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租庸調制 以什麼為徵收標準

時間 2023-07-01 16:25:02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一點,按每戶中的丁數徵收,而不是按家庭人口徵收。

2樓:匿名使用者

租庸調制,隋朝、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粟二石」(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田產四十分之一)者謂之租,「歲役二旬」(為國家服力役二十天)者謂之庸,「徵鄉土所產者」(服徭役期限內,如果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納絹或者布來代役)謂之調。本質上承襲了北魏的「租調」稅收制度。「租庸調」規定以「人丁」為本,不論土地、財產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納同等數量的絹、粟,庸調由縣尉負責徵收,八月開始收斂,九月運往京城或指定地點。

租即田租,則在收割後於十一月開始運送。租庸調制中以納絹來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實施下,使農民在有土地耕種的同時保證了農耕的時間,推動了唐朝農業的發展。

人丁還是主要的。

唐朝時期的租庸調制的作用是什麼?

3樓:奇文笑談

租庸調制是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即所謂「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量的穀物,叫做「租」;繳納定量的絹或布,叫做「調」;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叫做「庸」。

首先我們從租用調製的內容當中可以分析出來,租用調製是按人頭收稅的。男女不一。我們就要明白,如果要按人頭收稅,必然會出現不合理的現象——有錢人和沒錢人所徵收的賦稅一樣。

當然在唐代所謂的有錢人實際上指的是地多地少。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前提必然是每個農民的土地差不多,孔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那唐朝有沒有這個條件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也就是租庸調制的前提,實行均田制。

可是問題又來了,均田制的田從**來呢?

隋末唐初,社會混亂各路諸侯征伐不斷,南邊有王世充,李密,西北有薛仁杲,李淵,河西四郡還有李軌把守,北邊有劉武周,竇建德,高開道等,征伐不斷。土地荒蕪,流血飄櫓。以至於人口大量減少,大量的無主荒地出現,唐初社會一安定,便可以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

前面已經說了,租用調製要每個人都平均均田制要有田,但如果土地不均,兼併嚴重的話,自然租用調製就不管用了,這也就是後面兩稅法按財產徵稅的原因,當然這是後話了。

還有乙個背景便是,均田制有歷史淵源,從北魏就開始實行,當然這和從那時起便戰亂不斷有關,社會不安定,土地自然多。有歷史的話,民眾是比較好接受的,也十分有利於穩固民心,爭取民心,鞏固政權。

還有就是均田制實際上是一定程度上的均田制,為什麼這麼說呢,均田制並沒有觸動貴族利益,只分派了無主的荒地而已。可以看作是乙個妥協。

4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這樣給農民也減輕了很多的負擔,農民服役的時間也變短了,可以交一些東西來代替服役,租庸調制運作的非常不錯,而且人們的生活也是非常安定的,國家的收入也是比較穩定的,對國家和人民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5樓:乙個

主要的作用也是為了維護人們的生活,讓國家的收入變得更加的穩定,而且也是改變之前的政策,在年齡上面沒有那麼多的限制,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證生活,也是一種治理的方法。

6樓:史蒂芬斯

主要就是為了調節人們的生活,讓國家的收入更穩定一些,而且也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有乙個保障。

7樓:行樂先生

這個是一種的賦稅制度,是通過一些糧食或者一些布匹進行付稅,是為了推行均田制度。

唐朝租庸調制的內容及特點有哪些?對盛世唐朝及後世有哪些影響

8樓:匿名使用者

租庸調制。唐時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為**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

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

租庸調制的內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做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做調;服徭役二十天,閏年加二日,是為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這稱做庸,總體而言,「納絹代役即為庸」,也叫「輸庸代役」。國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調,加役三十天,則租調全免。

唐前期推行的租庸調制,有明顯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民生產時間較***,賦役負擔相對減輕,使許多荒地開墾出來;**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

也得到鞏固。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此制本身的漏洞便湧現,再加上其它客觀因素,租庸調制變得不合時宜,故唐不得不以兩稅制取而代之。

唐朝的租庸調制的作用,唐前期實行租庸調制原因

9樓:愛創文化

1.租庸調制。

作為唐代前期的國家正式賦稅制度,存在著制度缺陷和執行弊端。

2.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租庸調制和均田制。

日益脫節,日漸喪失賦稅徵調的物質基礎。

3.二是租庸調稅額長期固定並僵化不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4.三是戶口不斷脫漏造成納稅丁口數不斷流失,致使租庸調稅基不斷減少。

5.是廣泛存在的逃稅避稅日益瓦解破壞了租庸調制的有效推行。

唐代從租庸調製到兩稅法的演變及其意義

10樓:潮秀曼

簡單地說就是將以人口數納稅改為以資產的多少來納稅。

唐朝前期的賦役制度稱為租庸調,源於北魏到隋朝以均田制為基礎的租、調、力役制度。租庸調制的特點是以丁為徵收單位,不服徭役可以折「庸」代替。這個定製為唐王朝聚斂了鉅額的財富。

後來,隨著土地買賣和兼併的盛行,均田制逐漸遭到破壞,農民受田普遍不足。**又不斷加重賦稅,致使許多農民破產逃亡,**控制的納稅人數越來越少,財政收入減少。這樣,租庸調制行不通了。

780年,唐**根據宰相楊炎的建議,頒行兩稅法。

兩稅法規定每年分別在夏秋兩季徵稅。它的主要內容為:**根據每年的開支確定賦稅總額然後攤派徵收;以779年的墾田數作為攤派稅額的標準;租庸調和其他雜稅全部取消,按土地和財產的多少徵收地稅和戶稅;商人在所在的州縣納稅,稅率為資產的三十分之一。

兩稅法的特點是從按丁徵稅轉為按財產徵稅。它從法律上取消官僚地主的免稅特權,擴大了徵稅面。同時,它將各種賦稅加以合併,體現了賦稅的發展規律,是中國稅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兩稅法一直實施到明朝中期,頒行「一條鞭法」後才廢止。

唐初租庸調制和兩稅法的比較

11樓:鮮花盛開的時候

唐朝租庸調制與兩稅法的異同。

規定丁男(2160歲)、中男(1820歲)受田一頃(百畝)。疾病殘廢者受田40畝。寡婦30畝,如為戶主則為50畝。

所授民田2/10為永業田,子孫可以繼承。三年之內每畝種桑50棵,榆、棗各10棵,不適合上述品種地區,可以其他果木代替。8/10為口分田,身死則歸還國家,授與他人。

在地廣人稀的寬鄉,工商業者也受田,比農民減半;在地少人多的狹鄉,工商業者不受田。唐代均田制有以下幾個特點:授田物件為男丁,婦女不再受田;限制土地買賣的規定放鬆,不僅永業田可以買賣,口分田有時(如遷往寬鄉時)也可以出賣。

另外,奴婢不再受田,只給園宅地(五口一畝,一般人三口一畝)。在均田制的基礎上,頒行租庸調制:每丁每年繳納租粟二石,戶調隨鄉土所產,綾、絹、絁〔shi詩〕各二丈,綿三兩。

如果繳布,則加1/5,即二丈五尺,麻三斤。規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閏年22天。如果不服徭役,可納絹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絹三尺,稱為庸。

如果**額外加役,加役15天免調,加役30天,租調全免。額外加役,不得超過30天。唐代的庸,正式把部分力役稅轉變為實物稅。

12樓:員名酆明智

租庸調制起源隋唐,內容是受田農民除交納租調外,不去服役的可納絹或布代役。保證了農民的勞動時間。

2.兩稅法起源唐,內容是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每年分夏秋兩季徵收。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徵稅標準。

唐朝租庸調制

13樓:漢匠文化

唐朝前期指唐初到安史之亂。

前,這段時間主要賦稅制度是租庸調制。它是以均田制。

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均田制的田地所有權歸國家,而租庸調制是以人丁為本的賦稅制度。此制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併服一定的徭役。

唐初的租庸調制是從北朝和隋代的戶調製演變而來。

內容有:租,每丁每年向國家繳納租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需要為官府無償地服役二十天。

丁男如不願服勞役,均可以納絹或布代替,一天折合絹三尺。調,每年交納棉3兩或麻3斤。在租庸調制中以絹代服役的辦法,對於安定農民的生活和發展農業生產是有利的。

租庸調製重役輕稅。在貞觀十年(636),一匹絹可換粟十餘石。庸的價值比重,遠遠超過租和調的總和。

唐代的租庸調負擔極為不均。受田最多的官僚地主卻完全免除課役,而且在其土地上耕種的部曲、客女及私奴婢皆可免除稅役。

至唐中葉,由於社會生產力。

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兼併日益加劇,國有土地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不斷地轉化為私有土地,**控制的土地日益減少,**已無地受田。大量的自耕農破產逃亡或淪為地主佃戶,均田制逐漸崩潰,租庸調制無法繼續下去了。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實行兩稅法。

時,正式廢除租庸調制。

唐朝是怎麼實施均田制與租庸調法的

你好,據我所知 簡單地說就是將以人口數納稅改為以資產的多少來納稅 唐朝前期的賦役制度稱為租庸調,源於北魏到隋朝以均田制為基礎的租 調 力 役制度。租庸調制的特點是以丁為徵收單位,不服徭役可以折 庸 代替。這個定製為唐王朝聚斂了鉅額的財富。後來,隨著土地買賣和兼併的盛行,均田制逐漸遭到破 壞,農民受田...

唐代詩人李白的古詩(簡單),唐代詩人李白的所有詩

歲月不寒 1 春夜洛城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3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

唐代呂岩的簡介,唐代詩人呂岩的簡介

呂岩簡介 呂岩,也叫做呂洞賓。唐末 五代著名道士 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 關中 逸人 或 關右人 元代以後比較一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阪縣永樂鎮 今屬山西芮城 人,或稱世傳為東平 治在今山東東平 人。據說呂岩本是一儒生,曾經去應試,被...

誰有描寫唐代陶瓷的作文(),誰有描寫唐代陶瓷的作文(300字)

人生就像一件瓷器,而這件瓷器的製造者就是你自己,正因為每件瓷器的製造者不同,所以每件瓷器的樣子 功能都總有些不同,不同的瓷器就代表不同的人生。花瓶這種瓷器的製造者大多是社會的高層 貴族,他們一生下來就注定要成為花瓶的製造者。他們的生活就是酒會 派對 舞會 應酬等,就像花瓶是用來裝飾的,他們的生活是用...

唐代色彩的古詩10句,唐代色彩的古詩10句

山外青山樓外樓 宋.林公升 題臨安邸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 有約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 憶江南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宋蘇軾 贈劉景文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 春日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菊 唐 李商隱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