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佔屬於全發酵還是半發酵?

時間 2023-06-05 15:00:04

1樓:生熹

梅佔算岩茶還是紅茶?梅佔是茶樹品種名稱,既可以製作岩茶,也可以製作紅茶。它原產於安溪蘆田,持嫩性較差,所以製作烏龍茶時應嫩採、重曬、輕搖,以使發酵充分,青辛味散發轉為清香。

具有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等特點。而製作紅茶,其香高似蘭花香,味厚。

梅佔是一種茶樹的名稱,又名大葉梅佔,高腳烏龍,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分枝密度中等。梅佔植株較高大,樹姿直立,主幹較明顯,老樅梅佔高者可達公尺,冠1.

1公尺,分枝頗盛,只略低於水仙,葉厚,葉長成橢圓形,色呈濃綠,深於肉桂,清於鐵觀音。梅佔的原產地是福建省安溪縣蘆田鎮三洋村,已有10o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區,台灣省有引種。20世紀60年代後,福建全省和廣東、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蘇、廣西等省區有引種栽培。

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04-1985。

在廣東、梅州、大埔縣位於楓朗鎮與潮州、饒平縣交界處,海拔在900公尺的高山出產高山梅佔,該茶耐泡、香味一般,但具有高山魁味。

梅佔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合氨基酸茶多酚兒茶素總量18.

1%、咖啡鹼。梅佔生長適應性強,產量較高,在不同產地能適應制各種茶類,她不僅適制烏龍茶,還適制紅茶和綠茶,制烏龍茶,香味獨特,品質較佳,而製紅茶,香高似蘭花香,味厚;制炒青綠茶,香氣高銳,滋味濃厚。

梅佔茶製作工藝。

1、鮮葉採摘。

鮮葉採摘時間應選擇晴天上午茶樹露水乾後,人工採摘肥壯單芽,要求鮮芽細嫩、勻淨、新鮮、完整,忌採魚葉及其他非茶類雜物,採到病蟲芽梢應及時剔除,採摘的茶青用清潔、衛生的運輸工具及時送廠,不能及時送廠的茶青,要注意保質保鮮,合理貯存。茶青進廠後按不同產地分開攤放,對不勻整的茶青進行分級,特別大的或最小的另設級別單獨付制,並剔除鱗片、魚葉、老葉、梗蒂、紅變芽等,以達到同批同級原料勻整。

2、萎凋。萎凋是使單芽適當散失水分,柔軟,韌性增強,便於揉捻,同時促進部分內含物轉化,為發酵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梅佔芽身長,顯毫,肥壯,含水率高,要求重萎凋,以利於芽中大分子化合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質,也為形成紅茶甜爽濃厚的品質奠定基礎。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兩種。

茶的分類及功能是什麼

2樓:漫隨流水

根據各種茶製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淺入深而將各種茶葉歸納為六大類,即是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紅茶。

1、綠茶。綠茶(西湖龍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且湯色透徹,或水清茶綠,或淺黃透綠,天熱、心躁之時品飲,給人清涼爽新之感。

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2、黃茶。黃茶(君山銀針、蒙頂白芽、霍山黃芽等)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3、白茶。白茶(白毫銀針、月光白、白牡丹等)性涼,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4、青茶。青茶即烏龍茶(大紅袍、武夷水仙、鳳凰單從等)性平,適宜人群最廣。烏龍茶中的武夷岩茶,更是特點鮮明,味重,「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鳳凰單叢茶香氣突出,在通竅理氣上尤為明顯。

有不少好的烏龍茶,特別是陳放佳的烏龍茶,會出現令人愉悅的果酸,中醫認為酸入肝經,因此有疏肝理氣之功,但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飲。

5、紅茶。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滇紅茶等)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甜入脾經,具有補養氣血,補充熱能,解除疲勞、調和脾胃有好作用。紅茶湯色紅豔明亮,情緒低沉之時最宜飲紅茶。

6、黑茶。黑茶(雲南普洱茶、安華黑茶、廣西六堡茶等)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後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黑茶五行屬水,入腎經。

臉黑無光澤,喉嚨腫痛,食慾減退,下痢,背腳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飲此茶為好。黑茶湯色黑紅豔亮,涼飲熱飲皆可,亦可煮飲更妙。

茶樹品系:1、五寶茶系:廣西茶、大苞茶、廣南茶、五室茶、疏齒茶;

2、五柱茶系:厚軸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緬茶、園基茶、皺葉茶、馬關茶、哈尼茶、多瓣茶;

3、禿房茶系:勐臘茶、德巨集茶、突肋茶、擬細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脈茶;

4、茶系: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

烏龍茶和鐵觀音是什麼關係

3樓:網友

烏龍茶 是茶葉的一類!而鐵觀音是這一類中的一種!

4樓:就在今天

綠茶為不發酵茶,烏龍為半發酵茶、也稱為青茶,紅茶為全發酵茶。注意,這裡的「發酵」並非指生化科學裡的「微生物發酵」,而是指茶葉的氧化反應過程--基本上,我們所說的發酵程度與氧化反應程度是大體上的一一對應關係(大概上的,不一定精確),如綠茶採摘茶芽後很快炒製,而烏龍茶需要經過促進氧化反應的前期工藝(參見「製造工藝」部分);紅茶則需經歷更高程度的氧化反應。

烏龍茶家族包括:閩南派系,安溪、華安、南靖、漳浦、平和、龍巖皆有產出;閩北武夷派系;廣東潮州派系;台灣省派系;其中閩南烏龍的主要品種包括:鐵觀音、本山、毛蟹、**桂、奇蘭、八仙、佛手、梅佔、大葉烏龍等等,產量上毛蟹佔據絕對主流,鐵觀音其次,之後是**桂、本山,此外的其餘子品種分布狹窄、總量更少。

特別注意:鐵觀音只是閩南烏龍茶旗下的乙個品種,由於名頭在外、經常被當作與綠茶、紅茶並立的乙個大類,其實這是市場上的誤解。

鐵觀音:茶樹品種名稱之一,非商標名,採用鐵觀音品種茶青原料製造出的成茶品質最優,廣為喜愛,素有「七泡余香」和「觀音韻」之名;但鐵觀音茶樹生長緩慢、單產最低,**也最為昂貴,為國內消費的絕對主流——不幸的是,市面上有大量其他的品種被冒充為鐵觀音。

毛蟹:茶樹品種名稱之一,非商標名。毛蟹單產最高,計畫經濟時代為適應出口需要被大量引種,產量估計可佔閩南烏龍市場的90%以上,是出口茶、工業原料茶(如製成茶飲料)的絕對主力,該領域地位牢不可破。

**桂:特色品種之一,非商標名。**桂以茶香高揚著名,有「透天香」之名,優質品花香濃郁、但風格張揚,茶香高揚度甚於鐵觀音,但葉面單薄、耐泡度差。

本山:特色品種之一,非商標名。本山茶青的外形和茶香都有些類似鐵觀音,比較難分別;不過如果經驗比較豐富、還是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本山單產較高,得到一定面積的引種,但不算廣泛。

以上四個品種在閩南派系烏龍茶中最為常見,其他包括奇蘭、八仙、梅佔、佛手等品種相對稀少、或引種地域狹窄,影響力有限。

色種:鐵觀音外的其他品種的統稱,但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品種往往單獨列舉,如本山、**桂、佛手、奇蘭等等。

烏龍茶屬於什麼茶

5樓:來自徽州古城開眉展眼的雪松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因此也稱為「青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基本加工工藝流程是曬青、晾青搖青、殺青、揉捻和乾燥。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邊,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

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根據其產區不同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等。

其代表有「鐵觀音」、「大紅袍」、台灣的「凍頂烏龍」。

烏龍茶的種類則分為:鐵觀音和烏龍茶兩類。 鐵觀音以福建安溪的為最佳。

烏龍茶的種類很多,以安溪為例有:一、鐵觀音 二、黃旦 三、本山 四、毛蟹 五、大葉烏龍 六、梅佔 七、丹桂 八、科旦 等。

閩北烏龍--武夷岩茶(大紅炮、玉桂等)、奇蘭、梅佔、奇種、水仙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水仙、黃棪、奇蘭、梅佔等。

廣東烏龍--鳳凰單欉等。

台灣烏龍--凍頂烏龍等。

6樓:匿名使用者

茶類名 製作特色 代表產品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龍井茶、碧螺春黃茶 徽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 君山銀針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 六堡茶、普洱茶 花茶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如何發孝鐵觀音

7樓:暮年

鐵觀音的發酵叫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

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

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

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烏龍茶是一種茶的名字還是一類茶的總稱

8樓:你小子飛飛

烏龍茶是青茶類的總稱,因青茶首創工藝者人名龍而命名(因龍生長得黑,所以叫烏龍)。

烏龍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里有乙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製昨天採回的「茶青」.

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製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