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趙國怎麼還能殲滅秦國大軍和匈奴騎兵

時間 2022-02-05 18:06:41

1樓:千年書蟲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秦國統一天下的轉折點,秦國打敗趙國之後,六國已經沒有乙個國家能夠單獨抵抗秦國,秦國統一中原只是早晚的問題。在長平之戰之後秦國準備滅掉趙國進攻趙國的都城,結果被趙國殲滅了大軍。那麼在當時趙國已經被秦軍坑殺了四十萬大軍,它為什麼還能殲滅秦軍的同時還能抵禦匈奴的進攻呢?

我個人認為趙國能夠殲滅秦國和當時領兵的將領有很大關係,同時其他幾個國家幫助了趙國,因此趙國能夠殲滅秦國大軍和匈奴騎兵。

一、秦軍長平之戰讓六國心有戚戚,其他幾個國家幫助趙國一起抵抗了秦軍。

二、趙國大將軍李牧領兵才能出眾,打敗了匈奴騎兵。

三、秦軍措施滅掉趙國良機,給了趙國緩衝的機會才會兵敗。

2樓:小張遊戲快報

因為趙國大將李牧領導才能非常好,再加上其他國家的幫助,殲滅秦國大軍和匈奴騎兵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3樓:茅廬論古今

因為長平之戰後,趙國將鎮守塞外的李牧調遣回到了趙國,李牧常年鎮守邊關,多次擊敗匈奴,隨後在他的指揮下又擊敗了秦國。

4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長平之戰並沒有讓趙國的國力損失太大,畢竟這場戰爭不是在趙國境內打的,所以能迅速恢復戰力。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大軍,全殲匈奴?

5樓:千年書蟲

因為當時趙國對陣秦軍的主力是李牧率領的北方邊軍,長平之戰的時候軍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6樓:哇卡卡卡卡卡

因為趙國人上下一心,誓死守衛國都,同時在外交層面上也取得了勝利,讓魏無忌重新出山,率領聯軍大破秦軍。後來趙國也出了乙個大將李牧,他在北方邊境防禦匈奴也很有心得,在秦滅趙的時候中了反間計被殺,趙國自毀城牆最後被滅。

7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長平之戰是在南韓打的,趙國雖然損失了大量的軍事力量,但國力受損並不嚴重。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10餘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8樓:尚宮女史

長平之戰算得上是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戰國七雄之秦國和趙國強勢對決,結果趙軍損失四十五萬大軍,而秦軍也損失二十萬左右,這一場戰打下來,死亡人數在六七十萬左右,還是在人口並不多的春秋戰國時期,可想而知,這場戰爭有多慘烈。

人們在提起長平之戰的時候,往往只關注秦國和趙國,而忘了是誰引起的這場戰爭,原本和趙國是沒有多少關係的,是秦國和南韓的爭端,秦國將南韓的上黨郡與南韓本土隔離,成為孤地。馮亭不肯將上黨郡交給秦國,於是來了乙個禍水東引,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孝成王。

趙孝成王動心了,在他看來,發百萬大軍打一年還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邑來,現在白白得了十七座城邑,這樣的好事如何能拒絕,所以即便是平陽君認為不妥,趙孝成王和平原君等人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上黨郡,趙國派出廉頗去接管上黨郡,並駐守長平。

馮亭和趙國的所作所為,讓秦昭襄王大為惱火,於是發兵攻打趙國,長平之戰由此。秦昭襄王派左庶長王齕攻打廉頗。廉頗是趙國的老將,作戰經驗豐富,鮮有敗績,但是遇到強悍的秦軍,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幾乎是節節敗退。

後來,廉頗不得不下令築起壁壘,堅壁不出,打算拖死秦軍。秦軍畢竟是遠距離作戰,糧草供給上確實耗不起,這本是當時最得當的策略,但是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都不給廉頗繼續堅壁不出的機會。

秦昭襄王自然希望盡快結束戰爭,不行過多的消耗,於是派人到趙國去實行反間計,說秦國最害怕的是趙奢將軍,如今趙奢不在了,那趙奢的兒子趙括同樣可怕。而趙孝成王本就對廉頗又是打敗仗又是畏縮不前很生氣,這又聽到秦軍害怕讓趙括出戰,於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廉頗不肯出戰,那就換將,而廉頗也確實不肯出戰,出戰對趙軍極為不利,只是趙孝成王顯然沒有給廉頗繼續參戰的機會,他直接將廉頗換了下來,換上了沒怎麼上過戰場的趙括。而且還有一點對於趙軍來說極為不利,那就是不僅趙軍換了將,秦軍也換了將,而且還是換上的白起。

趙括出戰之前研究了一些王齕的戰術,但是對白起卻是陌生的,而白起則針對趙括制定了戰術。就這樣,秦國最厲害的將軍與趙國年輕氣盛的將軍在戰場上相遇了。狹路相逢勇者勝,但是戰場不是,趙括雖然不懼怕出戰,但是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白起,趙括也只有失敗的份。

而且敗得極為慘厲,不僅自己死在了戰場上,還有四十五萬趙軍失去了生命,這對於趙國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後期的趙國再也沒有恢復到原來的強盛時期。當然長平之戰中,秦軍贏得也不輕鬆,少說也有約二十萬大軍失去了生命。

但是白起還是覺得應該繼續乘勝追擊,所以他決定兵分三路,王齕攻皮牢,司馬梗定太原,而他自己則領兵攻打邯鄲,爭取在趙國和個諸侯國反應過來之前多攻下點地方來。不過很快就有人阻止了白起的動作,蘇戴應趙國和南韓的請求到秦國去說服范雎阻止這場戰事,范雎接著又勸說秦昭襄王先休整大軍,再做打算。

於是秦昭襄王將白起召回,等到長平之戰結束快一年後,秦昭襄王才決定發兵攻打趙國。這很顯然這個時機遠沒有當初的時機好,不過五大夫王陵還是領著大軍去攻打邯鄲了,接下來就爆發了邯鄲保衛戰,最終的結果就是,趙國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終於護住了邯鄲,而秦國撤軍而去。

那麼,趙國剛損失了四十五萬大軍,如何還能抵擋得住這一次的進攻呢?說起來還誕生了乙個典故和乙個成語,即信陵君竊符救趙和毛遂自薦。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得知秦國發兵攻打邯鄲後,趕緊尋找外援,他想到的外援就是魏國和楚國。平原君趙勝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的姐夫,所以趙勝就給魏無忌寫了信,讓魏國出兵救趙。信陵君說服魏安僖王出兵救趙,魏安僖王讓晉鄙領十萬大軍出發去救援邯鄲。

魏國要救趙國,秦昭襄王自然不願意,他威脅說魏國如果出兵,到時候打下邯鄲來就接著攻打魏國,魏安僖王不願意惹禍,所以讓晉鄙在壁鄴駐紮以作壁上觀。平原君知道後很生氣,責備了信陵君,最終信陵君在門客的建議下找如姬偷到了晉鄙的虎符,又領著大力士去說服晉鄙出兵,在晉鄙不肯的情況下,殺死了晉鄙。

然後信陵君領著十萬魏軍救援邯鄲,另一邊,楚國的春申君也領著十萬大軍救援邯鄲。楚國原本是不想出兵的,但後來被趙國的毛遂說服。我們知道平原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也是有很多門客的,所以在決定到楚國去說服楚王借兵的時候,平原君就召集自己的那些門客,看誰能勝任這項工作,有個叫毛遂的就自薦要去楚國。

最終就是這個毛遂成功說服了楚國出兵,然後春申君領著十萬楚軍北上救援邯鄲。但是信陵君和春申君的速度都沒有及得上秦國的速度,在楚魏大軍還沒有到達的時候,秦軍就已經開始攻打邯鄲了,邯鄲岌岌可危,趙國國內兵力確實不足了。

邯鄲已經在投降的邊緣,平原君急得團團轉,不知道還能有什麼辦法阻止解邯鄲之圍,就在這個時候,李同建議平原君:

「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

平原君吩咐下去,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隊,由李同率領保衛邯鄲。再加上邯鄲被圍的陰影籠罩著趙國人,邯鄲城內的人早就自發組織起來。

在生死存亡之際,人們爆發出來的潛力是無窮的,靠著這些,趙軍成功將秦軍逼退了三十里。而魏楚大軍又適時趕到,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只得撤退,邯鄲之圍遂解。秦昭襄王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當初派王陵攻打邯鄲,出師不利之後又繼續增兵,並且一次次下令讓白起出戰,但是白起分析了局勢之後硬是不出戰,最終秦軍大敗而歸,損失的兵力最少也在十萬以上。

不得不說,趙國還是很頑強的,在長平之戰損失如此慘重的情況下,還能藉著魏楚聯軍成功護住了邯鄲,而且就在國內有如此大戰的時候,趙孝成王並沒有將邊境兵力撤回,這也是趙國在邊境取得對匈奴作戰勝利的乙個重要原因。

趙國名將李牧很早就在趙國邊境代地雁門郡駐守,李牧在雁門郡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便宜行事,當地的稅收不會上交趙國,而是都被李牧用在了軍中,除去**之外,就是軍隊的伙食,伙食是相當好的,每天都會宰牛來吃,但是李牧卻不准士兵與匈奴正面對決。

他派出的偵察兵很多,每次一查到匈奴來犯,即命令大家堅壁不出,所以匈奴人每次都敗興而歸,時間久了,匈奴人包括李牧的部下都覺得李牧是乙個膽小懦弱的將軍。這件事被趙孝成王知道後,將李牧召回換上了別的將軍。

結果每次將軍與匈奴作戰,都損失很大,雁門郡的百姓也跟著遭殃,時間一久,找孝成王尋思這還不如李牧在的時候呢,於是又派李牧前去鎮守,但是李牧卻稱病不去,最後在趙孝成王的再三要求下,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得到趙孝成王的許諾後,李牧到了雁門郡,然後繼續從前的操作,士兵該吃吃,該喝喝,該訓練訓練,就是不准迎戰匈奴,幾年之後,李牧覺得機會到了,就開始制定自己的作戰計畫,首先就是選出一支兵力大約在二十萬左右的作戰隊伍。

「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

等訓練的差不多了,李牧又讓當地的百姓放心放牧,百姓領著牛羊漫山遍野放牧,這讓匈奴人看了很眼饞,然後一支匈奴人就來攻打雁門郡,這一次,李牧派出了一支隊伍與匈奴作戰,並且還要佯裝不敵撤回,讓匈奴俘虜了幾千人。如是幾次,匈奴人確定李牧不足為懼,於是匈奴首領領著十餘萬大軍攻打雁門郡。

而李牧早就在為匈奴大軍設下了天羅地網,「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又乘勝追擊,迫使匈奴人十餘年不敢再犯趙國,這就是著名的趙破匈奴之戰。

趙國能在長平之戰後還能贏得這兩次大戰,靠的是趙國人民的團結,邯鄲之圍中,平原君出力最大,不僅請來援兵,還將自己府內的金銀財寶和人力都捐了出來,人力物力財力,平原君全部都掏了出來,最終保住了邯鄲,而與匈奴一戰中,李牧籌畫了數年,不僅訓練了自己的士兵,也將匈奴兵養成了驕兵,所謂驕兵必敗,正是這個道理。

9樓:縱橫觀智庫

邯鄲保衛戰,秦國大敗而歸。西元前260年,秦國將領白起打敗了趙國將領趙括,並坑殺了40萬趙國。當時,白起建議秦昭襄王直接發兵趙國首都邯鄲,滅亡趙國。

但當時的秦國丞相范睢嫉妒白起的功績,建議秦昭襄王接受趙國的六座城市,停止進攻趙國。結果,趙王聽從了大臣的建議,將六座城市送給了齊國,又分別向魏國與楚國割地,並聯合燕、韓,準備一起抵禦秦國。

由於沒有得到趙國的六座城市,秦昭襄王派遣大將王陵帶領10萬秦軍攻打邯鄲,但遭到了趙國人的殊死抵抗。後來,秦昭襄王又派遣了10萬秦軍增援。在趙國危亡之際,楚國、魏國的援軍趕到。

特別是魏國的公子信陵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於白起稱病數次拒絕秦昭襄王的徵召,最終被賜死。

李牧殲滅了匈奴10萬騎兵。事實上,趙國的兵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用於防備秦國,另一部分用於防備匈奴。作為戰國的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就是在與匈奴的作戰中成名。

為了能夠徹底打敗匈奴,李牧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

總結一下,在長平之戰以後,趙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實力還在,才能夠接連打敗秦軍與匈奴人。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後人一直認為,也是紙上談兵的認為長平之戰趙國損失軍隊45萬人,真的是 紙上談兵 的觀點看待 紙上談兵 戰國七國總人口兩千萬不到,除了人口大口秦國齊國楚國,趙國人口兩百多萬肯定不到三百萬吧,會死得起45萬壯丁,而且之前支援45萬軍隊與秦國已經對峙了三年,實在是紙上談兵的看法。下面我從從歷史記載的 長平...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李牧面對強秦卻能百戰百勝

李牧他本身的軍事素養特別優秀的將領,他深得軍心,自然百戰不殆。而且每次應戰都是以逸待勞,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貿然進攻的,而強秦卻認為自身實力超群,急於求勝最終結果往往被打的落花流水。李牧對於軍隊戰鬥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天賦的,然後又擅長於練兵,所以才能最後面對秦國百戰百勝。李牧不急於求戰,急...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呢

西元前251年 燕王喜四年 秦昭襄王去世。對此,燕王派國相慄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但是,栗腹回國報告燕王說,趙國的精銳力量,基本都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陣亡了,這是乙個進攻趙國的良好時機。在此背景下,燕國派栗腹帶軍攻趙,趙國派廉頗率兵抵禦,栗腹遭斬,廉頗趁勢包圍了燕國的都城,也即趙國大軍不僅把燕國打...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能乘勝滅掉趙國?他們又是什麼關係

秦國和趙國是敵對關係。前284年齊國吞併宋國後遭到列國一直反對,燕 趙 秦 魏 韓五國拜樂毅為將,大破齊國。齊國遭到五國伐齊的沉重打擊雖然勉強復國但實力極大衰落,從此一蹶不振。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同時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

為何說在長平之戰過後,趙國已經喪失了反擊秦國的能力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可以說是白起的封神之戰,自此白起也被人們稱之為 人屠 而白起這個名頭可謂是腳踩著累累白骨得到的。長平之戰後,雖然秦國沒有直接將趙國拿下,反而30年後趙國才被秦國所滅,但是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的滅亡已經注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而且長平之戰後的趙國已經徹底喪失了反擊秦國...