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投劉備而不投孫權與曹操呢?投曹操與孫權或許可以統一天下

時間 2022-03-05 05:43:2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諸葛亮是智慧型的化身,是三國第一智者。其實以在下看,諸葛亮並不是第一智者,諸葛亮的爸爸才是三國第一智者。仔細分析下諸葛家,你會看到乙個清晰的線索。

史實上,魯肅是第乙個提出天下三分的人。實際上諸葛家早就做好了三分天下的準備。

諸葛家的族譜是這樣,爺爺代----諸葛豐(漢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太山郡丞)。然後讓我們看看諸葛家的後代們都在**?

諸葛誕初為尚書郎滎陽令(曹魏的地盤)入為吏部郎(朝廷,等同於跟著天子幹,還是跟著曹魏),後來先是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這個就厲害了)加為昭武將軍,然後一直公升官進封高平侯,征東大將軍(玩三國該知道,到這個官階的不容易喲)而且都督揚州,儀同三司。最後曹魏還要把他公升到司空(曾記否,曹操也做過司空),叫他進京,諸葛誕反了。但是三國後期,揚州一代,基本不屬吳,不屬魏,不屬蜀,屬於咱們的諸葛征東將軍。

諸葛瑾,閣下該知道吧,諸葛亮他哥,孫權稱帝之後,任大將軍(這個見過吧,三國志遊戲裡,有印象嗎?好吧武勳最高的那個官階)左都護,豫州牧。他兒子諸葛恪就更不用說了,地位基本和諸葛亮在蜀漢乙個概念了。

諸葛亮,諸葛丞相。你看出什麼了沒有?沒錯,三國三個最高實權者,統統都是諸葛家的,只是可惜了一點,諸葛瑾沒活過孫權,只可惜一點諸葛誕真正在揚州發跡稍微晚了一點。

我突然想到一點,蜀書,吳書,魏書,基本到了後主這一代,就不用提劉禪了,只用和諸葛亮商量事兒就行了。如果孫權死的早些,或者陸遜早一點被孫權罵死,或者陸抗也早一點被孫權除個根。那麼吳國和蜀國還打個啥啊?

基本就只需要諸葛亮和諸葛瑾去握個手就統一了,然後呢?如果諸葛誕能活得再久一點,曹魏也好,司馬丞相也好,還剩什麼呢?

曾記否,諸葛亮在隆中對劉備說的是什麼?統一天下的步驟還記得嗎?我估計老諸葛也不會認為自己的政變謀略能夠全部實現,但是他將統一天下的計畫應該和他的孩子們有過交代。

諸葛代表蜀漢從斜谷殺出,諸葛誕從揚州殺出,諸葛瑾以東吳全地作為諸葛誕的後勤保障。司馬所把控的北方真的能抵抗的住嗎?

啥叫大謀略,這我看才是大謀略。諸葛亮應該是諸葛家最看重的乙個棋子。乙個只能留下光芒萬丈的身影,乙個絕不會有政治瑕疵的影像,為將來接盤蜀漢做好全面準備。

諸葛瑾是滲透東吳的棋子。在孫權強權的有生之年,他就是克己復禮就行,借助已經獲得蜀漢信任的諸葛亮的威勢,一點點滲透東吳,事實上諸葛瑾做的非常成功。諸葛瑾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好的不能再好了,諸葛瑾還過繼兒子諸葛喬給諸葛亮做兒子,情報就這樣傳遞了。而諸葛瑾為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不看好他得天才兒子諸葛恪?因為這個天才兒子野心太大,已經要做超過爺爺的戰略部署的事了,諸葛瑾很擔心。

諸葛瑾擔心的是作為叔叔的諸葛誕和作為侄子的諸葛恪配合不好,事實上就是沒有配合好。諸葛誕在揚州的動作最終還是被司馬發現了。司馬要調走諸葛誕了,諸葛誕只能提早投降孫權,孫權也能默許諸葛誕在揚州的利益,但是頂不住司馬的強勢,而另一面也不想真的幫忙,諸葛誕才失敗了,而諸葛珪的戰略才失敗了。

我所說的都是事實。樓主明鑑。

2樓:柯春厹

在當時劉備信義已著於天下,雖然實力最弱,但是最可貴的資源是人心歸一,有天經地義的資格和人心,只要有人和,天時地利是可以後天獲得的。

另外,士為知己者死,謀士不是為實力最強者謀劃,因為真正的謀士不是為榮華富貴而去,而是願意為相信他重用他倚重他的效命,這是古今謀士的追求的品格

最後,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蜀地稱王稱帝,已經完成了當時出茅廬的巨集願,唯一不足的是沒有一統中原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曹操和孫權的謀士眾多,唯劉備缺少謀士,如果他去了曹操和孫權那裡,必不會被重用,甚至會遭受排擠。而且劉備仁慈寬厚,待人又不錯,去他那兒肯定是最佳選擇。(*^__^*)

4樓:匿名使用者

那也不一定的,那邊人才多一些,說不定很難得到重用的,乙個人的成功是與環境很有關係的,天時,地利和人和呀

5樓:匿名使用者

士為知己者死,況且曹操手下有那麼多謀士,多你乙個諸葛不多,少乙個不少,重用程度肯定沒有劉備高

6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的就是漢室正統思想作怪 其他的都是浮雲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發揮他的才幹;不被信任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畢竟不能當做歷史 歷史上有沒有諸葛亮這個人還難說

9樓:

劉備比較殷勤,懂得禮賢下士,最重要的是還來了乙個相當煽情的三顧茅廬,雖然矯情,但是效果還是很顯著的,諸葛亮肯定會被打動的。

再者,人家孫權和曹操那邊可謂人才濟濟,諸葛亮也擔心自己不受重用,所以一咬牙,就跟了當時最不被看好的劉備,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還有,諸葛亮的老家就在隆中,距離劉備最近,古人都有故土情結,很少外出打工的。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孫權,而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奔曹操、孫權,偏偏選擇了寄人籬下的劉備?

10樓:手機使用者

劉備到新野駐防不久,席不暇暖就前去拜訪當地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德操。

對劉備的到訪,「清雅有知人鑑」的司馬德操表現的十分謙遜。他自稱為「儒生俗士」,不敢與伏龍、鳳雛比肩。不等劉備開口相請,他就婉拒道: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劉備聞言強自壓抑心底的失落,問伏龍、鳳雛何許人也?司馬德操告訴他:「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劉備主動上門拜訪水鏡先生雖吃了閉門羹,卻有徐庶毛遂自薦的意外收穫。

之前,劉備雖有簡雍、孫乾、麋竺等文士相助,但這幾人做些文案工作、充任使者尚可,其才略不足以襄助劉備大展巨集圖。頗有謀略的徐庶的到來,在他輔佐之下,劉備事業立即有了起色,開始步入正軌。劉備如獲至寶,對他言聽計從。

徐庶將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又將自己與諸葛亮交往的舊事重提――

諸葛亮在荊州,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嘗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徐庶、石廣元三人問諸葛亮的志向,諸葛亮卻笑而不語。

孟公威思鄉心切,聽說官渡之戰曹操戰勝了袁紹,北方漸趨平靜,打算北歸謀求發展。諸葛亮卻勸他道:「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焉?」

表面上,諸葛亮是在替孟公威考慮,其實是擔心他前往投奔曹操,日後極有可能二人分屬敵對陣營。曹操在打敗袁紹後,勢力迅速擴張,帳下人才濟濟,去了也不會被受重視。

孟公威選擇的是績優股曹操,諸葛亮看中的卻是潛力股劉備。績優股四平八穩,潛力股卻有無限之可能。正是出於收益回報的考量,諸葛亮沒有象孟廣威那樣捨近求遠。

劉備聽了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不禁怦然心動。

他已年過不惑,卻仍寄人籬下。未來人生將去往何方?劉備心中一片茫然,他急需明白人為他指點迷津。

葛大叔曾在《天下無賊》中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同理,在漢末三國時期,最稀缺的資源也是人才。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那是統治者臉上貼金的說法。得士人者得天下,為此曹操幾次三番下求賢令,正是希望天下人才為我所有,為我所用。

袁紹在官渡的覆轍前車之鑑不遠,殘酷的事實告訴劉備――最終決定戰爭走向的是人才!

事實勝於雄辯,劉備對人才的評判標準有了新的認識,決定趁著現在曹操忙於統一北方戰爭之時,摒棄從前只知論資排輩的擇才觀念,延攬人才為己用。

劉備必須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新團隊。多渠道、多形式的聚集、引進各種人才,強化頂尖人才對自己組織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才有可能與曹操一較高下。

從風華正茂到中年油膩大叔,劉備一事無成、一文不名,始終過著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的生活,正是因為他對人生缺乏乙個清晰的長遠規劃。在最落魄的時候,劉備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

劉備急需乙個智囊,而劉表徒有其表缺乏銳意進取之心,對避難至荊州地方的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劉表的短視,恰恰為劉備的發展勢力、招募人才提供了可能。他不可能永遠做劉表的門童,他迫切需要「複合型人才」幫助他規劃未來。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或者孫權?

11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諸葛亮去了出頭機率很小,而且曹操做事方法過於狠辣不符合諸葛亮心理(殺呂伯夷一家。徐州屠城)

孫權固守江東手下多為江東世家諸葛亮去了會被排擠,而且孫權手下周瑜魯肅二張等等也不卻謀士

只有劉備,手下謀士基本為0武將是他自己兄弟對他唯命是從,有較高的出頭機率,

12樓:正達美

因為劉備是最賞識他、最可以發揮他才智的人。

而曹操或者孫權不是。

正所謂 士為知己者死。

諸葛亮的《隆中對》給窮途末路的劉備指明了一條光明的大道,同時也給自己找到了乙個施展才華的位置,以至於後來開創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沒有劉備,諸葛亮可能會一直待在隆中,老死在他那個茅草屋裡。至少,中國歷史上就不會有乙個光彩照人的諸葛亮了。所以後人對劉備的禮賢下士,是極其羨慕和推崇的。

劉備本人也因為「三顧茅廬」而婦孺皆知、名垂青史,成為中國歷史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模範。

13樓:小羅雨

你好,我認為曹操身邊謀士太多,諸葛必定到不了第二把交椅的地步,孫權那時有了基業,諸葛去也是幫忙安定國家,而非從創下基業開始,孫權只想劃江而守,而劉備很有潛力,還沒有基業,正缺乙個謀士,諸葛去啦,定是第二把交椅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亮感動,因為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因為劉備是皇族後裔,漢室正統,因為劉備是仁義之君,因為劉備打的是興漢安劉的旗號,所以諸葛亮投靠劉備。

15樓:一抹夏憂

因為劉備是他的知己,且他要回報劉備

16樓:好這一口

他要幫乙個窮主,共同完成創業,以成就今後權高位重的地位,,

諸葛亮為什麼投靠劉備而不是曹操呢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劉備處有他更大的施展空間 曹營已經是人才濟濟 而且劉皇叔打的正統的劉氏皇族的旗幟 恢復漢室江山 更加冠冕堂皇 建議看看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 經典

18樓:三薩馬

因為劉備當時三顧茅廬,使諸葛亮感動,回來劉備快死時,又託孤於白帝城,所以諸葛亮投靠劉備而不是曹操。

19樓:匿名使用者

1.諸葛家族在 曹操和孫權手下都有人去做官了,士族為了存活會讓族人投靠不同的主公。

2.曹操手下有郭嘉牛人在,諸葛亮過去不會得到重用,這對於諸葛亮來說不是件好事情,而劉備這裡卻沒有謀士,過去必重用

諸葛亮為什麼投靠劉備?

20樓:貴州衛視綜藝大本營

揭秘大軍師諸葛亮,劉備投靠劉表寄人籬下,諸葛亮設計奪荊州

諸葛亮為何沒有選擇投奔更有能力統一天下的曹操,袁紹,孫權呢?

21樓:匿名使用者

最重要的乙個方面,諸葛亮是有著濃厚儒家思想的人,他骨子裡一定是要忠君愛國的,所以對於曹操一類的梟雄他是看不上的。而劉備作為漢室宗親,能夠對他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這誠意足足的打動了他,同時去了劉備那裡,他也能有更好的發揮。

諸葛亮為什麼投靠劉備,諸葛亮為什麼會投靠劉備?

揭秘大軍師諸葛亮,劉備投靠劉表寄人籬下,諸葛亮設計奪荊州 諸葛亮為什麼會投靠劉備?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發明家和文學家。在未出仕劉備之前,他躬耕南陽,自比管仲 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之後他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毅然出山相助。從此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成為...

諸葛亮為什麼願意幫助劉備打天下,諸葛亮非常厲害,為何不自己打天下,而是甘願輔佐劉備呢?

他於劉備死後在給後主劉禪上的 前出師表 中表白說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蘆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應該承認,諸葛亮的這種 夫子自道 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之一,但是這絕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 一 作為乙個儒生,而且是純儒,諸葛亮有強烈的正統觀念,...

諸葛亮為什麼願意輔佐劉備

劉備最合適吧。曹操手下謀士眾多 荀彧 荀攸 賈詡 郭嘉 程昱等人。尤其是荀彧,不比諸葛亮差。最主要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符合諸葛亮的道德觀。這樣的梟雄,諸葛亮也沒有把握能夠控制住。曹操辦事不擇手段。為了從劉備那裡挖走徐庶,直接囚禁徐庶母親!最後,徐庶母親自殺了。司馬懿一開始也不願跟曹操幹,因為...

諸葛亮為什麼要輔助劉備,表明了諸葛亮的心志,他輔佐劉備是正確的選擇嗎為什麼

1.當時漢室已瀕臨崩潰,諸葛一家官僚出身,忠於漢室的觀念根深蒂固,劉備名義上是皇叔,理所當然 2.劉備當時手下並無智謀型的人才,去的話必得重用,而投奔其他人不可取 曹操手下有荀彧,程昱一班謀臣,孫吳也有周瑜,魯肅,而其他人並非明主 3.自己的選擇,當年劉表也曾多次邀請,但諸葛亮並沒有去 4.朋友的意...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人去魏營,諸葛亮為什麼不派人去魏營

呵呵,老兄,你想法是好,可實際上成功率很低的。如果這麼容易就可以得成,那都去選用毒大勢當元帥了。舉個例子吧 皇帝用膳時有一套制度,先用銀針插試,沒有問題。再御膳房太監嘗試各飯菜,沒問題後皇帝再用膳。而且出入御膳房的人員都要記錄下來.如果出現問題,御膳房的廚師,太監,宮女全部滅族。根據出入人員記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