠 阿昌族阿昌族的服飾簡潔 樸素 美觀。男子多穿藍色 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 下穿黑色褲子,褲腳 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 總要留出約40厘公尺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乙個 筒帕 挎 包 和一把阿昌刀,...

中國民族之外還有哪些沒有被認可的民族

以下都是中國境內未被識別的民族 可以參看以下的 中間還有很多,想看就把 的數字,如1129616,1129617,等數字加1或減1在查詢.好象有20多個 你也可以進去以後的超級連線進行訪問,這幾個 是介紹 未識別民族 最好的視窗了.不看你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一 西家 人 劃在苗族的乙個民族 二 革家 ...

中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那個民族,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那個民族?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漢族。漢族是我國的主要民族,由夏人 商人 周人 秦人等中原地區居民和四周的兄弟民族長期共同生活,不斷互相融合,形成於漢朝初期,因而得名。絕大多數居住在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華北 東北 華南。無論是在政治 軍事 哲學 文學 史學 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

關於我國民風民俗的例子,關於中國民風民俗的作文

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 過年 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 元日 元旦 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傳說在西周的時期,出現了一年一度歡慶農業豐收活動,在新舊歲時交替間,平民百姓都要在家中生火燒暖房...

2019年中國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的原因

政治上全中國都在亂,各地的軍閥混戰。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 包括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各地割據勢力都在盡可能的發展工業,為工業生產提供可能的生存空間。這是民族工業能夠得到發展的第一條件。第二條件是 原有的農耕經濟早已不適應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它無力與現代化工業競爭,在名族工業發展的領域裡,農耕經濟全面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