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真的人才凋零嗎,為何說被諸葛亮浪費的人才足夠組建超強軍團

時間 2022-10-02 03:21:00

1樓:文化知多少

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我們中國在世界上一直都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乙個能將把幾千年歷史文化完整的保留到現代的國家,我們中國一共存在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並且在這其中也衍生出了20多個朝代。

除了這幾位,還有很多比如將軍劉封,丞相向朗等等,所以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狀況嚴重 。

2樓:黎黎立離

細數一下因為諸葛亮直接或間接埋沒的人才,大概有劉封、魏延、向朗等。這其中任何乙個單挑出來都能夠抵擋一方,但是諸葛亮總是因為某些原因將他們埋沒。人無完人,諸葛亮說到底就是害怕他們搶了自己的風頭,所以喜歡凡事親力親為。

3樓:芳說芳語

蜀漢後期諸葛亮確實棄用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武將中有吳懿、魏延等而且包括馬謖 在內的一些有用的武將也被殺了。

4樓:穆青聊情感

諸葛亮其實在**中被寫的有些傳神了,他其實也是乙個凡人,只要是凡人就有自己的缺陷,他在評判人才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所以後人才說他浪費的人才足夠組建乙個超強軍團。

5樓:居李夫人

是的。蜀漢後期的確是十分缺人才的。但是也不能說這些人才都是諸葛亮自己浪費的。也的確有很多人擔不起人才的稱呼的。

三國蜀漢後期為何人才凋零?

6樓:笑談窗外事

一、原因:

1、是因為關羽北伐和兩年後的劉備伐吳,這兩場襄樊戰役和猇亭之戰失去了一大部分蜀國當時最優秀的文才武將。後期雖有優秀武將的後代為國所用,如傅彤之子傅僉,黃權之子黃崇,當畢竟熱血有餘,才智略乏,不能獨擋一面。

2、是地理原因,蜀地本身文化底蘊淺薄落後,人口數量少,基數少當然導致了人才缺乏。

3、就是一直以來的蜀中士人的不合作態度,他們對於外來的統治者沒有認同感,而劉備諸葛亮也沒有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荊州人是劉備入蜀時的核心力量,而且入蜀後一直統治著蜀地,同時荊州集團也對蜀本地士人缺乏認同感,所以從蔣費一直到董厥樊建,蜀士人對統治者很隔膜,當然也不會為之所用。甚至還出現了彭恙謀反等此類事件。人才庫沒有源頭活水,當然只能日益枯竭了。

4、就是諸葛亮治蜀後,對人才的對事務的態度也有很大關係,事無鉅細,排擠政敵,川中士族對諸葛亮嚴苛治國不滿,但又只能忍氣吞聲。人人自保試問又怎能人盡其才呢?

二、簡介:

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占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諸葛亮那麼聰明,為什麼還是累死了,是他不懂得上者勞人嗎?後期的西蜀人才凋零,難道他就沒有察覺嗎?

7樓:聖豆汁哥

首先,這個三國演義裡有解釋

孔明死之前半個月跟蔣琬說的,當時蔣琬跟他說了「上者勞人」這些話,諸葛亮的意思是:這道理我能不懂麼,不是看先主(劉備)把國家都託付給我的份上不敢不用心麼,我把這事交給別人怕他們沒有我用心啊。

其次,諸葛亮沒有傳的那麼牛逼,一般對諸葛亮的了解是來自三國演義,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自比諸葛亮,就把諸葛亮寫的各種牛逼,經常捏造歷史。

所以,諸葛亮雖然牛逼,沒有三國演義說的那麼牛逼;而且揹著先主託孤的壓力,所以事必躬親。

最後,諸葛亮在看人上確實有問題,比如馬謖,劉備、司馬懿等很多人都看出馬謖這人不中用,諸葛亮看不出來,還派去街亭,可見諸葛亮確實不太識人。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本來也是出生世家。聰慧、忠義,劉備臨終託孤,他則事事親力親為。作者神話他也是事實。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聰明只是在**演義裡,那是作者的加工。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是志大才疏。

10樓:奧馬哈的送報童

再聰明的人,也擺脫不掉歷史的侷限性

1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化了.

第二點,六出祁山,三國志記載為五次,北伐曹魏,勞民傷財...

第三點,打壓排擠優秀人才,像李嚴,劉封,稍微犯點錯,馬上就貶為平民或者置之閒散.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的局面

12樓:受傷的陌陌

因為世家門閥

諸葛亮畢竟不是蜀地人 劉備也是外來戶

你認為會有很對人為他好好打工?

世家都是以家族為先的

13樓:齊東人也

事必躬親是諸葛亮的性格缺陷,現在不也還有很多人是這樣的嗎,老覺得別人做事做不到自己心裡去。諸葛亮對蜀漢人才凋零當然是有察覺的,他費盡心思收服姜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但蜀漢偏垂一隅,地狹人稀,蜀漢建立時僅有20萬戶人家,至劉禪投降時也僅有28萬戶、94萬人口,不僅與曹魏的66萬多戶、443萬多人口相提並論,就連東吳的52.3萬戶,240多萬人口也沒法比,良禽擇木而棲,在那種情況下蜀漢要招募到大量的優秀人才是不可能的,當然諸葛亮累死的真正原因北有強魏虎視,東有孫吳覬覦,而劉備又一意孤行,如非孫權明智,孫劉聯盟破裂,蜀吳兩家早就被曹魏吞併了,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也難以偏安40年。

1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古代的人都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尤其是像諸葛亮一樣,滿懷抱負的人才。再加上劉備三顧茅廬,更加讓諸葛亮感動。

所以他決定報恩,如此而已。諸葛亮對於其蜀漢人才的缺乏實其實已經有所察覺,在其《出師表》中明顯的寫出來了。後主劉禪不理朝政,樂不思蜀,諸葛亮為報答劉備,才選擇「士為知己者死「,才苦苦支撐,最後病死五丈原……令人感嘆啊……希望對你有幫助。

15樓:數

諸葛亮的死因是積勞成疾。

16樓:匿名使用者

**畢竟是**,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虛擬化了,不是嗎?就像是西遊記,現實生活中真有孫悟空那樣的人嗎?沒有吧

17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中。。。其實諸葛亮完全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樣睿智

為什麼三國後期人才凋零?

18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三國前期是英雄聯盟的時代,三國後期就是大家爭奪權位的時代。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有太多的筆墨描述,一般都是「勝者為王。」打贏了,天下歸心,自然贏得了話語權。

真實的歷史裡,後三國到後面基本就是內政外患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魏國、蜀國、吳國這三個國家,互相抗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分伯仲的。只是,到了後期,就局勢比較明朗了。這是因為有些能人異士的流失。

比如蜀國的後期,因為諸葛亮的去世,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扶不起的劉阿斗「也是出處於此。後主劉禪真的是政事無能之輩,以致於諾大的江山等於拱手讓人。被朝中的那些宦官給挾持住了,到後面也就慢慢地亡國了。

2.魏國,還有乙個」司馬懿「。

司馬懿此人,當真是命長之人,在三國裡耗死了所有的對手,直至最後。在後三國時期,魏國進入動盪的時光裡,他用強大的智慧型除掉了曹爽,然後等同於將魏國把握在手掌心中,不過他沒有卻而代之,還是給小皇帝曹芳留足了餘地。不過,此時的魏國也差不多進入了司馬時代。

在曹氏和司馬一族的後續紛爭中,終於,這個結局以皇帝被廢,國號改變,給畫上了句號。

3.吳國,基本就是內鬥。

孫權死後,他的子孫因為王位的爭奪耗盡了很多能量。再乙個就是最終上位的這個君王壽命也不長,還有暴虐傾向,並且還喜歡享樂。如此君王,自然也守不好江山。

基本上,在後三國就是一些狗血的爭奪王權的現象。很多時候,上樑不正下樑歪。沒有好的領導者,自然而然,追隨者也就少了。

如此一來,紛爭不斷的日子裡,那些有志向、有實力的英雄也就悄悄隱退了。

19樓:愛歷史的追夢人

人們都說亂世出英雄,在三國初期那個動亂的年代,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謀發展,所以各盡其能各顯神通,那一時期真的就像春秋戰國時期一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以我們看到的人才就多,但是等到三國後期國家慢慢趨於統一的時候,更需要的是治國的才能,也有人才只是沒有之前出現的那麼頻繁而已。

20樓:歷史天天見

亂世出英雄,英雄都死的死,傷的傷,氣數已盡,沒有人才了是正常的,亂世怎麼學習?資訊又閉塞,除了眼界寬廣的人和家世顯貴的人,大家都沒書讀。戰亂又吃不飽,英雄也氣短啊。

所以,英雄豪傑都不出現了,填飽肚子才能當英雄嘛。

21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的時候,漢室凋敝,天下各大勢力都在招兵買馬,蠢蠢欲動,想要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所以會有很多人才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而三國後期,三大勢力已經基本穩定了下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個時候,有才能的人早已經當上了大官,出人頭地了,沒出名的也都收拾包袱回家種地了,所以基本沒有新的英雄了。

22樓:聯古歡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很多人了解三國的歷史,都是看得三國演義,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三國後期,其實並沒有人才凋零,只是你不夠了解而已,張苞和關興還是比較能抗的,再者就是魏國的張合了,到了後期也是一名了不起的大將啊。

23樓:ray張請讓

三國前期,社會局勢動盪混亂,各方勢力都相互割據,從而爆發過許多歷史有名的戰爭,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都是代表戰役。戰火煉英雄,在雙方的戰役中也出現許多有名的文人武將,正是有了歷史舞台,才使他們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在三國後期,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使社會趨於穩定狀態,出生在後期的人也就沒有了出頭的機會。

24樓:萵筍愛蘑菇

三國前期人才輩出,後期卻人才凋零。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前期的英雄豪傑們擅長打仗,正大光明的決鬥,這深得人心。而後期主要用於內鬥,血腥殘酷的陰謀廝殺,這是讓人所不齒的。

兩方面的發展不一樣,自然顯得前期三國人才輩出。

25樓:可愛的巨集哥偉

我個人認為三國後期人們因為前期的動盪不安,導致無法正常的生活,人們都顛沛流離的生活著,沒有辦法過著安穩的日子,所以無法認真的去練習武術或者是學習知識,從而導致後期人才稀少,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26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國初期,三方勢力不斷交戰,導致許多人才都戰死沙場,沒有活到三國後期。更有大部分的才人,漸漸老去,沒有精力再進行交戰,只好隱居山林。人口銳減。

按照漢書載,漢朝人口有數千萬戶,而到了晉朝只有一千萬戶,人口減少五倍,這裡我認為有問題,就算漢朝經歷黃巾之亂,三國爭霸,也不可能人口少五倍。

27樓:我去叫彭于晏

大家都熟讀過三國演義,裡面有好多的英雄人物,特別是在曹操,劉備,孫權活著的時候,人才有很多,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魯肅,劉備的關羽等,他們都是英雄,但是在三國的後期人才就沒有剛開始那麼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後期都忙於統一,所以人才都埋沒了,沒有機會展現自己。

28樓:春意幾許陰

俗話說「時事造人才」,生在亂世會激發人的潛能,和平的年代很少出現偉大的將領和將軍,因為沒有那樣的環境,人在亂世之中才會發奮,很多時候安逸的生活只會讓人一事無成,亂世出英雄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人才需要磨練和困難,經歷過很多事情和痛苦才會提高自己才能,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三國中為什麼說蜀中無大將,蜀漢後期武將真的非常少

蜀漢在建立之初時就非常缺乏人才,謀士 武將都不多,關張趙黃。直至劉備稱帝 諸葛亮北伐時更是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是魏延等幾位。再看曹魏,夏侯氏 曹氏等家族將領就很多,而且絲毫不比關羽張飛等弱。還有龐德 徐晃 張郃等都是狠角色 蜀中無大將,為什麼蜀漢後期的武將越來越少 蜀漢後期大將...

蜀漢前期強大,為何後期人才凋零呢

因為蜀漢後期一直堅持北伐,那些新培養的人才都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再加上蜀漢選拔人才的制度有問題,所以導致人才越來越凋零。因為蜀漢前期經歷過幾十場戰爭,導致很多人才損失在戰場上面。所以到了後期出現了人才凋零的局面。因為西蜀受地理位置影響只有一州,前期強大是因為劉備帶領了他自己本身的人才。而後期面臨人才...

蜀漢前期人才濟濟,後期人才匱乏,是諸葛亮「搞掉」太多人才嗎

蜀漢內部派系爭鬥,在諸葛亮在的時候,雖然有矛盾,但是諸葛亮一人獨大,可以將其壓制,不至於過於嚴重表現出來。而諸葛亮死後,派系爭鬥激烈,導致人才減少,相互之間進行扯皮,人才也無法晉公升。也不是的,是因為劉備去世後,劉禪不爭氣,很多能人都心灰意冷,最後都走了,不願意替蜀漢賣力了。是因為關羽北伐和兩年後的...

蜀漢前期諸葛亮可以說是蜀國2當家嗎?後期諸葛亮執政多少年

歷史上前期其實劉備還是很平均的,自己也會做點決定什麼的。二當家的意味在演義中很有體現,言聽計從。執政多少年.11年吧 按照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政,234 諸葛亮卒年 223 劉備卒年 11年 大略的吧 如果在劉備伐吳 白帝城生病的時間算,13年左右吧 當然了,丞相能不是2當家嗎?27歲出山,54死 1 ...

劉備死前魏延忠於蜀漢嗎,魏延是真的背叛蜀國而被斬嗎?

魏延是蜀漢名將,他跟隨劉備入川後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延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但是和漢軍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將兵權交於楊儀,魏延因恃功心有不甘而率軍欲殺楊儀,反被楊儀派馬岱殺死。后魏延一門被夷滅三族。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