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費用扣除方法 計稅工資全額扣除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2-30 07:27:51

1樓:嗡嘛呢啤咪吽

1.計稅工資是稅務局規定的企業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標準工資,國家稅務總局已經發文了,將計稅工資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已經開始施行;

2.全額扣除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繳納的四險一金,沒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可以在稅前全額扣除.

解釋一下:

1.假設當地的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

2.當地的所得稅扣除標準是1200元;

3.公司某一員工的工資為2000元;

4.公積金按10%繳納;

則按國家規定,個人應該承擔的四險一金為:413

當你填個人所得稅申報表的時候,基本工資為2000,全額扣除為413,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標準為1200,該員工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2000-413-1200)*5%=19.35元

而年末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可以稅前扣除的工資成本則按1600來扣除,超過國家標準的400元就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2樓:非常參加

企業所得稅中的計稅工資標準為月人均1600元,實際發放超過1600元的,超過部分作納稅調整徵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發放不足標準的,不予補足。

計稅工資是什麼意思?

3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計稅工資,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外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標準。現行的計稅工資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額為3500元,最早為800元,2006年7月1日改為1600元/人/月。

計稅工資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在財政部規定的範圍內確定,並報財政部備案。個別經濟發達地區確需提高限額標準的,應在不高於20%的幅度內報財政部審定(2006年7月1日後取消)。

4樓:匿名使用者

是只允許在稅前(企業所得稅)列支的工資費用,對於實行計稅工資制度的企業,其計稅工資數是當地稅務局核定的允許稅前列支的每人每月工資數(目前800元/月。地方稅務可規定最高上浮20%,即960元/月)乘以勞動部門核定的用工人數乘以月數即得到本年可以在所得稅前列支的工資費用,超過部分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必須加回。

5樓:末日不怕

1、計稅工資就是允許稅前扣除的工資限額。現行廣東省計稅工資標準為人均月扣除額960元。你單位員工每月發入2500元的,稅前只能扣除960元,多扣除的1640元應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

2、納稅人的職工福利費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14%計算扣除。

3、企業購買月餅、聯歡會所發生的費用,可以在福利費中列支。

轉於《佛山稅務局》

計稅工資稅前扣除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所謂計稅工資,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11條的規定,是指企業在計算說得稅時,允許扣除的工資標準。包括企業以各種形式支付給職工的基本工資、浮動工資、各種津貼、、補助、獎金等。

目前,在內外資企業遵循兩套所得稅法的情況下,外資企業可以據實列支工資。而按照內資企業所得稅法,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的內資企業,根據地區不同,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額為800元,個別地區可浮動20%。在實施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時,國家還特別允許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可以執行1200元的計稅工資扣除標準。

目前,國家有發布了《關於調整企業所得稅工資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內資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計稅工資定額標準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1600元,同時停止執行按20%比例上浮的政策。但是這個政策需要今年的7月1日才能執行。

你在問題中提的員工出差補助放在工資裡發放,要視為計稅工資的,如果超過標準,要進行納稅調整的,超過部分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以上特此回答!

7樓:

1.工資、薪金支出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其有僱傭關係的員工的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含地區補貼、物價補貼和誤餐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僱有關的其他支出。

2.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的企業,按計稅工資規定扣除。所謂計稅工資,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標準。

計稅工資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在財政部規定的範圍內確定,並報財政部備案。

實行計稅工資、薪金辦法的企業,其實際發放工資、薪金在計算工資、薪金標準以內的,可據實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舉例:比如×年經稅務核定的計稅工資總額為100萬。

案1:實際發放工資80萬,另外,發放補貼10萬(未在工資裡發放)

則計算所得稅時,只允許扣除80萬,納稅調整額為10萬。多交的所得稅為10×0.33=3.3萬元。

案2:實際發放工資90萬,含發放補貼10萬。

則計算所得稅時,允許扣除90萬,納稅調整額為0。

全年計稅工資是什麼意思?

8樓:中華一郎

全年計稅工資就是原稅法上規定的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可以稅前扣除的工資費用。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合理的工資費用允許稅前扣除,已經沒有原來意義上的計稅工資的提法了。

9樓:

全年計稅工資由當地稅務核定。

10樓:無語翹楚

計說工資就是還沒有減去保險、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要是都減去了就是實得工資。

計稅工資是企業所得稅計算中的乙個概念,它是指實行計稅工資制的納稅義務人,只能在計稅工資標準限額內據實列支扣除工資費用,超過的部分,不得在應稅所得中扣除。

准予扣除的工資費用限額=全年平均職工人數*計稅工資標準*12

在上述公式中,計稅工資標準為每人每月800-960元之間,各地有所不同。具體執行標準,需要向主管稅務機關諮詢。

計稅工資就是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工資,在數值上等於個人的所有工資及薪金性質的所得減去個人應交納的社會保障金(四金)以後的餘額。

計稅工資扣除標準是多少

11樓:華律網

個稅的計算方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 = 工資收入金額 - 各項社會保險費 - 起徵點(5000元)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第一條、關於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問題  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並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12樓:匿名使用者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企業所得稅工資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6]1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經***批准,現就企業所得稅工資支出稅前扣除政策調整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自2006年7月1日起,將企業工資支出的稅前扣除限額調整為人均每月1600元。企業實際發放的工資額在上述扣除限額以內的部分,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據實扣除;超過上述扣除限額的部分,不得扣除。

對企業在2006年6月30日前發放的工資仍按政策調整前的扣除標準執行,超過規定扣除標準的部分,不得結轉到今年後6個月扣除。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在不高於20%的幅度內調增計稅工資扣除限額的規定停止執行。

三、原按國家規定可按照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低於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於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的原則(以下簡稱「兩個低於』』原則),執行工效掛鉤辦法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可繼續適用工效掛鉤辦法。企業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在核定額度內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四、國有及國有控股和改組改制後的金融保險企業計稅工資,可以比照工效掛鉤辦法,按照「兩個低於」原則,由***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核定。

五、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各種形式的勞動報酬及其他相關支出,包括獎金、津貼、補貼和其他工資性支出,都應計入企業的工資總額。

六、各地不得擅自提高企業工資支出的稅前扣除限額,擴大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企業範圍。各地已出台不符合上述政策的規定,應一律停止執行。

七、各級稅務機關應認真落實上述政策規定,對計稅工資扣除政策調整減少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影響情況進行測算,據此及時調整每個企業今年7月一l2月的預繳企業所得稅額。

八、本通知自2006年7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計稅工資扣除限額的通知》(財稅字[1996]43號)和《關於調整計稅工資扣除限額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58號)第一條同時廢止。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二○○六年九月一日

13樓:高質量團賽

所謂計稅工資,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標準。現行的計稅工資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額為800元,2006年7月1日改為1600元/人/月。計稅工資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在財政部規定的範圍內確定,並報財政部備案。

個別經濟發達地區確需提高限額標準的,應在不高於20%的幅度內報財政部審定(2006年7月1日後取消)。

實行計稅工資辦法的企業,其實際發放工資、薪金在計稅工資、薪金標準以內的,可據實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2006年以前,各地的計稅工資扣除標準是不一樣的,2006年1月1日起全國統一實行了1600元的計稅工資扣除標準

15樓:匿名使用者

從2006年7月1日開始於個人所得稅一樣

16樓:

不同區域,扣稅標準也不一樣。

17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規定,計稅工資,即應納稅所得,指勞動者全部工資扣除應由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以及3500元費用之後的餘額。

稅前抵扣,是指個人所得稅稅前可以扣除的專案,工資、薪金所得,可扣除的專案是工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3500元費用。

18樓:田又鑲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今日聯合發布《關於調整企業所得稅工資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26號文),規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將內資企業工資支出的稅前扣除限額調整為人均每月1600元。

計稅工資標準從原先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意味著企業工資支出的稅收成本大幅下降。

計稅工資是怎麼回事

19樓:邗桐宣吉星

所謂計稅工資,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標準。現行的計稅工資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額為3500元。

如果你現在工資5000元,扣除人均最高限額。5000-3500。1500為計稅工資。

關於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加強工資費用扣除的規定

工資薪金稅前扣除方面。新稅法統一了內 外資企業稅前扣除政策。第一,工資薪金支出,原稅法對內資企業實行計稅工資扣除制度,而對外資企業採取據實扣除制度,新稅法統一採用據實扣除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放寬了對工資薪金支出稅前扣除的限制 第二,工資附加費,原稅法規定對企業的職工福利費...

研發費用如何進行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如何計算?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試行 國稅發 2008 116號 第七條規定,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核算和研發專案的實際情況,對發生的研發費用進行收益化或資本化處理的,可按下述規定計算加計扣除 一 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 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

未確認融資費用屬於什麼科目,未確認融資費用屬於哪類科目

未確認融資費用屬於負債類性質科目。未確認融資費用是指最低租賃付款額,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在2006年新會計準則中,將未確認融資費用從資產類科目轉變為負債類科目。另外,未確認融資費用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餘價值,雖然屬於負債類科目,但是期末餘額在借方。未確認融資費用,屬負債類科目,...

未確認融資費用是什麼科目,未確認融資費用是什麼科目的?

未確認融資費用,屬負債類科目,在編制報表時,它作為長期應付款的抵減專案列示 樓上的都搞混了 把遞延收益與未確認融資費用弄反了 雖然它是借方餘額,但它同壞賬準備 累計折舊是一樣性質的 未確認融資費用,屬負債類科目,它是長期應付款的備抵賬戶。未確認融資費用 一 本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計入利息費用的未確認...

未確認融資費用是什麼意思啊,「未確認融資費用」賬戶的借貸方分別表示什麼?

未確認融資費用 賬戶所反映的內容,是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發生的應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的未實現的融資費用,換乙個角度,我們可將其理解為由於融資而應承擔的利息支出在租賃期內的分攤。也可視為承租方必須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資而產生的利息,因為融資租賃本身就包含了融資的目的。一 本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計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