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古詩詞浣溪沙,浣溪沙 古詩

時間 2022-01-02 02:15:49

1樓:趙柏琦是我

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①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②。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③。

① 元豐五年(1082)三月謫居黃州期間作。《東坡志林》卷一載:「(餘)因往(沙湖)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

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蘄水,今湖北浠水縣,在黃州東。蘭溪,出箬

竹山,溪兩側多生蘭草,故名。

② 蕭蕭,同瀟瀟,雨聲。子規,杜鵑的別名。

③ 休將,不要。白髮,指老年。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

「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淒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

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緻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於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髮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並不濃。

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可以說,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後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2樓:渾芷琪

浣溪沙】宋:張孝祥

玉節珠幢出翰林。詩書謀帥眷方深。威聲虎嘯復龍吟。 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3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

浣溪沙玉節珠幢出翰林。

詩書謀帥眷方深。

威聲虎嘯復龍吟。

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解釋在去年的舊亭台上寫了一曲新詞,到了一杯酒,我坐在那看著夕陽西下,突然想到夕陽西下有多少時間已過去,已回不來?看著那花在風中搖擺而落在地上,感覺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過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讓我們更加珍惜時間,因為我們知道留不住最美的時光。燕子飛回來了,可到底是不是去年的燕子呢?

誰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好像。這讓我更加懂得珍惜時光。我站在花園裡飄著落花香味的小路上,乙個人還不時地走來走去。

我知道花落還有花開的時候,可我們的生命卻不會從生。

4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是詞牌呀,有很多首的。

比較有名的有蘇軾的「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還有也是晏殊的「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浣溪沙 古詩

5樓:1天_堂

1、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2、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採桑姑。

3、辛棄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賣瓜聲過竹邊村。

4、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古詩《浣溪沙》全文?

6樓:金牛座的性格

《浣溪沙》是宋代詞人晏殊

原文如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白話譯文:

填曲新詞品嚐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台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迴轉?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

7樓:浮淑蘭空畫

原文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諡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閒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

《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1]「去年」句:語本唐人鄧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

[2]香徑:花園裡的小路。

譯文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詞牌由來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唐、五代人詞中,見於敦煌曲子詞者,均為雜言;見於《花間》、《尊前》兩集,多為齊言,亦有雜言。至北宋,雜言稱為《攤破浣溪沙》(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齊言仍稱為《浣溪沙》(或《減字浣溪沙》)。

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

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

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詞牌格式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名家作品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是晏殊的名篇之一,全詩通過黃昏時分對酒聽歌,感嘆花開花落,燕子重歸舊巢的流露出對光陰流逝的傷感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全詩在感情的交織中前進歸結婉轉深沉,情致動人,並賦予了人生哲理性的思考。

9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①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②。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③。

① 元豐五年(1082)三月謫居黃州期間作。《東坡志林》卷一載:「(餘)因往(沙湖)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

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蘄水,今湖北浠水縣,在黃州東。蘭溪,出箬

竹山,溪兩側多生蘭草,故名。

② 蕭蕭,同瀟瀟,雨聲。子規,杜鵑的別名。

③ 休將,不要。白髮,指老年。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

「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淒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

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緻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於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髮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並不濃。

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可以說,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後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浣溪沙

蘇 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古詩浣溪沙賞析,浣溪沙 古詩

吳處厚 青箱雜記 卷五記載 晏元獻公雖起田裡,而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嘗覽李慶孫 富貴曲 雲 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 公曰 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若 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 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 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 窮...

浣溪沙古詩拼音,《浣溪沙》拼音版

浣溪紗 李煜詞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待月池台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閒窗春己深,重簾未捲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山催薄暮...

查詢古詩詞,表示尋找的古詩詞

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 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表示尋找的古詩詞 仙境胡秉言 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蝶自來。曲徑閒幽寧靜雅,身居愉悅賽仙哉。查詢...

秦觀的浣溪沙怎樣讀,《浣溪沙》這首古詩怎麼讀?

浣溪沙秦 觀 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菸流水畫屏幽。賞析 此詞描寫了一幅晚春拂曉清寒景象。上片以總攝方式寫 曉陰窮秋 的景象。漠漠 形容清晨時煙霧絲雨 柳絮飛花交織成的淡淡迷濛的畫面。曉陰無賴 乃樓中人發出的怨惱 真是無奈呀!清晨陰冷竟像深秋,暗示出時節正當寒食清明之際。淡菸 寫樓中人在曉...

浣溪沙的意思是啥呀,古詩「浣溪沙」的意思是什麼?

浣溪沙 只是詞牌名 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 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間小路清沙淨無泥,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