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國滅六國滅的是哪個國家,歷史上秦國滅六國 第乙個滅的是哪個國家

時間 2022-01-18 06:31:53

1樓:你好嘛

歷史上秦國滅六國,第乙個滅的是趙國。西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

西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西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台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西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擴充套件資料

趙國是戰國後期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有一大批軍事將領,如趙武靈王、廉頗、趙奢、李牧、龐煖等,尤以廉頗、李牧最為著名。

軍隊也有數十萬精銳之師;趙國因連年同秦國作戰,百姓也十分熟悉軍事。但其君主多為無能之輩,對奸佞之臣言聽計從,長平之戰戰死四十五萬,精銳盡失,即便再有千百個廉頗和李牧,最後也難逃滅亡。

2樓:汽車資訊推送

秦滅六國時,南韓和燕國最弱,柿子都拿軟的捏,自古如此。兩個軟柿子,乙個是近在眼前的南韓,乙個是遠在天邊的燕國。先滅哪乙個,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嗎?

其實,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最難打的就是楚國和趙國。滅楚第一次還失敗了,第二次舉全國之力才成功。滅趙也一樣,乙個李牧的騎兵部隊讓秦國吃進苦頭,不得不用反間計,在誘趙王殺李牧後,秦國才把趙國滅掉。

秦國滅其他四國,幾乎都是兵不血刃。

因此,秦國不會傻到先拿軍事力量強大的趙國開刀,先滅弱小的南韓才是最佳選擇。

很簡單啊,實力決定一切。

南韓第乙個被滅,是因為戰國七雄中,南韓最弱。在整個戰國中,其他六國都有強盛一時的表現,只有南韓沒有。

如果僅僅和趙國相比,那麼不算綜合國力,僅僅以軍事實力而言,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至少領先南韓很多。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大決戰,雖然以趙國最終失敗,被秦國坑殺四十萬人結束,但這也是戰國最後一次,能有一國單獨力抗秦國全力的攻擊,可見當時趙國的軍事實力,可能是僅次於秦國的。

原因有兩點:

第一,南韓離得近,好伸手。秦國從昭襄王之後一直奉行的是范雎制定的「遠交近攻」國策。

南韓離得近,借切格瓦拉的話說:打他們家就像回家似的

第二,南韓國力弱,打起來趁手。戰國後期主要是秦趙爭雄,雖然經過長平之戰,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趙國的國力還是可以的;但反觀南韓,除了申不害變法時硬挺了兩年,其他時候都是陪打,陪著別人挨打

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南韓在七雄當中國土面積最小,國家實力最弱,從當時的地理位置上看,是夾在秦楚魏三國當中,而這三國實力也是在七雄中相當的,對於南韓這樣乙個小國來說,想要生存肯定是乙個都得罪不起,而幾代韓王的政策是左右逢緣互不得罪,夾縫中求生存。

但是後來秦國有了滅六國的部屬,而南韓又擔心被吞,就想著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抗秦國,當時有人就提出乙個計謀,想辦法讓秦國內耗國力,然後就讓乙個叫鄭國的人去遊說秦國,假借修水利的名義,來讓秦國消耗國力,讓秦國不能發動戰爭。

當水利工程修好後,就有人告訴秦王,南韓派人來修水利是為了消耗秦國,當時秦國就很惱火,下令對南韓開戰,不到一年南韓就被滅了。

3樓:瓦諾加

南韓是第乙個被滅的,被滅時間是西元前230年,趙國是西元前228年被滅。是不是把西元前當公元了?

被秦國滅掉的六國是那六國 先後順序是什麼

4樓:筱鴨電影

滅掉的六國依次為韓、趙、魏、楚、燕、齊。

1、韓秦趙兩軍在肥及番吾作戰中,秦軍先後被殲約15萬人,損失巨大,進攻受阻。但趙軍亦**慘重。於是秦國便按原定的**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南韓。

前234年,秦攻韓,韓王安派韓非使秦,秦留下韓非,不久殺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南韓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接收後秦國實際上卻以該地為前進基地,作進攻南韓的準備。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南韓,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占領南韓全境,滅亡南韓。

2、趙西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

西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台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西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3、魏趙被秦滅亡後,秦即想南下滅楚,但中間尚相隔乙個魏國,魏此時雖然已只剩國都大樑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終屬秦進軍楚地之障礙,於是決定先滅魏,再伐楚。

本來魏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由於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多年來,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西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樑。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樑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沖灌大樑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4、楚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兩路進攻楚國。

李信率一軍進攻平輿(今河南平輿西北),蒙武率一軍攻打寢(今河南固始縣沈丘東南),均擊敗楚軍。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於是引兵東,會師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

楚王派將軍項燕率軍抵抗。項燕揮軍尾隨秦軍,追擊三天三夜,乘秦軍輕敵無備,發起突然襲擊,大敗秦軍,佔其兩座營壘,殺死7名都尉。李信帶殘兵逃回。

秦王嬴政認識到楚雖已衰弱,但畢竟地廣人眾,仍具有一定實力,非輕易可滅。他親赴頻陽(今陝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請其統兵出征,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

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在平輿與秦軍決戰。秦王在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督戰。

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

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

王翦繼續進軍江南,占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5、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代聯軍。二十一年(前226年)秦軍又增加兵力,王翦率軍一舉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鑑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故暫停進攻。

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魏之後,秦王趙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6、齊齊國經過燕軍進占,元氣大為損耗,以至沒有力量參與東方各國與秦國縱橫捭闔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

齊王建繼位40餘年,三晉、楚、燕與秦戰爭連綿不斷,齊由於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未被攻擊,上下宴然,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

齊王建本人昏庸無能,齊相國後勝又是乙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為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

所以儘管秦滅六國時,齊還擁有70餘座城邑,但仍不堪一擊。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秦王賁統帥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

5樓:水滴一滴一滴

被秦滅掉的六國是:南韓,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順序如下:

秦王政17年(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南韓,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南韓滅亡。

秦王政19年(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22年(前225年),王賁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不到半年大梁城破,魏國滅亡。

秦王政23年(前224年),王翦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占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6樓:貞觀之風

秦王政17年(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南韓,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南韓滅亡。

秦王政19年(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22年(前225年),王賁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不到半年大梁城破,魏國滅亡。

秦王政23年(前224年),王翦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占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7樓:汽車資訊推送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介紹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戰,他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秦孝公、秦昭襄王等六位國君給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早在秦王嬴政繼位之前,六國就已經開始用割地的手段來討好秦國,企圖延緩自己的滅亡時間。西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再次對南韓進行攻擊,最終攻克南韓都城,俘虜韓王安。

那麼,秦滅六國時為什麼先拿南韓開刀呢?

西元前230年,秦國正式向山東六國發起戰爭,歷經10年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西元前231年,秦國統一天下。那麼,秦滅六國之戰中,為什麼以「韓趙魏楚燕齊」為序呢?其實,可用「地緣政治」這四個字解釋。

秦國要討伐六國,儘管有數條線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崤函通道,只有佔據這裡,才能更方便快速地進入中原。而六國中實力最弱的南韓剛好控制著這裡,因此首當其衝。

南韓滅亡後,秦國有兩個選擇,趙國和魏國。以秦的實力來說本來無所謂,但是選擇趙國會更有利些。因為趙國還有一定潛力,擁有河套地區、太原盆地,對東出函谷關的秦軍側翼有一定威脅。

我們再翻開地圖,發現南韓位於秦國、楚國、魏國、齊國之間,可謂四面受敵,歷來就是「四戰之地」,戰爭頻繁。照說,在夾縫中生存,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搞好與鄰居們的關係。可南韓倒好,常常扮演「見風使舵」的角色,反覆無常。

這就是說,秦國強大,南韓就倒向秦國,做秦國的「跟屁蟲」;楚國打了勝仗,又趕緊撲向楚國的懷抱。對,「朝秦暮楚」說的就是南韓。不僅如此,南韓還欺負比他更弱的國家。

戰國初期,南韓就滅掉了鄭國。

基於此,南韓在戰國七雄中人緣非常差,誰也不待見他們。於是,當秦國將領內史騰率領虎狼之師攻破南韓時,其餘戰國五雄,都作壁上觀,無人施以援手。

為什麼歷史上有滅佛的沒聽說有滅道的

佛 魔 古代的滅佛運動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經濟,有的因為政治。古代的滅佛運動間接的絕對是拯救了我們這個國家跟民族。為什麼這麼說,聽我下邊簡單敘述 首先佛是樹立自己的中心思想,開始集體集會傳銷式運動,基於他的教義模式,所以他的生存之源就是不斷的傳播,吸收。毫不誇張的說他的野心就是讓全人類變成他的教徒。...

秦國商鞅是怎麼死的,歷史上商鞅怎麼死的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戰國策 記載秦孝公想傳位於商鞅,商鞅推辭不接受。五個月後,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君繼位。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文君說 大臣功高蓋主就會危害國家社稷,對身邊的人過於親近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現如今秦國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況且君上您與商鞅有仇,願君上早下...

歷史上的今天,歷史上的今天4

1998年4月10日 北愛和談達成協議 1995年4月10日 逝世 1995年4月10日 北大學生發起中國首次網上救助行動1993年4月10日 南非黑人領袖哈尼遇刺1972年4月10日 禁止生物 公約 簽署1971年4月10日 中美開始 桌球外交 這條很有意義 1953年4月10日 哈馬舍爾德當選為...

在歷史上,秦朝被滅的時候當時為什麼無人復國

因為當時秦朝統治的時間太短,人們還不足以維護起乙個國家的凝聚力,所以當天下大亂時,除了秦朝本來的軍隊,沒有人會提出復國,因為百姓對秦朝的認可度還不高,畢竟秦朝的統治時間太短了,因此沒人復國。秦朝滅亡後,為什麼沒秦人復國?第一,據史料記載,胡亥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對自己的兄弟進行殘殺。此外,還有羞辱 ...

歷史上,假如單挑的話,歷史上誰能打敗項羽

歷史上,唯一能夠正面擊敗項羽的人,恐怕只有三國時期的 天下第一高手 號稱零陵上將軍的刑道榮了。我們都知道,西楚霸王項羽,堪稱中國千百年來,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傳奇人物之一。儘管我們自古以來,都有著成王敗寇的傳統 但是,在項羽身上,他似乎已經得到了 免俗 畢竟,項羽的個人能力,堪稱有目共睹。軍事指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