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劉備究竟有什麼隔閡,只是普通的君臣關係嗎

時間 2022-02-06 04:57:30

1樓:局外人

自古以來君王最當心的就是臣子奪自己的位子。故劉備在世時一直提防著諸葛亮,防止其有機會奪權。臨死前說若劉禪無能,諸葛亮可以自立,這就是要諸葛亮當眾發誓自己沒有篡立之心。

因此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係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劉備需要諸葛亮來打天下,諸葛亮要劉備提供乙個舞台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記得採納啊

2樓:踐踏此吧丶嬜

劉備與諸葛亮既是君臣,又是知己,好友。劉備臨終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的那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為世人爭論久已,或曰:

君臣大信以至於斯,萬世楷模。或曰:劉備梟雄,疑心試探。

能真正察覺其中深意的並不多。 劉備和諸葛亮自從隆中決策以來,可以說彼此肝膽相,乙個善於策劃,乙個敢於決策;乙個長於政治外交,乙個能用人識人。兩從配合默契,使得劉備的勢力迅速成長,基本實現了隆中對的前期規劃,三國鼎立之勢已成。

只是劉備在入主西川以後,和諸葛亮之間還是有一些矛盾而已。另外在託孤一事上 有人認為孔明到白帝城,劉永,劉理都帶,偏偏不帶太子劉禪,擺明了是諸葛亮為了自保,把劉禪當了人質了。所以劉備的那句話實際上是說給孔明這樣乙個意思「我現在已經承認你是蜀中之主了,看在你我君臣一場的份上,我的兒子能留下,就替我留下吧」,這的確是乙個父親的肺腑之言,既不是試探——已經用不著試探了;也不是出於對諸葛亮的信任。

而諸葛亮又何嘗聽不明白?他當然也感念劉備曾經的知遇之恩,特別是對劉備臨終既要保全自己的兒子,又想保住自己一生心血建立的蜀國這種複雜的心理更是能夠感同身受,他也明確回答劉備,「蜀國的事情我會盡全力的,你的兒子我會讓他們好好的」 當然了,這只是有人猜測而已,論兩人生平以及託孤之事來講,劉備和諸葛亮既是君臣,更是知己好友。

3樓:犖油

其實關係很不好說。 劉備一方面要倚重諸葛亮,一方面有怕諸葛亮勢大。尤其是荊州來的**士族們唯諸葛亮馬首是瞻。

如馬氏兄弟,而劉備的老臣關羽又不服諸葛亮。再接下來又需要平衡荊州士族與益州士族的利益。於是才有了假意託諸葛亮若事不可為取劉代之,外事卻又讓李嚴重兵鎮守永安。

劉備孔明的君臣之交情,古代有誰可比乎

4樓:劍神一笑動九天

齊桓公-管仲 秦穆公-百里奚 劉邦-張良 苻堅-王猛

從「劉備託孤」可以看出劉備與諸葛亮是怎樣的君臣關係

5樓:昔甜恬

1.首先我們看你說"劉備讓諸葛亮守荊州,而帶龐統;法正輔佐劉備西取巴蜀,北征漢中,為劉備建立帝業奠定了基礎;劉備進製漢中王時,法正排名也在諸葛亮前。 "

諸葛亮一向是管理內政的,而這個時候不留諸葛亮守荊州你說還能誰守,不可能叫龐統和法正守,而且龐統和法正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當時是諸葛亮讓龐統和法正跟著劉備西取巴蜀並不是劉備乙個人的意思.

2.再看諸葛亮才仰天長嘆:「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這條的意思是說如果劉先主不東行或者即使東行也就可能不會敗的這麼慘,這個也是諸葛亮心裡的話,也是他不能完全確定劉備東行的猜測.當時不要說是不聽諸葛亮的劉備,即使是法正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夠勸服劉備,因為這個時候劉備是失去理智一心要為關羽報仇,所以勸服劉備不是法正一句話能夠解決的.夷陵之戰必定還是要爆發.

3.最後你說的劉備在白帝託孤之時,並非只找了乙個諸葛亮,還有乙個李嚴在側。

李嚴是劉備在臨死前的六個月就已經封為輔.而諸葛亮是在劉備臨死前託孤,期間相差了5個多月的時間.而當時關羽,張飛,法正,龐統都已死,那麼在劉備身邊能夠依靠除了諸葛亮就是李嚴,根本沒有人選,如果劉備不信任諸葛亮,他完全可以把托顧託付給李嚴,大可不必花這麼多精力在諸葛亮身上.

4還有一條你說的奪取荊州。但劉備沒有採納這個意見,於是才有了奪取荊州。但劉備沒有採納這個意見,於是才有了當陽之敗,也才有了赤壁之戰。

當陽之敗和赤壁之戰的暴發是沒有相互關係的,因為劉備沒有奪取荊州和之後周瑜火燒烏林是完全搭不上的,赤壁之戰的整個戰役中都沒有蜀國參與過,完全是東吳和曹操之間的戰役,所以赤壁之戰的爆發是必然.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劉備不是很放心諸葛亮 怕他弄權 最後還是他大權獨攬十幾年···記得當時諸葛亮跪在地上直冒冷汗

有誰知道劉備,孫權,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的關係和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劉關張是3個結拜兄弟

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

劉備是孫權的妹夫

8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和諸葛亮是君臣關係,孫權是諸葛亮大哥諸葛謹的君主,關羽、張飛與諸葛亮是同事關係

9樓:匿名使用者

先朋友 知己 在君臣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那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對劉備鞠躬盡瘁,但劉備臨死時竟懷疑諸葛亮到自己死了後可能會奪他帝位!所以說這些話試探諸葛亮,諸葛亮一片忠心當然不會啦!劉備對諸葛亮說,把劉禪當作自己兒子一樣教導,如果自己的兒子無能力的,叫諸葛亮替代劉禪的位置!

劉備說這些話分明是試探諸葛亮的忠心!把劉禪看作兒子,那麼做了劉禪的父親的諸葛亮又怎能奪兒子的位置呢?劉備說這話也太高明了,其實意思就是叫諸葛亮好好輔助劉禪,不能奪他的帝位!

11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種魚水境界的君臣,只有此二人。可是,舌頭和牙齒這麼親密的關係都會有不合的時候,何況是人呢?

因為主張連吳的諸葛亮不贊成劉備對東吳用兵,被劉備留在成都,而且諸葛亮也不得不留:本來蜀國的人才就少,加上關羽敗亡,張飛被刺,「鳳雛」龐統、法正早死,他留居成都除了監護太子劉禪,也有「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的作用。若是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師,情況或許不一樣,因為劉備是「常敗將軍」,他「連營七百里」的排兵布陣,連軍事水平並不高的曹丕都指出其必敗。

劉備小瞧了吳國年輕的統帥陸遜,以致遭到慘敗,在永安(奉節縣)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召益州犍為太守李嚴到永安,拜尚書令;章武三年二月(公元223年),劉備急招諸葛亮到永安;四月,劉備對託孤於諸葛亮。淒然託孤。

「託孤」是古代「家天下」政治幾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現象,它往往發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況下。孔安國說:「六尺之孤,幼小之君。

」又說:「臨終之命曰顧命。」因此後世受託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稱為顧命大臣。

託孤的物件應該是滿足忠誠度足夠深、能力足夠強、威望足夠高、與先君關係足夠好等幾個條件的大臣,其中忠誠是第一條件。無疑,諸葛亮是最適合的人選。

1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意思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如果能夠輔佐,就要盡全力去輔佐;如果沒有才能,自己可以取而代之,成為皇帝。

但諸葛亮後來不還是盡全力地去輔佐劉禪了嗎?即使劉禪還是那麼地昏庸無能(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也沒有取而代之,這就是為了表達他對劉備的感激之情和報答效忠劉氏父子之情。^_^

13樓:匿名使用者

盡力輔助劉禪,如果不行的話可以取而代之,之後全力將你消滅

14樓:匿名使用者

狗屁!那都是為了試探老諸葛到底是不是真心的,通過諸葛亮的第一反映來觀察和確定其到底可不可不可信!

15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意思:盡力輔助劉禪,如果不行的話可以取而代之

正史中,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正史中的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風流人物,一生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大業。在 三國演義 中,諸葛亮的光輝形象被最大化的放大,也虛構了很多諸葛亮的輝煌事蹟。比如借東風 八陣圖等等,讓諸葛亮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那麼正史中的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看看司馬懿和陳壽怎麼說。諸葛亮的 隆中對 著實非常精妙,他的戰略眼光讓人不得不佩...

關於劉備或諸葛亮的成語典故,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典故

劉備 縱虎歸山 收買人心 如魚得水 求賢若渴 優柔寡斷 髀肉復生 虛情假意 龍鳳呈祥 三足鼎立 桃園結義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織蓆賣履 白帝託孤 求賢若渴 優柔寡斷 諸葛亮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三分天下 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 火燒連營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鞠躬盡瘁...

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劉備諸葛亮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諸葛亮到底是乙個怎樣的人?諸葛亮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人。劉備是蜀國國王,是個善用人才的人 劉備被視作劉漢皇朝的正統,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 諸葛亮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劉備諸葛亮是兩個人,不是乙個人。劉備是乙個好領導,有思想,有...

劉備的政治手段與諸葛亮比誰更強

首先歷史不等於 和電視劇集。歷史上的諸葛亮不過是個中郎將,即主管財政的文官,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財政廳廳長,負責籌集軍糧軍餉,根本沒有參與戰爭決策的資格。像新野之戰 歷史上當時新野沒有城池是一片大荒地 火燒赤壁 是周瑜幹的 草船借箭 是孫權幹的 等等,都是 家借花獻佛。蜀國後期由諸葛亮監國,但實權仍...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殺了劉備義子劉封,劉備為什麼沒有阻止

劉封之死是在夷陵之戰前,劉封性格剛猛,在劉備攻取西川和奪取漢中的過程中都立下戰功,後來在上庸不聽關羽徵調,導致荊州被東吳奪取,關羽被殺,諸葛亮勸劉備趁此機會誅殺劉封,以免將來劉禪繼位後難以節制劉封,消除內部隱患,劉備認為諸葛亮防患於未然的建議是合理的,就採納了諸葛亮的主張,下令賜死劉封,所以殺劉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