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中國人不同的習慣,日本人生活習慣跟中國人習慣有哪些區別 日本旅遊注意

時間 2022-08-13 01:22:02

1樓:楊凡陸

2樓:

乙個日本母親,如果家裡有中學生的話,起床後第乙個任務就是做盒飯。在小學裡一般校方提供午飯,但一上中學後,隨著各自的飲食習慣的多樣化,學生一般從家裡帶盒飯上學。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基本上亦如此。

聽到日本中學生要帶盒飯上學,中國人百分之百地肯定會說,啊,那學校裡一定有熱飯服務吧。我回答說,沒有啊,微波爐、蒸籠什麼的都沒有,就這麼吃。這回,中國媽媽就不得了了。

他們嚇得要命,一方面指著肚子說會傷胃的!一方面非常體貼地責怪我,為什麼學校裡不**午飯呢,為什麼家裡人不送熱飯去呢?

吃冷飯、冷菜,對乙個中國人來說好像是不敢相信的事。其實日本人很習慣。這裡是有理由的。

第一,日本菜,不油膩,涼了以後還可以吃。大公尺也是有粘性的日本公尺,所以涼了以後味道也不變。住在北京的日本媽媽到處找涼了也不變味道的大公尺,每次都大傷腦筋。

我就買**最昂貴的一斤2塊3毛的大公尺,加一點糯公尺煮。一放糯公尺,即使涼了也好吃。

日本有一種食物叫「幕之內弁當」,是在乙個分成幾個格的盒子裡精彩細緻地擺放拌菜、烤菜、煮菜、公尺飯等傳統日本懷石菜系的飯菜的盒飯。因為有蓋,盒子可以摞起來。例如在會議之後,大家要趕緊吃飯時,向日本料理店打個**,讓他們趕快送十份幕之內便當來便可。

「幕之內弁當」一般是吃涼的。裡面不放熱的東西。所以希望中國讀者去日本後遇到了「幕之內弁當」也不要生氣,誤以為人家是給您吃冷飯的。

而且,在「幕之內弁當」中,也有價值3000日元(大約200人民幣)的高檔品,所以說日本人沒有絲毫的惡意。

對於飲料的溫度,日本人和中國人還是嗜好不同。最近,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在夏天開始喝冰鎮的東西,而據我觀察,大量飲用冰涼的飲料的,還屬於少數派。我的日中詞典把日語的『冷』字譯成『涼』,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

在中文中,比室溫低的飲料就叫它涼了。冬天如果喝和室溫相同的飲料,中國朋友就會提醒說,喝涼的對身體不好,該加熱喝。在日語裡,室溫不算『冷』(即中文的『涼』),放在冰箱裡的東西才叫『冷』飲。

而且日本人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啤酒飲料一律喜歡喝放在冰箱裡的。日本僑民在中國開宴會,要上涼的啤酒、飲料,必須請餐廳把瓶子提前放在冰箱裡,因為誰都受過喝室溫啤酒的悲慘教訓。

還有,在中國,主食包括餃子和麵條,而對日本人來說,主食還是白公尺飯好。餃子在日本被視為菜的一種,跟公尺飯一起上,至於麵條是單獨作為一頓飯,並不認為是吃完菜才吃的食物。中國菜一般來說味道濃厚,不就白公尺飯,日本人是吃不下的,大多數日本人吃飯館是讓白公尺飯跟菜一起上,而不是最後上。

最後,再說說菜的味道。我有不少中國朋友在家裡請我吃飯,我慢慢體會到了,有很多人認為日本人是不吃辣的東西。其實,幾乎所有的現代日本人都喜歡吃辣的。

日本人不能吃的卻是不鹹的菜。日本人的飯菜裡必須放點鹽。光放醋和糖的拌菜,還有酸辣味,即只放醋和辣椒的菜,日本人是吃不來的。

必須有鹽,或醬油。宴會的過程中,偶爾嘗到了擱著煉乳的饅頭,或甜味水果沙粒,著實吃了一驚。再者,中國粥不擱鹽,日本人習慣上要加一撮鹽再喝。

因為日本的粥一定是微鹹味。換句話說,甜味粥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日本人看中國人把糖放在粥裡,日本人會目瞪口呆。

說起甜味食品,除了飯後甜點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日本人生活習慣跟中國人習慣有哪些區別 日本旅遊注意

3樓:叢氏君說日本

日本有很多熱門觀光景點吸引著國內的人赴日旅遊,但旅遊的時候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否則可能一不小心就作出了出格的事情被日本**拍到了,下面節目給大家總結了「在日本旅遊時會犯的五大ng行為」。

首先節目組來到新宿御苑,這裡是日本東京的國家公園,面積相當的大而且橫跨新宿區與澀谷區,同時這裡也是賞櫻的最佳去處。

但即便有巡邏的警衛勸導,有的觀光客還是會攀折這邊的櫻花樹枝,甚至為了拍照甚至還會跳進禁止入內的區域,造成一些破壞等等。

如果去折櫻花枝,可能會被翻譯舉黃牌警告並告知遊客為什麼犯規哦,所以大家如果以後去日本賞櫻的話千萬記住不要隨便破壞櫻花樹。

第二是發生在日本東京都台東區的商店街「阿美橫丁」,這裡有非常多的魚市,而魚販最煩惱的就是這邊的人,很愛徒手摸魚,摸一摸之後也不買,還要這只魚摸一下那只魚摸一下……

可能是因為文化不同,如果在國內的話,買魚的時候可能會翻一翻魚來判斷是否新鮮,但是在日本因為有吃生魚片的習慣,會更加注意這方面的衛生,所以日本人自然很受不了隨便翻動這樣子。

第三是每年都有大量觀光客會造訪的淺草寺,可以看到的手水舍這裡,很多人會以為水是可以喝的,因此大家都會舀一口來喝。

但走到旁邊一點不難發現有提示牌用三種語言寫著「請勿將勺子放入口中」。

手水舍真正的作用是讓大家在祭拜神明之前洗乾淨手,漱乾淨口,以表示對神明的尊敬。淨身的順序也很講究。

1、用右手拿杓子取水,用杓子裡的水洗左手。2、再用左手拿杓柄,洗右手。3、再次換用右手拿杓柄,用左手掌心盛一些水,用手心裡的水漱口。

(並不是直接將杓子靠近嘴巴) 4、漱完口再一次用水洗左手。5、直立使用過的杓子,讓杓柄也能碰到水並清潔乾淨,再將杓子放回原位。

第四是有日本夢幻景點之稱的「足利花卉公園」,這裡的紫藤被cnn譽為像極了阿凡達世界中的靈魂樹。

而在這邊觀光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跟看櫻花那邊頗為類似,都是人們為了拍照,都會去用手攀起紫藤來拍,或是走進花圃裡面拍照,大量的觀光客這麼做,長期下來真得破壞了不少那邊的花卉生態,而且走進花圃中,更會影響到植物的根部阻礙生長。

此外節目組還發現一批台灣的遊客,他們是一家賣什麼保健食品的公司,為了把公司的商品照拍攝的很美,每個人都把商品直接放到花兒上拍照,這可能說是非常不文明了。

第五是富士山這邊的水池,同樣有著世界遺產等級的環境與美麗。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邊的觀光客就有了這裡〝其實是許願池〞的一種想法,之後大家也都跟著丟硬幣進去。

同樣的,這邊也有告示牌警告遊客,不要丟硬幣到水池裡面。

其實不出現不文明行為很簡單,只要多留心周邊的標示牌就沒這麼多問題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是畜生,乙個人人

日本人和中國人的不同有哪些?

5樓:安全大聖

1,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一要看外表,二要觀其行(看腳),三要聽其言。

2,中國人個子和普通美國人差不多,但是日本人要矮些。

3,中國人膚色深一些靠近古銅色,日本人白些就跟檸檬黃相近。

4,中國人眼睛(位置)和歐美人相近,常是單眼皮,日本人的眼睛更向鼻子靠攏(鬥雞眼)。

5,日本人臉上的毛比中國人重。看看他們的側臉和牙齒,中國人牙齒相對平整,而日本人常有獠牙。

6,中國人走路昂首闊步,日本人拖著腳走路。行走時中國人很正常,而日本人總是佝僂著腰.

6樓:

飲食起居都是不同的!

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差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居然只是用行為判斷。。

我可以靠看長相判斷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嘛…總的說比日本人高,外貌中國人嘴巴比日本人稍微大一點,耳朵日本人小一點,鼻子來說日本人都比較直…中國就要看地區 眼睛雙方都差不多(聽說日本人眼睛比較小,但他們總會有辦法讓自己的眼睛大起來…)臉性也差不多啦~個人意見

9樓:匿名使用者

在不r r r t g

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不同,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不同

雖同為亞洲人,但中國人和日本人有極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要從國土面積說起。日本一直以來國土面積就那麼小,這就培養了日本人的憂患意識,日本人歷代認為國土面積太小,想要擴大,所以每個日本人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這樣的理念,這就使得日本人歷代都保持著這樣的憂患意識。還有,日本人很節約,這也和他們的國土面積有關,...

日本人的祖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中國人?

可以肯定,日本人是從中國大陸過去的,但到底是從東北過去的蒙古人,還是從南部過去的雲貴人,就很難說了。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江蘇宿遷 徐州 淮陰 連雲港一帶人,即 蘇北人 上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觀點是 日本人的祖先是 雲南人 這個觀點,是日本學者首先提出來的。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學人類學名譽教...

日本人什麼生活習慣是源於中國,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茶道,花道,用筷子,各種節日,比如七夕節,武士道 於儒家思想 中國文化曾深深的影響著四鄰,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國大地上有許多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但牆內開花牆外香,日本這個曾經的蠻夷之國學習 保留 乃至發展了許多華夏文化的精華。日本的木屐 布襪,源自中國春秋和漢代,日本和服日本人稱為吳服,也就...

當年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中國人,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日本人為何想要侵略中國 是想改良人種?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為亞洲第乙個資本主義強國,開始推行了大陸政策,對外發動侵略來獲得大量發展軍工資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軍國主義控制了政權,奉行強硬的對外擴張。1927年,首相田中義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提出滿蒙與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利害相關...

中國人在日本人犯法會怎麼處理,中國人在日本觸犯刑法怎麼處理

中國人在日本人犯法會處理原則 1 中國人在日本犯法,根據當地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予以處理 2 根據國際條約和慣例,刑法中的屬地原則以地域為標準 3 根據刑法的屬人原則,在國外犯罪我國亦有管轄權。但要求是雙重違法,即中國和外國都認為是違法。如果符合這個條件,在法律上是可以追究責任。具體個案而言,如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