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馬遷做中書令是哪一年,司馬遷寫《史記》一共用了多少年

時間 2022-09-03 17:57:16

1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96年前後。

西元前99年李陵案發,這一年47歲。以後據說坐了三年牢,以後出獄就做了中書令(應該是漢武帝後悔了)。

又有說法,他是50歲之後擔任的中書令,時間也差不多。

2樓:小蟲草

太史公司馬遷做中書令是在太始元年(西元前96年)。中書令,名義上不比丞相低,但由於武帝時期政權集中於皇帝直接主持的內閣,中書令和御史大夫實際上都成為了閒職。事實上,從當時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在中書令位置上至始至終沒有什麼作為,反倒是有時間來著書立說了。

漢武帝天漢二年(西元前99年),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而被關入監獄,並處以宮刑。太始元年(西元前96年)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直到漢武帝徵和二年(西元前91年),《史記》全書得以完成。

3樓:匿名使用者

天漢二年(西元前99年),他因為「李陵事件」,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遂遭受宮刑。在獄中司馬遷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繼續編寫《史記》。

司馬遷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於西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西元前87年,司馬遷逝世,終年56歲。對於司馬遷的死因,因史料無明確記載,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看這段話司馬遷應該是在西元前98年左右做中書令的~

司馬遷寫《史記》一共用了多少年?

4樓:筱鴨電影

14年。

《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5樓:縱橫豎屏

司馬遷寫《史記》一共14年.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6樓:青妍知識屋

1、司馬遷寫《史記》,總共經歷了14年。

2、創作過程

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可惜壯志未酬與世長辭。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

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作品簡介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司馬遷是在監獄中寫的史記麼?

7樓:各種怪

不是。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報任安書的背景:

這篇文章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曾經在獄中寫信給司馬遷,叫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司馬遷給他回了這封信。

8樓:繼潤

他在外面寫過一部分,在監獄中完成的。

司馬遷(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樓:方山一竹

任安書是司馬遷被抓後所寫。後漢武帝感其學識淵博令其以金銀贖命,但施以腐刑。司馬遷曾在《任安書》表示自己苟且而活是為了完成其父要求的,著作一部前無古人之作。

但直到現在還是一部後無來者啊!

10樓:浣紗水墨

就算這樣都是真的!但我對史記裡的事不信!很簡單,乙個幾千年的後人,去講千百年以前的事本身就沒有可信度,何況是在那種資訊不流暢的年代!

就像現在人說清朝的事一樣,都是道聽途說,誰見過?別說這樣了,就科技達達的現在,所謂的新聞直播都能造假呢!

關於司馬遷的資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該書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西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12樓:可愛頑皮豹呵呵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退禮,司馬遷退禮可以看出司馬遷是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漢武帝的時候,司馬遷擔任太史令,正在編寫 史記 一天,乙個叫李廣利的將軍派人送來一件禮物.司馬遷的女兒開啟盒子一看,不禁驚 呼起來 啊,太好了,真是稀有的寶貝啊 原來裡面是一對完美的玉璧.司馬遷聽到女兒這樣讚嘆,便把白璧拿過來玩摸了一下,說 這樣圓潤 光...

司馬遷名言,司馬遷名言名句大全

1.西伯幽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 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 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 國語 孫子髕腳,兵法 修列 不韋遷蜀,世傳 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 孤憤 詩 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作也。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4.好學深思...

有關司馬遷的,有關司馬遷的資料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 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 前145 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 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 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 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 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

司馬遷的故事,司馬遷的故事100字

少年司馬遷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 前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

司馬遷之心人人皆知司馬遷什麼心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後,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裡。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