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體現

時間 2022-05-05 22:12:50

1樓:匿名使用者

(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土地面積增加

(3)**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4)農學著作的問世(如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5)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如佔城稻、玉公尺、薯類)(6)重視水利的興修

(7)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樓:

1.鐵器的產生 農具得到發展 (只是有些地方到現在還在使用)2,水利的建設 都江堰 造福百姓達到千年3.引進物種 番薯 西紅柿 胡椒 等等使更多的人民不用餓死4.

政治思想指導 重農輕商

3樓:鐵腳書生

我認為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和平的環境,只有天下安定,才能有足夠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人們才能安心從事農業生產而不必因為戰亂而遷徙;2)生產工具和作業方式的改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工具改良了,生產效率才能提高,生產才能發展;3)水利灌溉工程,農業生產離開不水利工程,完善的水利系統有助有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的發展;4)選種育種知識的積累,優良的種子也有利於農業產量的提公升。

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有力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有哪些

4樓:筆有千秋業

分別解釋如下:

一、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有利因素有:

(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土地面積增加;

(3)**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4)農學著作的問世(如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5)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如佔城稻、玉公尺、薯類);

(6)重視水利的興修;

(7)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二、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土地制度的變遷,就是土地兼併,造成大量農民喪失土地,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2、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度的確立;

3、沉重的賦稅,嚴重挫傷勞動群眾的勞動積極性;

4、災害頻繁,靠天吃飯,抵禦災害差。

5樓:瓔諾

有利因素:

1,耕作方式的改進。

2,生產工具的革新。

3,水利的興修。

4,重農抑商的政策。

不利因素:

1,古代農業多為自給自足。

2.地權與勞動者分離,廣大勞動者無田可耕 。

3.徭役及賦稅。

6樓:匿名使用者

有利,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重視農業的國家,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2,土地面積廣闊,氣候適宜,適合農業的發展3古代勞動力資源豐富,大部分都是農民。不利,由於古代重視農業發展,所以科技水平不高,這就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次,生產工具落後,造成農業的發展緩慢

有利於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耕作面積增加;

**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統治階級惠民政策,如減免苛捐雜稅,休養生息;

農學著作的問世(如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如佔城稻、玉公尺、薯類);

重視水利的興修;

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8樓:藍拓愛女

有大塊平原,鐵器技術的發展,種子育種、引進,精耕細作的農民。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先後有「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三種。1、在原始社會是刀耕火種。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工具及非常簡陋,人們勞動以氏族為單位,集體耕作,集體享受勞動成果,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壓迫和剝削。

2、在夏商、西周時期是石器鋤耕。土地屬於國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進,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鋤等,勞動者是奴隸和平民,他們集體耕作井田,奴隸主剝奪他們的勞動果實。3、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是鐵犁牛耕。

土地屬於私有,生產工具已經有鐵農具和牛耕,勞動者是農民,他們或耕種自己的土地或租種地主的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注意精耕細作。受封建國家和地主的剝削。

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0樓:匿名使用者

(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土地面積增加

(3)**收入增多,人口增長

(4)農學著作的問世(如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5)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如佔城稻、玉公尺、薯類)(6)重視水利的興修

(7)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高

11樓: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如漢唐時期都曾出現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些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如漢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時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漢初經濟發展起來.出現文景之治.

3.重視水利的興修.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

如西漢武帝時調集幾萬民工治理黃河,漢唐兩朝都十分重視生產工具的改革.漢朝發明了耬車.唐代製成曲轅犁.

筒車等.

4.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遼宋夏金元時期.

江南經濟之所以能得到發展主要是由於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工具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與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結果.

5.新制度的確立.如戰國時期封建制度的確立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6.民族融合的加強.民族融合加強推動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經濟發展.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元朝的統一等.

7.對外交往的加強.如宋朝引進推廣占城稻.明朝引進大量農作物.有利於經濟發展.

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2樓:雪雅星箜

(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土地面積增加

(3)**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4)農學著作的問世(如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5)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如佔城稻、玉公尺、薯類)(6)重視水利的興修

(7)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13樓:放羊的蛇

古代,特別是封建社會階段,農業耕種制度非常完善和穩定,因此哪怕是社會變革,對農業影響都不太大。

影響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是環境變化和重大科技革命。

環境變化,主要就是氣候因素,比如降雨,乾旱,**,冰雹,還有蝗蟲以及其它病蟲害等。

重大科技革命,比如織布機,比如犁的改進,比如運河,或者引水渠的修建,比如種子引進等。

中國古代農業產生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40

14樓:娃仔

農業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由於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民之生計和國家的興衰存亡,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大事來抓,努力督促和組織農業生產。

統治者為什麼重視農業?因為農業的發展:(1)有利於安定民生,從而有利於穩定和鞏固其統治地位。

其規律為:農業發展→農民生產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矛盾緩和→穩固統治;或者:農業發展→治民→治國。

(2)農業是國家富強.實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國富力強的標誌。(3)農業的發展,也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場。(4)農業也為戰爭提供了物質基礎。

如西漢武帝用兵匈奴,如沒有西漢前期農業的發展,錢糧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促成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有:(l)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這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一般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保障農時、獎勵耕織、抑制土地兼併,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如教材所講到的商鞅變法中規定「農民耕田織帛產量高的,免除徭役」極大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秦的強大!除此外還有北魏實行「均田制」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併,分給農民一定土地,隋唐繼續實行均田制並規定可以納絹代役——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3)重視水利的興修,西漢武帝時調集幾萬民工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清朝設定專門負責治理黃河興建水利專案的「河道總督」一職,這些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4)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從刀耕火種到鐵犁農耕促進我國古代農業質的飛躍。

漢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發明了耬車,唐代製成曲轅犁,發明了筒車等。這些也都極大促進農業的發展。(5)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才使中國古代的經濟得到發展。(6)外來移民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例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遼宋夏金元時期,江南經濟之所以能得到發展主要是由於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與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結果。(7)民族融合加強,各民族間相互學習交流,促進經濟發展。

(8)開明開放的對外政策。

農業發展的表現一般在如下幾個方面:(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如漢代耬車、「代田法」、「區田法」等的出現體現我們當時的農業文明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2)單位面積產量提高;(3)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荒地開墾,土地面積增加;(4)水利大面積興修;(5)**收入增多,人口增殖;(6)農作物新品種引進並推廣種植;(7)農產品商品化;(8)形成一些特色經濟區域。

如明清農業生產中的茶、桑、棉花等經濟作物,成為一些地區農民的專業經營,出現了專業化區域;(9)農學著作的問世。如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我國先後出現了漢代《泛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清的《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著名的農學著作。

中國古代農業雖然有「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等偉大貢獻、優點。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1)農業經濟發展所付出的生態環境方面的代價太大。

為了開墾土地,大量燒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2)科技含量低。雖然中國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術的改進使用,但總體看中國農業走的是一條依賴勞動力投入的粗放型經濟,抗自然災害能力差,這一點甚至到新中國建立前都很突出;(3)一直未突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範疇,商品化程度低;這一點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前後我們都可以看的很明顯;

研究學習中國古代農業發展史給我們的啟發:(1)農業經濟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勞動;(2)穩定的政治局面,是經濟發展的保障;(3)只有三大產業結構合理協調發展,農業經濟才有長足發展,所以要把發展農業放在整個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的大結構下思考;(4)發展農業發展經濟要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甚至可以說要以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古代都城發展順序是什麼,中國古代都城演變的特點

從整個都城制度發展歷史來看,可以分為前後兩大階段 前一段從先秦到唐代,是封閉式都城制度時期。後一段從北宋到明清街是開放式都城制度時期。所謂封閉式都城制度,主要指的是郭内存在封閉式的居民 坊裡 制度和集中 的 市 制度。居民眾多的 坊裡 和開設商店的 市 四周都築有圍牆,所有門戶都設有小官管理,早晚定...

古代農業經營方式的演變,中國古代農業的經營方式耕作方式生產方式是什麼?三者如何區分?

1 春秋戰國以前是集體耕作。2 春秋戰國以後農業耕作方式是個體農耕,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3 宋朝以後,租佃關係普遍化,它與自耕農經濟成為中國古代農業主要的經營方式。二 古代農業的歷史 1 我國的種植業在距今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而我國的農耕文明也可以從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初期開始追朔。傳...

中國古代的茶,中國古代茶文化

古代名茶 產地 名稱 別稱 盛傳時期 特色 備註 浙江 顧渚紫筍 湖州紫笋急程茶流霞山仙酒 唐代 餅茶 龍團茶 明代 條形散茶 龍井茶 香林茶 寶雲茶 白雲茶 前身 宋代 奶花香太和之氣 龍井茶虎跑水 徑山茶 唐代 味鮮芳 徑山茶宴日本茶道 江蘇 碧螺春 嚇殺人香 明末清初 形美 色豔 香濃 味醇 ...

中國古代姓氏的由來,中國古代複姓的來歷

張 王 李 趙 錢 孫 我 們 每 個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產 生 的 呢 在 上 古 三 代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碼 事 氏 是 從 姓 那 兒 派 生 出 來 從 漢 代 開 始 姓 氏 混 而 為 一 現 代 我 們 中 國 人 的 姓 大 部 分 ...

中國古代歌曲,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歌曲

最早的詩經,後來的唐詩宋詞,都是唱出來的,只是現在譜子已經失傳了。水調歌頭,滿江紅,琵琶語。琵琶語 秋月夜 陽關三疊 滿江紅。建議你去聽聽 龍鼓 現代的但是古風味道十足。找十大古琴曲不行?要有詞的?漢樂府,再早一點的風雅頌三種都是和曲而唱的歌曲。聲聲慢 鄭福如 但願人長久 王菲 念奴嬌 伊能靜 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