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河的所有,關於黃河的所有資料

時間 2022-01-17 19:45:25

1樓:

黃河,古稱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公尺,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公尺;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公尺;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公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裡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公尺,南北寬1100千公尺,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公尺。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公尺/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公尺,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公釐,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公尺,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公尺。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公尺(1977年)。

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公尺。

黃河典故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與黃河有關的掌故是很多的,都與黃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關。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這一成語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砥柱山其實是一巨石,位於黃河三門峽段的急流中,是乙個石島,人稱"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黃河水到峽谷中被兩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衝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渦,分成兩股流開,離開三門峽谷,場景驚心動魄。過去黃河水運發達,曾為航船要道。但在三門峽段,常有觸礁者。

以至水底的山有"公尺堆"、"谷堆"之稱。後船每行至此,船伕們便下船用縴繩拉過。傳說中的砥柱石,是用來鎮定河水波瀾的,在船伕們的眼中,砥柱石卻是一座航標。

石上原刻有"照我來"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駛來。船隻要朝它駛來,眼看要撞上時,砥柱前面的波濤回過水來,正好將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說到黃河的航運,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秦粟輸晉,泛舟之役"的記載。西漢及唐朝均建都長安,利用黃河及渭水水道,溝通運河、江淮,使長安運輸便利,成為國際大都市。

但黃河上中游河段險灘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於航行。自清末以來,公路、鐵路興起,航道久不整冶,黃河水運遂告衰敗。

歷史上曾有"黃河清,聖人出"的說法。但黃河的水能變清嗎?黃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經黃土高原後,各支流帶入大量泥沙。

這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對環境破壞的結果,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在每年入黃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雖經長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減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億噸,黃河仍然清不了。出聖人是很難的嘍。

出了聖人,首先把黃河治好,這句話就改做了"聖人出,黃河清"了。

鯉魚跳龍門

"鯉魚跳龍門"。龍門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北距壺口瀑布65公里。龍門之南就是開闊的關中平原了。

黃河水從狹窄的龍門口進入寬闊的河床中,河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龍門之形成,因其東龍門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攏,成為乙個只100多公尺寬的狹窄口門,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水位公升高,而出了狹谷後河谷變寬,水位驟降,落差很大,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就是指跳躍此處。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爭跳這個成龍的門關。能跳過者,立時成龍。

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傳說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博,奮鬥不息。古人認為此龍門峽為大禹所開,故又稱之為"禹門口"。

黃河的彎多,素有"九曲黃河"的說法。黃河在黃土高原轉了許多的大彎之後,呼嘯奔騰遠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遊民歌還在我們耳旁迴盪: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說明黃河的彎曲多。黃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彎曲,幹流的主要大彎有6個,小彎更多了,大多在黃土高原。大彎中,180度的大彎有3個,90度的大彎有2個,45度大彎有1個。

而黃河總的走勢就構成乙個"幾"字型的大彎,總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東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僅為2068公里,但實際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線距離的2.64倍。

黃河有乙個馬蹄形的大彎叫"河套"。俗語雲:"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這裡說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區。本來自西而東的黃河由甘肅到了寧夏的中衛,沿賀蘭山轉而向北,至內蒙古的臨河受陰山阻擋又折而向東,到托克托縣突然掉頭,沿呂梁山南下,繞了乙個大彎,這個特有的大彎曲,好比套在寧蒙平原上的乙個大布套,所以人們稱這裡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賀蘭山、大青山,東到呼和浩特、和林格爾,南達鄂爾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縱貫寧夏、內蒙。

寧夏部分稱西套,也叫寧夏平原或銀川平原;內蒙部分稱東套,並又分為前套和後套,統稱為河套平原。黃河流經這裡,地處平原,河面開闊,水流平緩,人們興修了許多引黃水利工程,形成黃河灌區,使得糧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黃河的泥沙。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於世。我國古人常以"黃水一石,含泥六斗"、"黃河鬥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

黃河的平均含沙量為35公斤每立方公尺。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淨,真的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說的是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逝入海。今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

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比降不大、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公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亦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至下游後,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於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公升高,使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公尺,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公尺之多。

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由於河道高出地面,一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三門峽"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名稱的由來。三門峽是黃河進入大平原以前最後一段峽谷是最險要的一座山峽。這裡地勢險峻,水流湍急,兩岸石壁陡峭,河中兩座石島把急流分為三股。

人們把這三股水路分別叫做"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名稱由此而來,鬼門、神門中水勢險惡,彷彿只有鬼神才能通過;而人門則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帶把山西、河南兩省連線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歷史上,黃河多次決泛,縱橫亂流,河道大幅度擺動,導致黃淮之間大面積地區經常蒙受慘痛災難,歷代統治者都把治河做為大事。新中國成立後,**十分重視冶黃工作。

1952年***第一次出京視察,就選擇了黃河,並把公元1855年蘭考東壩頭銅瓦廂決口處作為視察的重點。他從濟南礫口到徐州黃河故道,蘭考到開封北郊柳園口,從邙山腳下到黃河北岸的人民勝利渠,在這次視察中,***提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

渭水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

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

"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麼,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當我們來到二河匯合的地方,看到的卻是渭水濁於涇水。許多專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為"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

"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

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陝西入黃,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於渭水的。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

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公尺;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公尺。

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於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乙個重要問題。由於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公尺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

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於涇水了。並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後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這一成語的緣故,每年來涇渭會合處看"涇渭分明"的人不少。

現在,當地人已經準備開發這一旅遊資源,利用遊艇,載送遊人到"涇渭分明"去看。

--------------典故與名篇-------------

紫氣東來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東方紫氣繚繞,雲蒸霞蔚,登上關前土崗眺望,見一位老者(老子)騎青牛自東而來。便力挽老子在此寫下了舉世聞名的《道德經》。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盛事,將尹喜登高遠矚的土崗起名為"望氣臺",並在土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樓",取"紫氣東來"之意。

假虞滅虢、唇亡齒寒 西元前655年,晉獻公欲借虞國之道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諫道,虞虢之間的關係就好象嘴唇和牙齒一樣,互為表裡,嘴唇剝去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滅亡了,虞國將跟著滅亡。

虞公不聽宮之奇之言,答應晉國借道。結果,晉滅虢後回師,又滅了虞國。

雞鳴狗盜 戰國齊公子孟嘗君,以養士稱,廣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後,拜為相。後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

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求助於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

孟嘗君座客有能為狗盜者,夜入秦宮,學為狗偷,得狐白裘獻幸姬。於是幸姬為言昭王,孟嘗君得釋。孟嘗君飛車東逃,欲出函谷關。

昭王悔,著人馳傳以追。當時關法:雞鳴而出客。

孟嘗君夜半至關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為雞鳴者,遂學雞鳴,孟嘗君遂出關。

周召分陝 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輔政。當時,天下很不穩定,周、召二人決定分陝而治(分陝的具體位置,《水經注》說以陝城或陝陌為界,《括地志》則說以陝原為界)。這樣,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於防備殷商遺民的反叛,穩定東方新發展的地方;召公的責任則是進一步開發黃河中游地區的農業生產,建立鞏固的後方,為周王朝進一步開拓疆土解除後顧之憂。

古籍所稱"陝西",均指今陝縣以西。元明之後,陝西省之得名,亦源於此。

召公遺愛 周公、召公分陝而治,陝縣以西由召公治理。相傳他下鄉視察時,就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地方官吏要群眾騰出房屋讓他休息,燒茶備飯招待他,他馬上制止了,說:

"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還在棠梨樹下受理民事,聽訟決獄,他秉公而斷,使民無冤抑,把他分管的這一塊地面治理得有條有理,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召公死後,人們思念他的政績,懷念棠梨樹,寫成甘棠的詩篇。

濃蔭鬱蔥的甘棠樹下,留下了召公一顆體恤民情,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遺愛"的千古美談。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於受房官一案的牽連,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由洛陽行至華州。此時,正值安史之亂,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陝縣觀音堂鎮甘壕村)時,發現這裡徵兵之殘苦較之新安所見更甚,不是白天來抓兵,而是夜間來捕捉。他親眼目睹一老翁翻牆外逃,老婦苦苦哀求並說全家的不幸:

"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唯有乳下孫------。"這使人聞之落淚的話語,更加激發杜甫憂念時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於是揮筆寫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澠池會盟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謙頗為趙將伐齊有功拜為上卿。時藺相如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詐以十五城換和氏璧。趙王從繆賢薦,遣藺相如出使秦國。

相如不辱使命,既挫敗了秦王陰謀,又完璧歸趙。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拔石城。

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趙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勿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裡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秦瑟"。

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秦盆缶,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悅,為一擊缶。

相如顧召趙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參考資料:夢尋黃河

有關於黃河的文章,關於黃河的文章

黃河頌 啊,朋友!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這裡,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讚歌。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

關於梅花的所有,關於梅花的所有資料

梅按種型分為3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 杏梅種系 李梅種系。按枝姿又可分為5大類 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 宮粉等9種 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型 龍遊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遊,僅1類 龍遊梅類 1型 玉蝶龍遊型 杏梅。乃梅與杏 山杏 ...

有關黃河的古詩,關於黃河的古詩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二首 唐 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詠史詩 黃河 唐 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沿流欲...

有關黃河的歌詞,關於黃河的歌詞

關於黃河的詩詞歌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 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 涼州詞 8 關於黃河的成語 河清海晏 河清難候 河山帶礪9 關於黃河的俗語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唐 李白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

有關黃河的資料,有關於黃河的資料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