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蜀後利用蜀地糧草滅了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

時間 2022-04-27 11:17:10

1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戰國時期,秦惠文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南下征服巴蜀。正是靠著這一正確抉擇,秦國不僅打下了大片疆域,更是擁有了乙個天然的糧倉。巴蜀併入秦土,是秦國最終能夠東出統一天下的關鍵所在。

秦國得蜀後,郡守李冰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得巴蜀成為了秦國天然的糧倉,而得益於先秦時期巴蜀和關中的水路暢通無阻,巴蜀的兵員糧食可以以最低成本運輸至秦國作戰的前線。

到了三國時期,蜀國地處成都平原,又有崇山峻嶺天然屏障,如果發展農業,的確是一塊最佳區域,但後來劉備政權被年年征戰搞得疲憊不堪,益州遠離戰場,千里運糧只有十分之一二能夠運到前線,其他的都損耗在路上。

在它種情況下,入主巴蜀後的劉備政權,卻並沒有重現當年巴蜀作為糧倉的輝煌。每一次戰爭,都對巴蜀造成了極大的消耗,這種損耗是非常驚人的,造成蜀中常年都處於全民皆兵的臨戰狀態,整個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影響。

其結果,蜀漢政權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蜀漢人口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減少,特別是蜀漢經歷了幾次大的戰役失利後,丁壯人口損失嚴重。

諸葛亮當年提出「益州疲弊」時,正是出於蜀漢以一州之地去對抗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被對方逐步拖垮的憂慮。所以才急於北伐,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而秦國統一六國前,地處西北,佔據了巴蜀之地和河西地區,成都平原與關中平原,成了秦國糧草的主要**地,而蜀國的糧草主**於成都;

他們的兵制不一樣,秦國實行的是全民兵役制,而蜀國實行的是職業兵制。 全民兵役制是戰時只要有戰鬥力的都上前線,平時作為農民去屯田種地,有利於糧食儲備。 而職業兵制的士兵只負責上陣殺敵。

早期蜀國征戰不斷,為保障軍隊戰鬥力,無法實行屯田存糧養兵。

2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當時四川地勢非常險要,雖然易守難攻,但沒有很多老百姓居住,路不好,肯定運送糧食也很不方便,所以諸葛亮的軍隊總是缺糧,**不上。

3樓:問題解決王老師

馬未動糧草先行。諸葛亮缺的是軍隊的糧食,這是因為四川的交通非常不便。四川是乙個盆地,四周崇山峻嶺。要想出關打仗糧草要運到前線,交通和運輸工具是個大問題。

4樓:解開心結不再迷茫

蜀國物產豐富,秦國利用蜀國滅了六國,是因為經蜀國水路可以攻擊楚國,楚國被滅後秦國糧草得到了補充。而諸葛亮北伐,道路艱難險阻,司馬懿則採取堅守的辦法,迫使諸葛亮從國內調糧,自然運輸跟不上,老是缺糧了。

5樓:超級王一番

這是因為諸葛亮北伐時從漢中進入關中有四條道故道、褒斜道、駱谷道、子午道四條,由於幾次大**不僅堵塞了故道,也截斷了河道,故道水源斷了,這四條道都是山路,後勤糧草成為大問題。

6樓:邗芷

孫子兵法記載說:善於把握用兵作戰的人,就不用多次徵集兵員,不用多次徵集去運送糧草。**裝備全由國內**,糧食設法從敵人那裡獲取,這樣行軍作戰中,糧草就會非常充足,也不會發生失敗退軍的事情。

諸葛亮北伐中使用的是穩穩妥妥的作戰方法,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和魏國進行長久之戰。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就是,如果諸葛亮沒有成功的攻打下魏國城池補充糧草,那麼就需要四川千里迢迢的運送糧草到前線補充,萬一路途中稍有點差池,就會導致缺糧退軍的事情發生。

7樓:小路老師**答疑

諸葛亮北伐需要出蜀作戰,需要遠距離運輸糧草。和他對戰的司馬懿自知打不過諸葛亮,直接以逸待勞,不正面作戰,和諸葛亮長期耗著,長此以往,會出現缺糧的現象。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

8樓:珠竹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兵制不一樣,戰國七雄實行的是全民兵役制,而諸葛亮實行的是職業兵制。

全民兵役制的意思就是有戰爭的時候,士兵就上陣殺敵,沒有戰爭的時候,士兵就會化身農民,去屯田種地。

而職業兵制的意思就是士兵就是士兵,只負責上陣殺敵,即使閒下來也不會去下地幹活。

雖然職業兵制能大大提高士兵的職業素養,但是卻為糧草供給提供了障礙。

蜀國能下地幹活的青壯年幾乎全部去當兵打仗了,這就導致了蜀國的地沒有多少人去種,沒人去種地就意味著沒有糧草,沒有糧草,前線打仗就沒有糧食供給。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老是缺糧,也是因為蜀國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用於耕種。

即使諸葛亮是天縱奇才,但是後勤沒有搞好,士兵總是吃不上飯,即使再怎麼用兵如神,也無法打贏戰爭。

畢竟戰爭是持久的,沒有充足的糧草**,即使剛開始因為指揮得當獲得勝利,但是時間久了,弊端就出來了,所以每次諸葛亮打的正好,但就是因為糧草不夠,而選擇撤退。

而且蜀地的路有多不好走,從李白的蜀道難就可以看出來,因此路途的遙遠和陡峭也是諸葛亮總是缺糧原因之一。

古代運糧可不像現在有各種方便的交通工具,古代運糧都是用板車來運糧,而這些糧食不是光運去軍營給士兵吃。

路上負責運送的勞役和官兵也會消耗這些糧草,所以真正能運到軍營的糧食有原先的一半就不錯了。

9樓:茯神分享屋

乙個是全民皆兵,類似府兵制,乙個是僱傭兵。要拿糧食或軍餉用人。

10樓:常大大璐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是因為他們的兵制不一樣,全民兵役制打仗的時候就會成為士兵,如果沒有戰爭的話就會變成普通的農民。

11樓:啊啊木有暱稱啦

戰國七雄是全民皆兵,自給自足不是官方的,諸葛亮是徵兵,徵兵就要有軍餉和軍糧。

12樓:大愛小情

兵制不一樣。戰國七雄是全民兵役制,全國的男人在遭遇戰爭時皆是兵,其他時候則是普通農民。諸葛亮實行的是職業兵制,軍隊常年征戰,不能參與生產,糧餉是很沉重的負擔。

13樓:公子狸寶

兵制的不同,戰國而言,國家實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全國所有適齡的男人都必須出戰,無一例外;一旦沒有戰事了,除去一些守關人員,其他人統統回家種地,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蜀國十萬兵馬長期處於戰爭之中,沒有參與到農業耕作之中,更是拖垮了蜀國的經濟。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何孔明總缺糧呢?

14樓:輕描歲月跎

蜀漢政權先後失去了荊州、漢中,劉備伐吳之戰六十萬大軍**過半,巴蜀子弟人口凋敝了。劉備死後諸葛亮不顧蜀國疲弱,先後六次大舉徵發成年男子入軍北伐,因此從事農業的就成了老弱病殘,婦女兒童了,這導致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秦國不缺糧那是因為秦國從山東六國引進了數百萬百姓,他們從事農業生產,老秦人從事戰爭;但是蜀國明顯沒有招募到更多的百姓來蜀從事農耕,不論是農耕還是打仗都是巴蜀子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農戰兩不順利。

諸葛亮如果不那麼急功近利,而是採用修養生息的方法來治蜀,待時機成熟後再北伐,一戰而勝,那麼也不至於蜀國最先亡國。因此我認為諸葛亮雖然忠心為國,智力超群,但是跟管仲、樂毅相比還是差了很多,至少管仲富齊強齊有功,樂毅強燕富燕有功,而孔明把蜀國玩完了。

15樓:不二紫言

因為戰國時期兵士們有戰事就去打仗,無戰事就去種地,自給自足,而蜀國士兵只打仗不種地,再加上蜀道複雜,難以運糧,所以打仗才總是缺糧。

16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劉備伐吳的時候,導致蜀國人口受創,男子少了,所以生產力低下,糧食供不應求,所以他打仗的時候一直缺糧。

17樓:小小鳥鳥飛飛我

戰國的時候,所有的青壯年都是要上戰場當兵的,打仗的時候就拉去打仗,不打仗的時候就乖乖在家裡種田,一邊滿足自己一家人的日常食用,一邊給國庫充糧,保證下一次戰爭裡的糧食夠用。但是戰國的時候,戰爭打的真的很頻繁,所以說儲備糧真的不一定是夠用的。而且一般的民兵一旦出去打仗,家裡的田基本也就荒廢了,所以說其實他們也是缺糧食的,但是畢竟自給自足。

而蜀國的時候就是徵兵,兵力平時就是用來練的,是不會種田的,所以說這群人只進不出,自然缺糧食缺的更多了。有的時候還會直接搶老百姓的糧食補充軍糧,但是諸葛亮不能這麼幹啊,劉備當時打的旗號就是皇室皇叔,如果這樣子做,原本宣傳的仁義的名頭就像是個笑話了,又不能搶又沒能力變出來糧食,所以說他們的自然過的是緊巴巴的了。

蜀地其實不缺糧,為何諸葛亮5次北伐3次缺糧而返?

18樓:職場導師小周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以後,就不斷的派兵北伐,可見劉備在位的時候一年多都沒有缺糧草,也沒有為此事擔憂。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有乙個重要的失敗原因,那就是糧草匱乏,五次北伐有三次因為糧草沒有,而不得不返回。

根據三國志記載,每次北伐的時候。魏延都要和諸葛亮分兵前進,雖然魏延想發動奇襲以便取得戰果,但是諸葛亮一直沒有同意。因為蜀漢本來地方就小,北伐又是遠離家鄉作戰,交通運輸糧草非常困難。

這一點蜀漢根本沒有辦法與魏國相比。打消耗戰,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在這種情況下,蜀漢肯定為糧食所困。

古代運輸條件非常差,再加上蜀漢的立足之地是巴蜀地區,有一首詩就說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劉邦當年能從蜀漢之地出兵與項羽爭鋒,一樣處於弱勢。但是他沒有求穩定,反而憑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突襲了三個地方,拿下了關中地區,保證了糧草的**。

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取得了較大的戰果之外,一次比一次求穩,一次又一次陷入了敵軍的消耗戰。蜀國地方又小,又是遠離故土作戰,消耗戰就是消耗糧食。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加快了運糧的速度,但是也不能趕上戰士們消耗糧草的速度。

總而言之,劉邦能夠從四川出兵,楚漢相爭4年,從未因糧草而發愁。而諸葛亮屢屢被糧草問題牽制住,主要是因為諸葛亮性格謹慎不敢冒險,在一心求穩的情況下打起了消耗戰。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蜀地山勢險峻,道路極其不好走,這種情況下,士兵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糧食補充。

20樓:莫言名與利

蜀道險峻,運送糧食的道路上很容易出事,自然就沒法將其運送到戰場。這樣一來,軍糧自然是不夠的。

21樓:叨叨

雖然蜀地不缺糧,但蜀地歷來交通不便,地勢十分的險峻,所以糧食是十分不容易送到前線去的,這就造成了前線部隊經常缺乏糧食。

22樓:丸子閒談文化

因為當時諸葛亮北伐關中距離是非常的遠的,而且運輸又不便,再加上劉嬋揮霍無度。

23樓:便做他鄉是故鄉

打仗絕對不能缺的就是糧草,諸葛亮北伐的路線非常的長,再加上路途難走,耽擱的時間很長,所以糧草很快就短缺了。

24樓:橘瓜

因為儲存糧食的地方和前線隔的距離是比較長的,當時蜀地的交通又不是很發達,運輸非常不便利,因此前線經常無糧。

25樓:小林是吧

北伐路途遙遠而且路不好走,糧食難以及時運輸到前線去.其次,當時狀態其實算是比較缺糧的,因為很多人被徵去打仗了。

26樓:知心小謝

諸葛亮北伐關中距離較遠,運輸不便,糧草未能及時供給,還有劉禪揮霍無度,致使國庫空虛,無法及時**軍隊糧食。

27樓:活在瓜里的籽

因為北伐的路程遙遠,當時的運輸條件也不便利,糧草並不能及時的供給,所以才這樣。

28樓:匿名使用者

北伐的地方離蜀國的領地是很遠的,路途遙遠,糧食**會來不及,所以才會5次北伐3次缺糧而返。

劉備打了幾十年仗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

29樓:幸福的上單惡霸

劉備打幾十年的讓都是在川蜀巴渝地區。這些地區他佔據多年根據地都在這邊。糧草**自然很充足。

而諸葛亮要北出祁山。路途遙遠。一是運輸成本的成倍增加,二是運輸時間的加長。

三是還要防止敵軍節糧。由於運輸工具的落後,糧草自然**不上

劉備拜盧植為師。先後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多個軍事行動。但是因為自己個人能力並不是很強大。

諸侯混戰多年,一直碌碌無為。但是他有一雙慧眼能夠識別賢才。他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出山。

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的事業自然是如虎添翼,蒸蒸日上。得孔明者得天下。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與北魏曹操,東吳孫權三分天下。想要匡扶漢室重振。

漢室之雄風。以德服人,安定天下。

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不付劉備重話。

對得起他的三顧茅廬。輔佐他打下了蜀國的江山。發明諸葛連弩。

開發巴蜀地區。使得蜀軍的軍隊實力有很大的提公升。蜀地的巴蜀文化也得到了發揚光大。

他不斷的積累數均實力養軍千日用在一時。先帝中道崩屬。為完成先帝遺願,必定盡心盡力。

不過面對岐山天譴運輸糧草確實是乙個巨大的問題。三軍不動,糧草先行。為了就是保證糧草**的充足。

諸葛亮還發明了歷史上現在還未解開的木流牛馬。但是運輸能力的不夠也導致了北出祁山伐魏大計的最終失敗。

宋朝滅南唐的戰役,主要的,滅後蜀或南漢的也行。要詳細一點的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汴梁,改為東京。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一項事業就是統一全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統一全國之步驟。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後又滅亡後蜀 南漢 南唐三國。基本上網上有,多看點歷史書 北宋是怎樣越過南唐滅掉南漢的...

秦王政滅六國後改名為秦國都定於哪

咸陽市咸陽,是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中國著名古都之一,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陽東鄰省會西安,西接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轄2區1市10縣,總面積10246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495.68萬。咸陽身處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

衛國被秦國滅是在荊軻刺秦王前還是後

衛國,周朝分封的乙個姬姓諸侯國,侯爵。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濮陽 河北邯鄲 邢台一部分 山東聊城西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朝歌 楚丘 帝丘 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

秦國修一水壩助其滅六國,兩千年後水壩有何作用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各代王朝的帝王都很重視農業的發展。因為我們知道世界上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所以農業的強大與乙個國家的強大有關,而農業的強大也與乙個國家的水利工程的強大與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農業的發展需要水的滋養與灌溉,有了水,農業便會發達,這個國家也便會更加的強盛。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