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怎樣戰勝六國的,秦國為什麼能打敗其他六國,都用了哪些方法

時間 2022-11-30 21:45:5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秦據有關中、四川兩個經濟區,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中國北方自古有兩大經濟區,即關東經濟區和關中經濟區。而關東經濟區(即中原經濟區)是最古老的乙個經濟區,這個經濟區夏商時代都立國於此,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地矛盾日漸向著不利方面發展。在落後的木石工具和生產方法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它迅速走向了衰弱。

商朝建國以後,都城多次遷徙,除政治原因之外,自然條件的惡化,經濟區的衰敗也是重要原因。當中原經濟區走向衰落的時候,從西周初年開始,關中經濟區崛起,並很快發展起來,顯示出很大的優越性,在各方面都凌駕於舊的中原經濟區之上。全國經濟中心於是由關東轉移到關中。

正是基於這種經濟中心的轉移,周順利取代商,實現了政治中心向關中的轉移。後雖經犬戎破鎬京,平王將都城遷往洛邑,但經濟中心並未因此轉向關東。只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推廣,灌溉、施肥普遍之後,關東經濟區才又恢復了活力。

平王東遷,將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拱手轉讓給秦,這就為秦國的強大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推行了一種全新的制度,充分調動起這一經濟區的活力,再加上對四川的占有和經營,便形成了「席捲天下」的經濟實力。此後的歷史不斷證明,誰據有了關中,誰就能贏得帝業。

項羽敗亡而劉邦獲勝的經濟根源,就在於項羽丟掉了關中這塊最為重要的經濟區,而劉邦則據有了這一地區。隋、唐仍建都於關中,說明關中經濟到那時在全國仍舉足輕重。 二、先進戰勝落後,秦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秦較之六國是最先進的。

首先是生產力的先進。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鐵器出土遺址在古秦國之地;從水利工程看,也是秦最突出,鄭國渠、都江堰都是聞名天下的巨集偉工程,澤及子孫後代。先進的生產力、最巨集大的水利工程都出現在秦,說明秦是當時經濟最發達、最先進的地區,從而也是政治、軍事上最強大的地區。

第二,社會制度先進。秦建國以來,一直奉行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當時中國是先進的思想。如其**集權思想、耕戰思想、法治思想等。

秦根據法家思想建立起來的以郡縣為基礎的**集權制度,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生產制度,按軍功受爵祿的社會分配制度,這些都適應了以鐵器、牛耕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及其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正是這些新的制度為關中經濟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成為一塊先進的樣板。第三,文化先進。

秦國文化較之六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最先進的。六國文字統一於秦之小篆,並非單純是秦之高壓政治,實乃秦國文字之先進。教材所印六國之「馬」字,基本屬原始圖畫類文字,唯有秦國的「馬」最線性化、抽象化。

一切抽象的東西才更概括。又如圓形方孔錢,較之六國貨幣,肯定是一種使用最為方便的貨幣。它能被歷朝沿用就是乙個明證。

商鞅的新社會制度不能實施於六國卻在秦得到實現,其根源就在六國較秦落後,秦具有一種強烈的社會發展需要。 三、精英薈萃,秦具備人才優勢 由於秦國制度先進,對人才大膽接納並重用,秦一時成為社會精英的嚮往之地,六國各方面的人才於是都雲集關中。許多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不用於六國,卻被秦重用。

商鞅不用於魏而秦任之為相;蔡澤不用於燕趙,秦則拜為相;張儀不用於楚趙,秦人用之終成連橫……如此等等。總之,秦國當時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在這一大批精英的不斷努力下,秦具備了「席捲天下」之勢而掃平六國,統一中國。

四、優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關中自古為四塞之地:東函谷、西散關、北蕭關、南武關。河水為其護國之河,崤山為其屏障之山。

六國則平原相連,征戰不已,正是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秦積蓄力量的天然環境。在這個優越的環境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秦王嬴政僅用十年即掃平六國,統一天下。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君主。

秦國歷代君主的眼光長遠,目標定位明確,也一直是朝著併吞六國的方向走的。當時六國的人才濟濟,但各國君主並不重視人才。比如趙國廉頗和藺相如在的時候,秦王就一直不敢小看趙國。

藺相如死之後,秦王採用離間計使趙王棄用廉頗,終造成長平大敗。在趙國最困難之時,趙王仍聽信饞言,不用廉頗、李牧等大將,終成滅國。而秦王雖有猜忌之心,在關鍵時候仍能知人用人,如在滅楚國時,敢把全國兵力交於王翦一人手中。

有這種心胸雖蘇秦提出聯眾抗秦也被張儀提出的遠交進攻所瓦解。所以秦國統一六國是歷代秦君不斷努力的成果。

2樓:匿名使用者

1:商鞅變法,國力強悍

2:秦國始皇,雄才大略

3:遠交近攻,戰略先進

4:制度健全, 人才薈萃

5:技術先進,軍力鼎盛

秦國為什麼能打敗其他六國,都用了哪些方法

秦國是如何打敗六國的? 5

3樓:愛設計

西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是由近及遠,先取趙國、魏國、南韓,再取燕國、楚國、齊國。西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軍攻趙,西元前229年滅趙。

在秦國攻打趙國時,鄰近的南韓懼怕秦軍聲威,於西元前231年向秦軍請降。秦國受降後,把韓地劃為川郡,南韓亡。西元前225年,秦國任用李信為將率軍20萬伐楚,結果被楚軍打敗。

第二年又派王翦率軍六十萬進攻楚國,終於在西元前222年滅楚。西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賁為將率兵攻魏,三個月后魏國亡。西元前222年,王賁又率軍攻燕,將燕國滅掉。

西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又率軍滅齊。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秦國最終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

4樓:匿名使用者

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啊

5樓:靠城路居民

通過商鞅變法變成了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為日後兼併六國打下了基礎

秦國是怎麼滅掉六國的

6樓:陌上小桑樹

我們常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彷彿成為了歷史的必然,在我國歷史上很少有超過300年歷史的朝代。其中所反映的正是我們剛剛所說的分分合合已經成為了歷史的乙個輪迴現象。

那麼提起封建王朝,那大家就難免會想起我國歷史上第1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也就是秦國,秦國的強大有目共睹。但是曾經的秦國也是貧弱不堪,被山東六國視為蠻夷。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秦國滅亡了六國呢?

六國到底是如何敗在了秦國的手下?

代代英明神武的秦國國君。六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秦國的強大,而說到秦國的強大,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秦國的歷代國君從秦孝公開始到秦始皇嬴政,中間秦國這七代國君代代都是英明神武。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7位國君他們中間繼位充滿了很多的偶然性,比如說秦孝公原本應該繼位的其實是他的哥哥,但是秦孝公最終卻繼承了國君之位,但也正是因為秦孝公繼位,他才能夠與商鞅開創了秦國的盛世。

六國國君的昏庸無能。而與秦國代代國君英明神武,相對應的則是六國國君的昏庸無能,比如說魏國魏文侯變法其實是很成功的,而魏國也成為了戰國時期的第1個霸主,但是此後的魏國君主卻昏庸無能是商鞅、吳起、孫臏,這些人才全部流失,而這些人才到了別的國家之後,就反過頭來攻打魏國。

同樣的情況還有齊國,比如說在齊泯王時期,出兵滅掉了宋國,雖然說增加了土地,但是卻引起了其他各國的不滿,導致六國合縱,一舉攻伐齊國。

所以說六國滅亡的內因其實是他們國君自己的公用無能,而恰恰在這個時期,秦國代代國君英明深入。

秦國怎麼滅的六國

7樓:星空下

前期準備 秦始皇 前238年秦王嬴政剷除了相邦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分兩路大軍攻趙,拉開了統一戰的序幕。秦軍攻占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橑楊(今山西左權)、鄴(今河北磁縣南鄴鎮)和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9座城池,趙國的實力大減。

前234年,秦王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再度攻打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趙國經過秦國數年的攻擊,再無組織進攻能力了,僅能退守邯鄲自保,秦軍才轉向攻打南韓。 前232年,秦軍分兩路進攻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擊敗(番吾之戰)。

前231年,趙國地帶發生**。 前230年,趙國遭遇饑荒。 編輯本段秦滅六國滅韓 前230年 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南韓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王安投降,南韓滅亡。

秦國遂在韓地設定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滅趙 前229——前228年 前229年,秦滅韓後第二年,秦軍乘趙國遭受旱災之際,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前228年,破趙軍,攻占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

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好殘部自立為代王。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俘代王嘉。 滅魏 前225年 前225年,秦國將領王賁率兵出關中,攻占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保障了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樑(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大樑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

三個月後,大樑城被水浸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秦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 滅楚 前226——前223年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萬秦軍攻楚,楚將項燕率軍抵抗,秦軍攻下平興(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寢(今河南沈丘縣東南)進兵到城你(今河南寶豐縣東),項燕反擊,大敗秦軍,李信敗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伐楚,兩軍在陳相遇,王翦以逸待勞,按兵不動。前224年,楚軍多次挑戰,秦軍亦不與交戰,項燕只好帶兵東歸,秦軍趁楚國撤退之時迅速出擊,並在蘄大敗楚軍,又強渡淮水,直抵楚都壽春(今安徽 壽縣)城下。前223年,秦軍乘勝追擊,攻占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在楚地設九江郡。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立昌平君為楚王。 滅掉楚國的王翦大軍繼續南下,造戰船渡長江,消滅項燕餘部和昌平君,並於前222年攻陷越國都城的會稽,俘虜分散於江南的越國王族後裔。

秦在越地設會稽郡。 滅燕 前226——前222年 前228年,秦軍破趙以後,王翦屯軍中山故地,準備下一步攻打燕國。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赴秦,準備以獻督亢的地圖和秦國逃將樊於期的首級之名刺殺秦王,望造成秦國混亂,以解被滅亡的危險,結果陰謀敗露,荊軻被殺。

前226年,秦王以此為藉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燕王喜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後燕王喜殺太子丹,將其頭獻秦。前222年,秦將王賁進軍遼東,殲滅燕軍,俘虜燕王,燕國滅亡。

滅齊 前221年 秦國重金收買了齊相後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秦國滅五國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

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秦在齊地設定齊郡和琅琊郡。求採納

在函谷關秦國是怎樣打敗六國聯軍的

打齊國的那次聯軍就多點.最後差點把齊國滅了.沒有過六國聯軍打過去的.一向都是秦國侵吞各國.能夠聯合六國的蘇秦並沒有發動對對秦國的戰爭.只是文言的華美和修詞.戰國函谷關之戰,為什麼六 隊都沒有打敗秦國?你好,高興為你解答 很大的原因你已經知曉了,正如你所說,齊國和秦國隔得遠,利害不大,就算打贏了,齊國...

秦國是怎樣一統天下的,秦國一統天下,滅亡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

前238年,秦王政剷除嫪毐 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是。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 逐客令 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 諫逐客書 所勸阻。此後,秦王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 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 王賁父子 嬴成 蒙武 內史騰和蒙恬等人,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的後宮佳麗的

一 秦國在滅掉6國以後,很多人在感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但是也有乙個問題擺在人們的眼前,那麼他們是如何處置六國的後宮佳麗的其實人們的說法也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知道每個君主幾乎都是嗯有特別多的妻妾,所以6個國家的君主,他們的後宮佳麗到底有多少大家都可想而知,大家都會猜想秦始皇會不會將他們一併的殺害,對於這...

歷史上秦國滅六國滅的是哪個國家,歷史上秦國滅六國 第乙個滅的是哪個國家

歷史上秦國滅六國,第乙個滅的是趙國。西元前236年 秦王政十一年 秦國乘燕國 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 今河北臨漳西南 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西元前229年 秦王政十八年 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

為什麼六國的「合縱」策略最終失敗,而秦國的「連橫」戰略能夠成功?答案簡單點

不用扯那麼多,最簡單就乙個原因 關鍵人物死得早,而對手卻活得長。請注意 合縱的時間是 西元前333年 西元前241年 長達92年!西元前333年 六國建立 合縱 盟約 西元前318年 第一次六國伐秦 西元前284年 合縱長 遇刺,並為了找出 而自願車裂身亡 西元前241年 最後一次六國伐秦 有沒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